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传闻一炒再炒历史惊人相似但别重蹈覆辙.
合并传闻一炒再炒历史惊人相似但别重蹈覆辙
前有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合并传闻,后有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合并传闻。有意思的是,只要“合并”一有风吹草动,市场就不论真假一顿狂炒,尽管涉及公司一再澄清,但“说你有你就有”,大有不炒成“中国神劵”、“中国神险”而誓不罢休之势。
历史上中国中车和中国中船就曾被市场当作“中国神车”和“中国神船”而疯狂炒作,堪称A股史上的“经典”。2015年,在南北车合并消息的刺激下,中国中车从3元多起步,一直炒到最高38.54元。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的炒作热情也非常高,合并后中国船舶2014年到2015年从每股20多元最高炒到71元以上。中国中车的炒作过程中还诞生了不少有传奇色彩的“大神”,比如目前仍活跃在涨停榜敢死队的赵老哥。
有人说,中国的大型企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上电信企业的几次拆分合并就是如此。当然,如果合并后真的是1+1大于2,那大可以一合了之。比如联通电信和移动可以合并成“中国神信”,华为中兴烽火也可以合并为“中华兴火”,中石油和中石化几乎都干的一样的活路,直接合并成“中国神油”,中国的银行也太多了,各省各市都有很多银行,直接合并,反正都是同业竞争……
合并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降低企业绝对数量,还是让企业做大做强?单纯的“一合了之”能不能做大做强?中国中车就是典型,合并之前炒得热火朝天,合并之后业绩连续两年下降,2018、2019年算是缓过一口气,出现企稳微幅上升,但其股价却跌得惨不忍睹。最高时中国中车每股一度达到38.54元,目前只有不足6元,而且是长期阴跌为当初的暴涨“还账”。炒合并的时候,市场的理由很充分:世界第一、技术领先,到了现在说得更多的是业绩增长乏力,股本太大,俨然是资本市场的叶公好龙。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目前中国经济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此前炒作“中国神车”和“中国神船”时都有一个看似非常强悍的理由,那就是在全球市场更有竞争力。事实也是如此,中国中车合并之后成长为全球轨交装备的绝对龙头,占据全球高铁车辆近7成份额,2018年排名世界500强第385位,2019年上升到第359位。但是,如果在一个以内循环为主的市场里,比如国内的高铁和地铁市场,中国中车这样的排名又有多大意义?没有企业能和中国中车竞争。
现代市场竞争的核心是技术而不是体量,如果合并能合并来核心技术,能换来关键技术的突破,那倒也是好事,但这可能吗?中国企业热衷于做大,但日本很多企业却热衷于做小,无论是曾经耳熟能详目前收缩做精做细的日立、松下、夏普,还是不少掌握全球顶尖技术的企业,都是“小而美”的企业。比如投入几十亿美元研发从而掌握OLED屏制造设备真空蒸镀机的Canon Tokki,仅仅只有三百人左右,全球无论是谁想做OLED屏都要排队以每台1.1亿美元以上的价格去买它家的设备,这不是单纯的合并做大可以解决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