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xss_clean]

[xss_clean]

(中山公用:深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为美丽乡村注入涓涓清水)

中山公用:深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为美丽乡村注入涓涓清水

7月18日下午,在中山市南区沙涌村南宝大街的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施工人员加紧铺设污水管网。

据悉,沙涌村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自今年5月末开工建设以来顺利推进,工程预计持续至8月底,届时沙涌村240多户居民家中的厨房餐饮、洗涤卫浴等生活污水将全部接入中山市污水管网。

污水零直排,让“雨污”彻底分离

沙涌村是“中国百货先驱”马应彪先生的故乡,也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和中山市历史文化街区。至今沙涌村仍保留民国初年的街巷格局,呈现以南宝大街为主轴的鱼骨型街巷结构。

村内有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16处,其传统建筑多运用“中西结合”和“外洋内中”的建筑手法,形成极具特色的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华侨建筑景观。

近年来,沙涌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大大提升,村容村貌也有了进一步改善,但生活污水排放成了村民心中的“老大难”问题。

“十多年前村里的生活污水大多是直排到河涌,一到了下雨天就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沙涌村村党委干部马柱檀回忆,虽然在约十年前村里接上了污水管,但因为雨水和污水共用一条管道,遇到台风和大雨涝害时,村里往往会出现大范围积水的情况,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出行安全。“村民对雨污分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非常期盼。”

施工现场。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科学治水,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农村污水治理作为打赢治水攻坚战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排污系统基础差、施工环境复杂、改造成本高等原因,农村污水治理往往也被视为治水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

为改善中山市农村人居环境,落实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加快乡村振兴发展,中山市人民政府南区街道办事处委托中山公用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为代建方、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为施工单位对沙涌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施工团队正在沙涌村铺设专门的污水管网,将排污支管接入到每家每户。

沙涌村的污水治理工程主要采用雨污分流制,目前,施工团队正为沙涌村铺设专门的污水管网,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从排污支管流向排污主管,继而再排向污水处理厂;而原有的雨污合流管经重新布管后,让其充分发挥雨污分流作用,通过雨水篦子收集雨水到雨水管,再统一排到河涌,从而实现真正的雨污分离。

民生工程系民心,文明施工不扰民

作为中山市历史文化街区,沙涌村的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这也给排污管网的建设带来了难题。“村内古建筑众多,工程对路面开凿过度,可能会引发周边建筑的墙体以及根部断裂。

此外,在拥挤和狭窄的村道下面不仅仅只有排水管道,还有错综复杂的燃气、电缆、通信光缆等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既要开凿又要进行管道保护。”来自中山公用水务公司中部分公司工程管理员黄朗明告诉笔者,面对沙涌村复杂的改造局面,施工团队提前对沙涌村进行了仔细的测量、摸排,了解住房结构和地基、地下管道等信息,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支管到户”管网改造方案。

施工现场架设有洒水车。

“农村污水治理本质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在项目推动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降低施工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尽力满足村民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一分公司施工主管唐国豪介绍,以“少扰民、少污染”为大原则,团队采用分段、分区域施工的办法推进项目。

以埋入管道为例,团队以20米为一个单元进行区域性施工,一个单元完毕后再投入下一个单元。

此外,施工团队也十分注重对施工区域的降噪、降尘处理。每当凿开一个路段后,团队就会对凿开段铺设绿色过滤网,阻止扬尘飘散;在路面的一旁,还架设洒水车,吸附空气中的扬尘。

在已开凿路面铺设过滤网能防止扬尘飘散。

行走在沙涌村的石板街上,放眼望去,侨房随处可见。

沙涌经联社党支部书记马杰良说,目前沙涌正在打造中山特色精品示范村,他希望通过污水治理,能够改善历史侨房周边的水污染 ,在保护侨房的同时,留住文化的根,守住家乡的文化底色。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助力中山打赢治水攻坚战的重要部分,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中山公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山市属国有企业,中山公用将继续全力以赴,在污水厂扩建、未达标水体治理、厂网一体化等项目发力,还老百姓水清岸绿,打通绿水青山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转化通道,为中山治水贡献国企力量。

【采写】伍杰 实习生 雷俊峰

【拍摄/剪辑】李欣栩

【作者】 伍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光学影像测量机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ogp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