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初写过一篇《挖掘到一位新人基金经理》,彼时(2022年末)翟相栋管理规模为3.40亿元,到了2023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变成了31.29亿元,增幅819.60%。

本文针对规模暴增的基金经理拉拉数据。

要求最新一期股票占比大于60%,剔除指数型股票基金,剔除第一基金经理2023年上任的基金,最新一期规模合并值大于2亿元,2023年一季度末在管总规模相较于2022年末增幅超过100%。满足要求的有141只基金(多份额分开计算)。

在管规模暴增300%以上

我先展示增幅超过300%的,只有26只基金。这个表格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翟相栋由3.40亿元变成了31.29亿元,在基金经理规模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接手基金大家可以自己去求证一下。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内部员工持有金额排名

141只基金再增加一些筛选要求,要求基金经理最新在管总规模小于150亿元(只剔除了綦缚鹏和陈璇淼的基金),剩下129只基金。如果要求2022年末内部员工持有金额大于100万元,则还剩下28只基金,多份额仅保留一类,剩下27只基金。

27只基金按照测算的2022年末内部员工持有金额由高到低排序如下。翟相栋被内部员工持有超过2100万元很早之前就筛选出来了。被员工持有较多的还有

郭乃幸、田文舟、江峰、马牧青、蔡荣成、汤志彦、吴邦栋、易小金

等等。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机构持有金额排名

27只基金按照测算的2022年末机构持有金额由高到低排序如下。

蔡荣成、杨珂、马芳、刘方正

等被机构持有相对较多。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基金公司持有金额排名

27只基金按照测算的2022年末基金公司持有金额由高到低排序如下。

李彪、翟相栋、田文舟、郭乃幸

等被基金公司持有相对较多。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哪些基金经理喜欢挖掘“冷门股”

27只基金按照基金经理“抱团”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如下,李彪、郭乃幸等持仓的个股有一些热门的个股,而榜单底部的江峰、吴栋栋、汤志彦等持仓的个股相对比较冷门。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基金经理操作是否积极

挑选一些基金,展示2022H1、2022H2换手率数据如下,榜单靠前的基金经理操作更积极(可能是量化基金),比如耿佳洲、马芳、肖世源等。榜单底部的基金经理换手率相对较低。榜单底部的田文舟这个换手率变化有点大呀。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今年收益率翟相栋一马当先

27只基金按照今年来(截至7月6日)的涨幅由高到低排序如下,翟相栋今年的回报高达55.66%,耿佳洲高达45.58%,马芳的业绩排名第三。榜单底部的田文舟今年业绩相对较差一些。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耿佳洲的基金业绩好,从基金名称就能看出,因为是“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和今年市场热点比较契合。

行业配置是否均衡

27只基金展示2022Q2、2022Q4重仓第一行业及其占比,并按照2022Q4第一重仓行业由高到低排序如下。排名靠前的是行业偏窄的主题基金,榜单底部是行业均衡型的基金。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基金经理本人持有情况

27只基金,展示2022年报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投研负责人,以及基金经理本人持有情况如下。

翟相栋、汤志彦、田文舟、马芳、江峰、马牧青、王先伟、易小金、刘钊

(及其直系亲属)这

九位基金经理

都持有自己的基金超过100万份。其中易小金持有的是C类。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7月6日

马芳三只基金上榜,但是她本人持有较多的是国金量化精选混合A,而不是国金量化多因子A。

翟相栋、马芳

我之前有提过,接下来挑选几位基金经理简单展开一下。

1、东方红郭乃幸。

在管基金5只,在管规模118.13亿元,基金经理年限2.32年。

东方红中国优势混合(001112),郭乃幸上任时间尚不足一年,持仓风格偏大盘成长型。前十大持仓展示如下,前十大重仓股主要集中在

食品饮料

、基础化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申万一级)。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在一季报中,郭乃幸说,“一季度,市场出现了一定回暖,沪深 300 上涨 4.63%,创业板指上涨 2.25%。节奏上,一、二月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抬升,而在三月份有所放缓。我们认为,尽管中国未来的发展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了长期和短期的因素,但是我国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上来说,都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应对短期数据波动产生的过度担忧。对于市场,由于中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我们聚焦于可能更有投资机会的产业和公司,这将更利于发现好的投资机会,而

消费升级和先进制造行业,是我们一贯以来看好的方向,此外,由于全球技术领域出现的进步带来的投资机会,我们也保持关注

从投资方法上,我们的基本框架是

幸运的行业、能干的公司、合理的估值

,持续优化投资组合。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我们对中期市场保持乐观,我们认为经济复苏有波折但是方向确定,对受益于经济复苏方向的消费行业和制造业相关领域加大配置。 ”

2、广发基金田文舟。

在管基金3只,在管规模31.05亿元,基金经理年限4.10年。

广发成长新动能混合A(162727),东财Choice数据显示,田文舟上任时间2020年2月14日,截至目前(7月6日)任职回报22.00%,年化回报5.99%,同类排名628/3113,持仓风格偏大盘成长型。前十大持仓展示如下,前十大重仓股主要集中在

