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香港等待中央开绿灯

任志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香港等待中央开绿灯 更新时间:2010-5-5 0:00:23   4月13日上午,在香港深水湾高球会,退休约半载的任志刚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采访前夕,正值美国财长盖特纳途经香港到访中国,盖特纳在香港作短暂停留期间,除与特首曾荫权等主政者会晤外,还专门拜访了任志刚。   要让人民币业务遵照香港的惯例,按市场化的方式去发展

4月13日上午,在香港深水湾高球会,退休约半载的任志刚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这位被特首曾荫权誉为"亲密战友"的金管局前总裁,退休后的生活忙碌依旧。现在的任志刚有了两个新身份,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辖下中国金融学会的执行副会长,另一个则是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作学术研究和授课。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备受关注,更有学者将今年定义为人民币国际化元年,香港各界更视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为历史机遇。此次采访的主题自然也围绕着人民币展开。

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的信奉者,任志刚认为人民币放开是大势所趋,香港的基建环境则可提供一个国际化的桥头堡,而推动这一进程的首要环节即是在香港放松人民币发债、发股以及清算方面的管制。

采访前夕,正值美国财长盖特纳途经香港到访中国,盖特纳在香港作短暂停留期间,除与特首曾荫权等主政者会晤外,还专门拜访了任志刚。

采访中,这位任期仅次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香港前"央行行长"、63岁的任志刚并未如常佩戴眼镜,言谈潇洒自如,当发现录音笔时,他笑言以下对话他"可要谨慎些"。

第三极货币

《新世纪》:目前,国内和国际都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寄予厚望,认为未来十年,即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之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黄金十年。你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是否成熟?

任志刚:国际货币体系目前的情况不太稳定,现在最重要的两个货币就是美元和欧元,它们在国际货币体系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但是,现在美国和欧元区经济都不太好,直接影响对其货币的信心。为对付金融危机,当地政府均采取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投入了很多流动性,更加重了这一问题。

美元和欧元如两条虚弱的腿,支撑着两三百公斤的大肥佬,整个货币体系有很强的不稳定因素。长远而言,全球货币体系可能要有第三条腿,三足鼎立,才能让全球货币体系稳定下来。

《新世纪》: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三条腿是人民币,还是一个超主权货币?为什么人民币有可能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任志刚:全球货币的第三极,非主权货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或者亚洲区成立一个货币联盟。主权货币也可以做,这要看市场的走势如何。

欧元区统一了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不统一,个别经济体严重的财政赤字,影响对整体货币的信心。因此,有人觉得地区货币联盟不一定成功,虽然我不认为欧元的地位会受希腊的影响,但这种模式也有难处。

若由一个主权货币来做第三条腿,则需国际社会接受它,亦要满足一些条件才可以。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这个主权货币的地区要有经济规模,没有经济规模就没有人使用。目前,全球经济规模增长最快、前景最好的当然是中国。

除经济规模外,主权国家的金融政策、经济政策要有公信力,要审慎,才令人有信心。

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都处理得非常好。原因在于我们政策的传导很有效率,完全的市场化机制不一定能做到。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率、有公信力,外界对其货币自然也会有信心。

《新世纪》:除去上述基本面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在制度、技术层面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任志刚:要作为国际化货币,第三个条件是要自由兑换。人民币目前还没有满足这一条件,不过很多方面可以预先推动,可以建设一个离岸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

第四个条件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货币的功能之一是作为交易单位,因此需要有丰富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的目的是资金融通,是投资者和集资者的融合。资金融通主要有三个渠道:银行、债券、股票。内地银行是有效率的,但还不够市场化。债券市场还远远没有发展好,股票市场刚起步。

第五个条件,就是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比如支付系统、交易系统等。

以上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条件,内地可以多借助香港的力量。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两个金融体系。所以要好好利用"一国两制",取长补短,发挥协同效应。

人民币计价H股?

《新世纪》: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意味着需要有人民币资产。在这一方面,如何增加香港人民币的沉淀量?人民币业务近年在香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任志刚:这需要内地的政策推动。我完全同意很多事情要慢慢来,要可控、渐进、主动,但如果内地真要发展离岸中心,将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多政策方向要改变。

早在2001年,我就到北京和人民银行谈过人民币业务,2004年香港才开展人民币存款业务,然后是债券等,下一步我认为股票也可以用人民币计价。但是人民币要成为交易单位,必须要让人民币走出内地。

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比较慢的一个原因是内地和香港间的清算协议,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和中银香港之间的清算协议。政府最初对此的态度很小心,比如规定只有香港居民才能有人民币存款。这些限制都应该放开,在香港有身份证明就可以开美元户头、欧元户头,为什么不能开人民币户头?

