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小企业如何寻找专项基金?-后备基金
企业专项基金融资,通常指企业从基本的经营、生产资金之外,由特定来源获得并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而专项基金涵盖了许多领域,为范围广泛的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来源。以美国基金业为例,常见的专向基金投资领域就有大众传媒、高科技、房地产、自然资源、健康护理、公用事业、金融等。国内也已逐渐形成这样的态势。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应该结合本行业的性质,及本企业的经营宗旨,寻找合适的专项基金,充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助推本企业在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如果把握得好,这就是一条优质的融资之路。
专项基金的生力军和主要渠道虽是各种基金会,但也不仅限于这一范围,按国内的财会制度划分,专项基金来源还包括下述几个:
1.国家的拨款。这是国家划拨给企业的具有专门用途的专项资金。可以是中试费、各种科学技术研究费、新产品试制费等。
2.专项应付款。也就是在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各类应付款项。
3.各种专项借款。这是企业为完成某个专门项目,在专项资金不够时向银行申请的更新改造、大修等各种专项借款。
4.企业内部形成的专项基金。这类专项基金的一部分是由成本提取,比如更新改造基金、大修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还有部分是从企业利润中形成的,可有奖励基金、后备基金、生产发展基金、福利基金等。
企业在使用专项基金时,必须努力提高专项基金的使用效果,这就要求企业遵循先存后用、量入为出、节约使用、专款专用等原则。
有许多基金会是公益性质的。这些基金会在决定是否成立自己名下的专项基金时,将会筛选和评估相应的公益项目。筛选和评估有下述几项主要标准:
1项目首先应与基金会的宗旨、针对人群、业务范围相一致。
2项目运作者(如企业)的运作能力要强,项目的设计必须合理。基金会将考察与项目这些方面相关的主客观因素。
3.基金会尤其看重项目发起人的能力与品德。发起人或申请人必须热心公益事业,自身和其团队有较好的筹资能力。
公益性基金会在运作专项基金项目时,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