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推自主中国汽车业收获几何.
合资车企推“自主” 中国汽车业收获几何
合资车企推“自主” 中国汽车业收获几何 更新时间:2010-9-16 6:44:39 又一个合资车企的“混血儿”诞生了。8日,东风日产自主品牌“启辰”正式发布。然而,这颗“启明星”究竟“是敌是友”,对中国汽车业“是利是弊”却再度引发业界关于合资汽车企业开发自主品牌的争议。 这已经不是中国合资车企的第一个“混血儿”了。两年前,广汽本田就宣布了自主品牌“理念”将于2010年下线的消息。一时间争议四起,外企“阴谋论”甚嚣其上,认为外资之所以让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就是希望用一个新品牌占领低端市场,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又不损害洋品牌的“高贵”形象,但此举却将极大挤压奇瑞、吉利等民族车企的生存空间,大有“车奸”之嫌。 两年过去, “冷战”思维的模式已不再盛行,“启辰”所面临的舆论与政策环境相对“理念”时代已经宽松了许多,但对于合资车企究竟是否应该开发自主品牌的存疑仍在。 说起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的动机,按照企业自己的说法,是为了从研发、设计、品牌塑造等全价值链上,全面提升实力。这有着特殊的背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是从改革开放年代由零起步的,合资的初衷就是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但是,数年过去,市场被换出去了,技术是不是换回来却值得商榷。合资车企们更多像是跨国巨头在华的加工厂,而不是一个具备全体系竞争力的、真正意义的汽车企业。 从此角度来说,当合资车企酝酿着拥有自己的品牌时,意味着它已经成长到有一定“野心”的时代,他们的初衷已不是满足于做一个优秀的外资品牌的制造厂,而是想通过创立自主品牌,进一步学会产品开发的能力。而广本中方研发人员的体会最有说服力:不走这一步,永远不会了解车型开发的游戏规则是什么,这比过去合资生产,车型全由日方拿来能学到更多东西。 如此说来,合资车企开发自主品牌的过程,更接近于当年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的初衷。 而一些人对中资品牌的担忧,似乎也不足为虑。当下制约自主品牌发展的不是外资企业,而更多是企业自身的实力还不够。一些企业甚至还在靠“山寨”跨国公司的底盘乃至外形过日子。与此同时,奇瑞、吉利们也都在纷纷向高端品牌进军,汽车业的竞争已经在多个层面展开。低端市场多一个竞争者,不会导致中资品牌的颠覆,反而竞争能够促使中资品牌做得更好。过于受到呵护的品牌只能是弱不经风,历练了市场洗礼的品牌才能成熟。 去年年初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国家将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由此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品牌为王”的时代,我们也不应该再将目光局限于企业出身,只要有利于提升自主开发能力,不论是“混血”还是“纯血”,都值得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