在债券方面,内地金融机构可在香港发债,香港在内地的子公司也可以来港发债。但问题是,发债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谁可以发和发多少,不应有额度审批的限制,也不应该限制只有香港居民才可以买。

再比如,清算协议不允许未经批准的公司在香港贷款后汇到内地,这也限制了人民币业务在香港的发展。

因此,我觉得下一步应当让人民币业务遵照香港的惯例,按市场化的方式去发展。两地市场之间的清算、基础设施要开放一点,让资金可以自由流回内地。

《新世纪》:如果不规管资金流回内地,是否会助长热钱流入,推升内地资产泡沫?

任志刚:香港这个离岸市场量很小,不用担心。银行体系才有几百亿元人民币,不会影响到内地。

当然,如果不希望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有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把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关系搞好,就是让清算透明,也可以加以监管。如果觉得对在岸市场的金融稳定有负面影响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监管的手段去规范。

《新世纪》:目前,港交所结算系统已能为人民币产品的买卖进行结算。 你认为香港应如何建设和推进多层次的人民币产品市场?

任志刚: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有四个及时支付系统,港元、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四个都可以互通,没有支付风险。现在的问题就是要"等车来"。"车"要来,必须等内地开绿灯。

比如,股票市场可以用人民币买卖,即给投资者一个选择。如果在香港有用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可以买卖,市场会很活跃。

人民币计价股票交易有技术上的困难,就是股票交易商不能开人民币账户,这同样是受制于清算协议,所以清算协议要修改,要让香港居民以外的人都可以开人民币户头。当然,如果这些钱是不干净的就不行了,这方面的约束需要通过银行监管的方式来实现。

港元未来

《新世纪》:人民币实现区域化甚至国际化,对于港元的地位会有什么影响?有人认为,未来港元在香港的地位可能像澳元目前在澳门的地位。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任志刚:香港只有700万人,内地则有十几亿人。你不可以要求一个700万人地方的货币,用来服务十几亿人的经济体系在国际层面的资金融通。如果以港币为交易货币,很可能会出现大量货币突然流进流出的现象,这对香港的金融稳定是有影响的。要保持稳定是不容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动人民币作为交易单位。

有很多人说不能让港元像澳元那样"边缘化",我不这样看。港元就是本地700万人的货币,发工资、消费当然用港元,基本法也写明港元是法定货币,但不能要求它服务十几亿人的资金融通。

"边缘化"是贬义词,我不同意用这个词。我觉得应由港人自己选择,如果继续选择主要用港元的话,香港要保持货币金融稳定是很难的。

《新世纪》:联系汇率制度是你一手打造的,对于港元的长久之计,在设计汇率制度之初是否有进一步的考虑?你认为港元未来是盯住一篮子货币,还是盯住人民币?

任志刚:香港的经济结构非常外向,最需要的当然是汇率稳定,所以香港这个经济体系应该用固定汇率制度,那就需要选择一个货币锚。1983年的时候选择是什么呢?当然是美元。那时我们很依靠美国,内地也很依靠美国,美元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是否有可能去重新选择呢?我觉得没有可能。

有人说重新来过,选择另外一些货币锚,但是要看到具体操作的困难。如果以人民币为锚,怎么操作呢?现在的联系汇率是你给金管局7.80港元,它给你1美元,可自由兑换。但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金管局从哪里拿人民币给你?所以如果要用人民币做货币锚,具体操作不行。

升值与通胀

《新世纪》:目前,各界都在讨论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你是反对一次性升值的,你认为人民币被低估多少?如果人民币重回升值通道,如何避免推高资产泡沫?

任志刚:我不是反对一次性升值,我是觉得不会一次性升值。

很多人有一个传统观念,认为货币升值,进口就多了,出口就少了,外贸顺差就减少了。这是错的。观察过去一两年的贸易顺差和汇率的关系就清楚了。

商务部长陈德铭讲得很好,2005年-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贸易顺差上升得很厉害;2009年汇率稳定,贸易顺差下降30%;2010年汇率亦基本稳定,但3月出现了贸易逆差。顺逆差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所以很难说高估低估。

从长远看,随着中国不断全球化发展,实质的汇率水平一定是上升的。实质汇率上升有两个办法表现,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名义汇率上升,你选哪个?当然是汇率上升了,因为通胀厉害,对整个经济就不好。所以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是因为低估,而是因为它需要上升,以防止通货膨胀。

《新世纪》:有人认为中国当前和日本当初的情况十分类似,同样是本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国内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中国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日本"?中国政府应该出台哪些应对措施?

任志刚:不要把中国和日本比较,因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结构都不同。另外,很多外国人不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么一回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源分配的效率可能不太高,因为它不是靠市场而是政府去分配,但它的政策传导机制真是非常有效率。所以好处有,负面也有,和日本完全不同。

dgf

佛山周边海边旅游景点大全

财富基金攻略

翻译复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