光伏

、家电零部件、金属新材料等行业(申万二级)。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在一季报中,田文舟说,“2023 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弱复苏,通胀下行,货币偏宽松,信用小幅扩张。美国下半年经济浅衰退概率提升,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结束。整体宏观环境利好权益资产。产业层面,顺周期消费已经进入底部反转的趋势中,地产链底部企稳,但回升幅度微弱;上游强周期板块景气处于下行趋势,高端制造景气维持高位,TMT 景气仍在底部,但 AI 颠覆式创新带来大级别产业趋势,整个市场热点和机会较为丰富。过去三年表现较好的成长赛道包括光伏、储能等产业趋势仍在,业绩持续兑现,但增量信息较少、市场审美疲劳,在存量博弈的市场中,板块资金持续流出,跌幅较大。

基本面角度,光储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后续上游硅料、碳酸锂降价会进一步刺激需求,板块高景气或能够持续。光储板块股价回调后,当前价格已经较为充分反映了悲观预期,

估值也回落至过去 5 年最低水平

已经具备长期价值

。本报告期在组合操作上,我们仍然

坚守处于能源转型过程的高景气方向

。”

3、中信保诚基金江峰。

在管基金仅1只,在管规模仅3.13亿元,基金经理年限3.23年。

信诚多策略混合(LOF)A (165531),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江峰上任时间2020年4月14日,截至目前(7月6日)任职以来回报33.88%,年化回报9.37%,同类排名511/2203,持仓风格偏小盘,市场上主动小盘风格基金相对还是比较稀缺的。从持仓看,

江峰是一位喜欢挖掘冷门个股的基金经理,是一位“孤身走暗巷”的人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而且,江峰的持仓行业很分散,前十大重仓股主要集中在

轻工制造、纺织服饰、计算机、传媒、电子、医药生物、农林牧渔

等行业(申万一级,下图显示的申万二级)。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在一季报中,江峰说,“展望 2023 年二季度,国际方面,虽然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已进入尾声,但发达国家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一季度出现的欧美银行风险事件虽阶段性缓和但并未结束。国内方面,地产实现温和复苏,同时货币政策维持稳中偏松态势,降准明确货币政策未转向,海外紧缩政策缓和叠加国内经济弱复苏的形势下, “稳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方向或仍将延续。总体判断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复苏进程仍然处于向上趋势中。

往后看,市场或将保持震荡上行趋势。结合估值以及考虑到经济复苏的预期,

一季度对传媒、百货零售、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的个股进行了增持

结合行业景气度、业绩趋势、估值等几个维度,我们接下来或会重点关注三个方向:

一是消费需求复苏方向;二是稳增长预期下有望受益的行业;三是国产替代、先进制造等方向

本产品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仓位进行适当调整,力争获得较好回报。不断寻找相对确定的机会,注重持有人持有体验,不断进化方法论,优化组合,力求赢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4、建信基金马牧青。

在管基金仅1只,在管规模仅12.70亿元,基金经理年限1.53年。20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

建信医疗健康行业股票A(008923),东财Choice数据显示,马牧青上任时间2021年12月28日,截至目前(7月6日)任职回报8.54%,年化回报5.51%,同类排名267/778,持仓风格偏大盘成长型。前十大持仓展示如下,这是一只医药行业主题基金。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前十大重仓股主要集中在

医疗服务、中药、化学制药、医疗美容、医疗器械

等行业(申万二级)。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在一季报中,马牧青说,“我们认为医药行业 1 季度的核心关键词是复苏、国企改革和创新。复苏的主线集中体现在院内医疗和院外消费板块,业绩持续改善且趋势显著;国企改革主要集中在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尤其是中药板块的国企改革效率改善成果显著;创新领域政策支持,竞争格局优化,叠加利率边际改善的预期,创新药有望迎来估值重估,尤其是中药创新领域的边际政策改善更为明显。

本基金在 1 季度保持相对较高仓位,

看好中药、医药创新、消费医疗、医疗器械四个方向

,前期对医药创新及产业链配置较多,后期围绕复苏和国企改革,在中药、院内医疗以及院外消费方向增配较多。本基金继续坚持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的投资策略,重视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精选优质个股,取得明显超额收益。 ”

5、鹏华基金汤志彦。

在管基金6只,在管规模41.51亿元,基金经理年限5.98年。

鹏华弘嘉混合A类(003165),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汤志彦上任时间2017年12月14日,截至目前(7月6日)任职回报136.72%,年化回报16.75%,同类排名150/2203,前十大持仓展示如下,持仓风格偏中盘。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前十大重仓股主要集中在

机械设备、建筑装饰、基础化工、交通运输、计算机、商贸零售、环保

等行业(申万一级,下图展示的申万二级)。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在一季报中,汤志彦说,“基金经理在一季度没有对组合进行较大调整,

