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措施】

【一场闹剧】

9月8日,ST慧球公告称,新管理层已经完成了公司全面交接工作,恢复了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管理秩序,9月11日开市起复牌。

ST慧球最新公布的2017中报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15.74百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1百万元,比上年增长8.2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33百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292元/股。

早在今年5月,ST慧球发布最新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对鲜言等人炮制轰动一时的ST慧球“1001项议案”作出了最终的处罚决定,对鲜言给予警告,并处以90万元罚款;对于鲜言实际控制ST慧球,而ST慧球对其实控人存在信息披露虚假记载,证监会决定对鲜言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记者注意到,证监会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称,经查证,鲜言不晚于2016年7月18日成为ST慧球实控人,至2017年1月10日鲜言才不再构成对慧球科技的实际控制。也就是说,鲜言前前后后控制ST慧球共6个月。在鲜言控制ST慧球期间,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存在重大缺陷,公司股票也是在此期间被上交所“ST”(特别处理)。最终证监会给予鲜言警告及合计150万元经济处罚。

慧球“奇葩议案”闹剧收场 证监会处罚书披露违法细节

闹剧动机实为争夺控制权

当然,鲜言的真金白银不可能是白白投入慧球科技,上述系列协议的签订实际上开启了慧球控制权博弈。

《股权转让备忘录》约定,如果顾国平在2016年8月1日前完成对斐讯通信的重组,顾国平向上海躬盛支付15亿元人民币,上海躬盛与顾国平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解除,上海躬盛全面退出斐讯通信和慧球科技管理。如果顾国平未能重组成功和支付约定的15亿元款项,顾国平需全面配合上海躬盛完成包含但不限于慧球科技法人、监事会、董事会、公司章程等实质变更及过户手续。

在上述合约签订后,鲜言很快分两笔向顾国平转了4亿元。同时,顾国平开始向上海躬盛移交慧球科技印鉴、证照、财务资料、人力资源部章、劳动合同专用章等。2016年5月9日,顾国平一方的董事、独董出现辞职潮,鲜言一方人员开始洗牌董事会。

调查人员发现,实际上,鲜言不晚于2016年7月18日就成了慧球科技实际控制人。然而,2016年7月20日,慧球科技公告称实际控制人仍为顾国平。同年8月29日披露的半年度报告仍称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控制慧球后不披露自己为实际控制人,就是为了混淆视听。因为鲜言之前无底线的操纵行为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办案人员告诉记者,“鲜言自己就说他这个名字太敏感了,所以要藏在背后。”

但是,故事并没有像鲜言想象的那样进展。就在他刚刚成为实际控制人不久,2016年7月21日开始,深圳一家名叫瑞莱嘉誉的公司“闯入”,持续买入慧球科技股票,截至10月10日,瑞莱嘉誉持股10.98%,成为第一大股东。但由于瑞莱嘉誉并未及时改组慧球科技董事会,慧球科技仍由鲜言实际控制。

在瑞莱嘉誉不断增持的过程中,鲜言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延缓瑞莱嘉誉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保卫”自己的控制权,鲜言最终在2017年年初炮制了1001项“奇葩议案”。

上市公司治理岂能儿戏

2017年1月3日、1月4日,慧球科技两次尝试向上交所申请披露“奇葩议案”,都未通过。上交所1月3日的监管函指出,慧球科技股东大会的通知中,议案数量极大,诸多议案前后交叉矛盾,逻辑极其混乱。

正道不通,鲜言指使董秘走起了旁门左道,将“奇葩议案”通过一家网站、东方财富股吧对社会公开,市场哗然。

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慧球科技上述议案的提出严重违法了宪法、公司法、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信批范围应当为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任何上市公司都不得打着信息披露的幌子发布违背法律规定、破坏社会道德的内容,不得无视法律规定,突破社会主义道德底线,挑战监管权威。

在申辩材料中,鲜言为自己辩称,指使、组织发布“1001 项议案”,并未意图挑战监管权威,只是为了延缓瑞莱嘉誉临时董事会的召开。但处罚决定书认为,违法目的并不影响对鲜言的责任认定,不能免除鲜言作为实际控制人及直接负责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除鲜言外,顾国平等其他14名当事人也受到处罚,顾国平被罚180万元。此外,顾国平等6名当事人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其中4人为终身市场禁入。鲜言此前因操纵“匹凸匹”股价,已被证监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影像仪测量仪

光学影像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