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池塘到汪洋大海资本市场如何点亮中国制造的星星之火
从“小池塘”到“汪洋大海”资本市场如何点亮“中国制造”的星星之火
编者按:
中国资本市场三个十年,跨越全球资本市场百年。从零而始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以无以伦比的发展速度,助推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资源配置与分配方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0年正值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全景整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重要的珍贵历史影像,隆重推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专题片――《中国资本力量》。专题片通过主要亲历者的倾情讲述,再现历史转折重要关头的思考与抉择。
三十年前,刚刚萌芽的中国资本市场,用“小池塘”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万科、深发展等深交所上市的“老五股”加上飞乐音响等上交所上市的“老八股”,13支股票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部。
但这个“小池塘”用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成长为今时今日的“汪洋大海”。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用3年时间突破100家,用7年时间突破1000家,用十年时间突破2000家,用6年时间突破3000家……时至今日,注册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有近41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80万亿。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体,也是基石。在《中国资本力量》第四集中,我们将与形形色色的企业家会面,去领略那些从时代潮流中走出的企业家的本色,去见证这些企业与资本市场风云际会的历史时刻。王石、董明珠、王传福、李西廷、曹德旺等将用亲身经历为您解答:是什么给中国企业、中国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羽翼”。
荒野中的“星星之火”
几乎所有讲述中国早期资本市场的文章里都会提到“王石卖股票”的故事。1988年万科股票公开发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论企业还是市民对股票的不确定性都非常担心,尽管万科向全社会公开募股、深圳特区报摇旗呐喊,但是到截止日还有一周的时候,依然有700万股无人认购。
三十年后的今天,万科已经成为了股市上的一块“金字招牌”,几乎可以说,只要万科愿意公开发售,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遭遇抢购的概率会远远大于遇冷。但在三十年前,王石为了推销万科股票,在闹市区摆摊卖股票,甚至跑去菜市场推销。当年的证券业务员杨建西说:“没人知道万科,股票也没人认,王石也很着急,说把家里的电视机卖了,买股票。”
当时,有一家名不见的初创公司热情接待了万科股票的推广小组,公司老板与推广小组聊了很多,详细询问了很多股份制的细节,并最终拍板认购了20万股。这位老板还抱有歉意的解释,公司创业初期,流动资金有限,要不然还能多买一些。
这个人叫任正非,这家公司就是华为。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黎明前的一个小故事,就这样把日后中国两家著名的公司、两个著名的企业家联系到了一起。
刚刚诞生中的股市催生了许多创举。“老五股”之一的深原野首开招股广告和中国路演之先河,打出“春种一颗粟、秋收万担粮”的广告,在当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认购股票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大胆而又有创意。
这就是刚刚萌芽的中国资本市场,在转型期的中国商业社会,广阔的荒野中,“老五股”和“老八股”这“十三太保”,总市值加在一起也不如今天的一家上市公司,但他们却构成了中国最早的资本军团,在荒野中点起了“星星之火”。
从创业到创造
1993年,一位名叫曹璋的纺织大学应届生来到深圳。没有工作,他拿着自己的简历,在八卦岭工业区一家一家的窍门,递上简历,一次次被赶出来……一天下来,他端着两块钱买来的盒饭,看着深南大道,坚信自己会在深圳留下来。三年后,从内衣厂、女装公司辗转离职的他,开启了一家只有9平米的童装店,起名“安奈儿”。
1996年,大学毕业生黄勇无视了诸多企业递来的橄榄枝,跟前同事们合伙成立了一家PCB油墨厂。最初的客户拓展,是由黄勇骑着自行车在各工业园区转悠,翻看工厂的垃圾堆――垃圾里如果有废弃电路板,那么这家公司就可能会用到PCB油墨。容大感光的第一笔订单,就是这样从垃圾堆里翻了出来。
与大学生不同,已经在台资厂担任过厂长的李建湘相信自己能成就更大的事业。他辞去厂长的职务,拿到贷款,只身创业。在业内已经有一定威望和人脉的李建湘很快获得了第一笔订单,总值30多万。结果客户在交货后跑路,刚刚成立的和胜股份,甫一起步就遭遇了公司成长史上最大的危机。
无数个创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企业,就这样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摸索前行。他们几乎与资本市场同时诞生,并最终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员。在今天4100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六成。在《2020胡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有78%达民营企业500强是上市公司。其中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共330家,占比66%,资本市场在助力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功不可没。
资本市场也让这些创业者们实现了财富的丰收。《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的榜单上,500名富豪来自424家公司,总市值28.55万亿,拥有的总财富突破10万亿。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令无数创业者前赴后继,奔向他们心目中的“乐园”。
与制造业一起腾飞
如果三十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仅仅是财富,那么我们今天绝对不会坐在这里放声高歌。让财富榜上闪亮的数字暂且暗淡下去,资本市场所成就的无数“中国制造”、无数科技创新,才是真正的“腾飞羽翼”。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上,公司总数排名第一、总市值排名第一的行业,毫无疑问,是制造业。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拥有2594家上市公司,42万亿元总市值,分别占总体的63.8%和54.6%。这些公司覆盖了几乎所有31个制造业细分领域,其中公司数量最多、总市值最大的细分领域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拥有409家上市公司和7.96万亿元的总市值。
“中国制造”并非从一开始就“威震寰宇”。今天,以“掌握核心科技”著称的格力“董小姐”董明珠女士就曾回顾往事并感慨:“在九十年代初,格力在空调行业的排名不知道有多后,十名以内都轮不到它,可以说是一个不知名的品牌。有了创新技术的能力的时候,我们不仅给企业带来财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是给社会带来了改变。”
当“中国制造”与前文所述的“造富效应”相结合,换句话说,当技术与市场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成就,无数“后备军”将涌向资本市场。1990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仅有1家上市公司、2111家公司,但是截至2020年10月,该行业已有409家上市公司、31万家公司。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必将有更多的“中国制造”登上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上还容纳了许多“大国重器”。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航天,航空,高铁,地铁,电网,核电站,核潜艇,航空母舰,超级工程建设等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这些中央制造集团手中,他们才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特变电工总裁黄汉杰这样评价登陆资本市场:“上市给我们特变电工插上了一个平台,插上了一个翅膀,加速了我们特变电工的发展,快速地促进了我们产业的整合。我们产品技术、能力,从做110千伏以下的产品到现在,可以生产1100千伏,世界最高端的、最高电压等级的产品,服务于我们国家电网的创新领跑项目。”
实际上,各行各业,闷声发大财赚取暴利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还很多,就像本集出现的王传福和比亚迪、曹德旺和福耀玻璃。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强大的中国制造业还在迅速升级。随着中国加速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上市公司“科技”属性逐年增强,新兴技术产业迎来更大舞台。2020年以来,科创板募资2022亿元,其中半导体行业募资近800亿元,细分行业排名最高。科技新生力量来势凶猛。
站在30周年的关口,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15.39%,较2010年提升超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金融、能源类公司在A股权重均下降超10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助力中国各行业产业升级,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