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权益市场依然保持乐观

。当前组合还是以精选并跟踪个股为主,行业相对

均衡

,从上市公司本身的竞争优势和盈利增长来构建。

一季度市场主要矛盾在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较强预期与短期数据的弱现实。因此经济强相关的行业出现了显著回调,估值变化成为了股价变动的主要驱动力,显著的结构性行情出现在了“中特估”和 chatgpt 带动的 TMT 行业上。对于 chatgpt 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金经理认为要重视和学习其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寻找未来真正能做大做强的公司,忽视市场短期炒作的劣质标的。

基金经理认为当前时点是上市公司特别是中下游上市公司盈利的低点,在这个低盈利的前提下全市场的估值分位也不高。广义流动性呈持续宽松,唯一持续低位的是投资者的低风险偏好,而这也是容易随市场行情而改变的。随着四五月份经济活动的进一步正常化和上市公司的盈利修复,投资者信心也会逐渐修复,未来大部分的行业都存在上涨机会。

基金经理认为

不确定性强的还是地产相关产业链和比较大的可选消费如汽车

,两者都是比较大类的消费,消费者当前在这一块的支付能力和意愿都不足。乘用车行业内竞争也在明显加剧。”

6、易小金。

在管基金2只,在管规模18.21亿元,基金经理年限5.16年。

财通资管健康产业混合C(012160),东财Choice数据示,易小金上任时间2021年11月23日,截至目前(7月6日)任职回报8.26%,年化回报5.01%,同类排名678/3113,持仓风格偏中大盘型。前十大持仓展示如下,这是一只医药行业主题基金。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从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在中药、化学制药、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行业。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在一季报中,易小金说,“2023年开局呈现小阳春走势,我们预判今年在政策环境、行业运营周期、外部的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的支撑下,医药板块有望逆转 2022年的表现。我们认为今年或可以定义为积极可为的结构性行情。从行业运行周期来看,相当多的子行业将在2023年迎来明确复苏或者景气度持续向上。医药健康产业长期成长的驱动力依然清晰,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自我诊疗和就医需求将持续释放,横向比较来看医药的需求刚性和可持续性相当强,这使得其复苏的力度和高度都值得期待。我们仍然坚持内外双循环的配置思路,

相对看好高壁垒仿制药、中药、特色原料药、生物科学服务、创新药械、药店等子行业。

我们始终立足于寻找产业周期和企业经营周期共振的公司,希望打造一支能较为稳定战胜业绩基准的产品,并持续拓展认知边界,优化组合管理能力,为持有人的利益不断努力。”

7、创金合信基金王先伟。

在管基金2只,在管规模5.92亿元,基金经理年限2.36年。

创金合信专精特新股票发起A(014736),东财Choice数据显示,王先伟上任时间2022年1月26日,截至目前(7月6日)任职回报18.12%,年化回报12.18%,同类排名115/778,持仓风格偏

中盘

成长型。前十大持仓展示如下,这是一只“专精特新”主题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8只是科创板。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从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在半导体、专用设备、医疗器械、通用设备、其他电源设备等行业。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一季报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展示如下,重点持有了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专用设备、医疗器械、生命科学上游、新材料、军工等行业中的优秀

专精特新

企业。

8、博时基金刘钊。

在管基金5只,在管规模16.35亿元,基金经理年限11.0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博士。

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A(013465),东财Choice数据显示,刘钊上任时间2021年11月2日,截至目前(7月6日)任职回报-4.67%,年化回报-2.80%,同类排名395/778,持仓风格偏

大盘成长+大盘混合

型。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但我看了一下该基金的业绩基准是

中证1000

指数收益率*90%+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5%+活期存款收益率*5%,感觉有点风格漂移了。前十大持仓集中度只有12.95%,是一只量化基金,所以持仓比较分散。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前十大重仓股主要集中在

计算机

、电力设备、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从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分散在光伏设备、消费电子、软件开发、计算机设备、电网设备、IT服务、轨交设备、半导体等行业。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在一季报中,刘钊说,“由于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尚未取得实质上的业绩增长,造成传统的基本面类因子表现不佳,成长、分析师等因子自 2022 年年底以来震荡下行。本基金由于

长期坚持了偏成长类因子

的配置,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与基本面类因子相反,量价类因子表现尚可,其中反转、小市值等因子相对突出,也为本基金做出了一定的正贡献。

本基金业绩基准跟踪的是中证 1000 指数。但考虑到偏小市值风格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已经积攒了不少超额收益,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本基金增加了一定的大市值类策略敞口,略为放松了对行业敞口的限制,提升了跟踪误差控制目标。

但从整体上看,本基金仍然坚持了量化多因子模型的框架,紧扣长期表现稳定、表达清晰的因子,坚持以投资逻辑引导策略布局,以长期跑赢业绩基准为投资目标。”

他在一季报中披露了风格漂移的原因。

我的文章基本是基金梳理笔记,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所有内容均是个人研究,整理成文便于查询复习,请大家更关注客观数据吧。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基金合同,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ogp投影仪

影像仪

光学测试仪

ogp测量仪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