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券商遭遇“滑铁卢” 高盛高华“零承销”

合资券商遭遇“滑铁卢” 高盛高华“零承销” 更新时间:2011-1-5 10:17:03   本报记者 潘 侠  2010年A股IPO募资称冠全球,新股频发让保荐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58家券商共承销保荐了349家企业IPO,承销与保荐收入合计达到163.4亿元,是2009年券商投行总收入的3倍,创历史新高。  但据券商排名座次显示,投行IPO业务却两极分化严重。以平安、国信为首的中小券商业绩优势不断扩大,而一些合资券商则遭遇尴尬业绩。在合资券商中,承销业绩进步最大的是中德证券,业绩表现最差的是海际大和。  无人跻身第一梯队  2010年,以平安、国信为代表的中小券商首次实现承销数量与收入的双赢。平安、国信以38家和31家的承销数量继续领跑,而收入也突破十亿大关,分别为18.91亿元和12.7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冠亚军。紧随其后的为华泰联合和招商证券。  市场人士认为,合资券商集体落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治理不够分明,合资双方在管理上出现较多分歧,并且在成立时间上没有优势。另外,经营业务范围单一,也使其投行业务拓展受限。  以摩根士丹利为例,资料显示,中金公司承销的招商证券H股IPO、工行A+H、中国电信H股IPO、中信银行A+H股IPO等项目中,均未见大摩身影。  目前,国内已有合资证券公司共8家,其中瑞银和高盛高华由于进入中国较早,拿到了全牌照,其余合资券商开展业务仅涉及投行业务。从今年的投行业务排名情况来看,合资券商的业绩不容乐观。唯有中德证券在今年脱颖而出,以7个IPO项目领跑合资券商队伍。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与2009年相比,中德证券承销业务大幅上升,业绩收入从4300万到2.63亿元,承销家数也从2家上升至7家。中德证券2009年7月才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而它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就有9家承销记录,超出市场预期。  此外,中银国际也表现尚可,全年承销保荐5家,承销保荐收入5.25亿元,排名行业第23位。  此前几年排名较为靠前的瑞银证券和高盛高华已优势不再。一直处于第一梯队的瑞银证券从去年的第9位滑落至40位,只承销了2家IPO项目,承销保荐收入1.7亿元,而高盛高华更是在今年颗粒无收。财富里昂和瑞信方正也原地踏步,IPO收入排名分别为34名和39名,承销收入为1.54亿元和0.91亿元。去年投行业务出现亏损的海际大和今年依旧落寞,仅保荐承销一单IPO,收入1010万,排名合资券商最后一名,全行业倒数第六。  业内人士认为瑞银证券和高盛高华的落败是源于它们仅仅在保荐承销大型企业上面具有优势,对于中小项目明显准备不足。  目光瞄准国际板  合资券商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都不太顺,中外股东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加上境内投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都使得合资券商的生存压力愈来愈大。  合资券商在境内的业务范围比较单一,基本只能停留在承销业务上,而这块业务目前境内的竞争相当激烈。但是,大部分外资金融机构都将合资券商看成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在发展初期以相互磨合和积累经验为主,未来的国际板市场可能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战场。  分析师认为,从长期趋势来看,未来合资、外资、中资券商在中国金融市场同台竞技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今年国内也有望扩容外资券商。据悉,国联证券和华鑫证券都在去年有与外资券商合作的战略部署。国联证券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共同筹建的华英证券。而摩根士丹利也已完成出售中金股权的交易,与华鑫证券向证监会申报合资开展投行业务。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压力试验机

轨枕厂取证试验设备

万能试验机

万能试验机改造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