跨越时间山海看古人。

本期书单:5本可以原地封神的历史小说。

史书晦涩?从小说开始吧!

《战必求歼:白起》

金泽灿著,豆瓣评分9.7分。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代名将白起的故事。

白起,又名公孙起,郿城人,祖先是秦国的公族,被后世誉为“人屠”“杀神”“战神”。

作为“兵家”代表人物,白起一生攻城七十余座,杀敌一百六十余万,不仅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永远无法超越的神话。

本书以白起的生平为主线,深入探讨了白起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指挥才能,也讲述了白起鲜为人知的一些故事,多方面展示了白起的性格和精神内核。读者既能了解“战国名将”白起的传奇经历,又能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演变,并从中体悟到一些人生哲理。

《赵匡胤时间》

知名学者金纲著,豆瓣评分9.0分。

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蠢蠢欲动的藩镇,更有肆意掠劫的契丹铁骑,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

公元960年至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却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

这套书再现赵匡胤开天辟地五十年的历史故实,“复盘”历史现场众多诡异难言之处。看清了五代乱世的因果,才能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理解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明白中国为何演变至今日样貌。

《大明祭》

郑治著,豆瓣评分9.3分。

历史上的意难平,大明祭讲透明末人性的丑陋。

公元1627年,天启驾崩,崇祯即位,大明王朝似乎迎来了一线曙光。

然而,仅仅十七年之后,这个立国二百七十余年的中央帝国,大厦倾塌。

到底是什么让大明走向了灭亡?

《大明祭》以全新的视角带您走进崇祯的大明朝,一窥从崇祯元年—崇祯三年,这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时刻,到底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崇祯与袁崇焕,君臣二人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纠葛、心路历程?

己巳之变,后金第一次入塞,这是皇太极的“豪赌”,还是大明命运的转机?

兵临城下,敌我双方、朝堂内外又曾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

这是一曲帝国的挽歌,更是一声长长的、关于人性的叹息......

《燕食记》

作家葛亮著,豆瓣评分8.9分。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

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李敬泽

《大医》

鬼马作家马伯庸著,豆瓣评分8.6分。

挽亡图存、强国保种,这是医者在清末变局中的一声呐喊。

大医若史,以济世之仁心,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

一个在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一个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一个不肯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这三个出身、性格、 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在一九一〇年这一个关键节点,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纠葛一生的医海生涯。

作为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三个人身上肩负的责任比普通医生更加沉重。哪里有疫情,就要去哪里治疫;哪里有灾害,就要去哪里救灾;哪里爆发战争,就要去哪里冒着枪林弹雨,救死扶伤。

上海鼠疫、皖北水灾、武昌起义……晚清时局的跌宕起伏,无时无刻不牵扯着三人的命运。他们相互扶持,从三个蒙昧天真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三名出色的医生,在一次次救援中感悟到,何为真正的“大医”。

高端光学测量仪器

OGP影像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