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干旱:祸首桉树?

云南干旱:祸首桉树? 更新时间:2010-4-4 0:01:33   桉树,因为长得快、吸水能力强,被认为是“霸王树”。随着西南地区旱情的延续,桉树自然而然地被安上了“致旱”的罪名。而2003年开始在云南大规模投资种植桉树的印尼造纸企业金光集团也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桉树有害?其实,业界对于桉树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位于滇西南的普洱市是云南桉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记者前往现场探寻,所闻所见,也难断言桉树致旱。

但与金光集团一样,有众多企业觊觎云南林业资源。当地政府在经济创收困难的情况下,更是对林产业寄予厚望。

在林地资源的争夺战中,当地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被改变。 争议桉树

正午时分,海拔1260米的云南澜沧县东回乡东岗村艳阳高照,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火辣辣地疼。村子的中间有一块荒草遍地、林木寥落的坡地,与周围绿意盎然的林区风光大相径庭。这里是印尼造纸企业金光集团占地520亩、年产量4500万株的桉树苗圃基地。但现在,苗圃基地停工已长达4年之久。

2003年,金光集团提出了野心勃勃的种植和建厂计划。但是,其大举“进犯”林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同样丰富的云南的行为遭到了环保主义者的频繁“狙击”,其云南战略一败涂地。2006年,金光集团在云南普洱市的所有业务几近停滞状态。金山集团最初在云南建设800万亩桉树林,其中在普洱市300万亩,占当地林地面积的6%,文山市500万亩,占当地林地面积的10%。

60年一遇的大旱,当年被质疑破坏生态的桉树又被疑为大旱的“罪魁祸首”,陈年旧账重提,但争论仍未有结果。 桉树致旱论

3月27日开始连续几天的人工降雨使普洱市连续近半年的干旱得到了缓解。但是遭受旱灾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从普洱市区出来进入澜沧县,公路两旁的稻田因为干旱至今荒在那里,稻田里虽然积蓄了一些雨水,仍难掩雨水下面开裂的土地。

从旱情最为严重的3月份开始,有关“桉树致旱”的说法不胫而走。目前整个普洱市的桉树种植面积近100万亩,由于桉树吸水能力特别强,外界质疑普洱地区的干旱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大量种植的桉树所致。

3月27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森林保护项目经理刘兵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年以来,他参加过数次海南、广西等地桉树人工林的调查,调查中,有当地百姓对他反映,桉树人工林附近水库的水位连年下降。

一些专家和很多当地村民也认为,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桉树林和橡胶林,这两种速生丰产林涵水能力很差。特别是桉树,因为长得快吸水强,它生长的同时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抽水机”、“霸王树”、“毒树”成为桉树的别称。“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形容使人们觉得桉树林有些毛骨悚然。

对于在民间越演越烈的桉树、橡胶树致旱之说,云南省林业厅于3月28日做出回应,称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以证明云南种植的桉树林和橡胶林导致了此次旱灾。

而对于上述存在的争议,《中国经营报》记者数天来也多次走进桉树林,进行实地查看。

3月2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途经澜沧县往其下属东河乡的公路,一路发现在山的左侧种了不少桉树。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桉树都是金光集团2003年开始在这里种植的,如今都已经20多米高了。村民们也告诉记者,尽管与往年相比水位有所降低,但山谷的河床上仍有水流。

4月1日,记者驱车又前往普洱市另外一个桉树种植较多的县――景谷县,公路两旁的山坡上随处可见成片的桉树林。在景谷县暖里村河头组14号村民郭朝荣房前的半山坡上,近10亩地上种植了一片桉树。走进桉树林中,每两棵树间隔1.5米,树下生长着当地的一些物种,大约有齐膝高。郭朝荣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的侄儿3年前在这里种了1002棵桉树,3年以来没见到这里不长草,“我们还经常要把这些草给除掉。”

在景谷县威远镇伍乐村也同样种植了不少桉树,据该村村民徐伟介绍,他们两个组80多户,近2/3种的是桉树,他和另外一个村民2007年种植了200多亩,他还在桉树林下种了不少竹子,春天还能弄到不少竹笋吃。对于外界有关质疑桉树种种危害,徐伟表示:“这几年没看到林子出现什么生态异常现象,对于以后会出现什么生态上的破坏说不清楚。”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段昌群教授此前曾表示:“我们的研究充分证明,桉树持水保土效果和自我更新能力最差,不能靠种子自然繁殖,并对异地的原生物种有极大排抑性,对环境不友好。大面积连片种植,很容易导致土地贫瘠,原生物种衰减、退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形成‘绿色荒漠化’,而且,这种效应不一定在两三年内显现出来。”但段昌群3月28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变得十分谨慎,目前,外界认为桉树导致干旱的看法要排除情绪化的东西,不能做一些没有切实根据的判断。

对于桉树致旱的说法,多数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华南农大林学院教授莫晓勇则认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这种说法“有点无稽之谈”,“很多人根本没有去林地实际看过”

而针对外界有关桉树是“毒树”,以及“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质疑,金光集团林务事业部外宣部任文斌处长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解释:“桉树之所以生长比较迅速,是因为桉树种植像栽培农作物一样,前3年都要进行施肥,肥料都是根据桉树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进行的特殊配比。为什么地上没有草,则是因为保障桉树生长,要定期除草。飞鸟比较少,是因为桉树疏枝,不利于鸟类建巢,同时是丰产林,每5年就要砍伐,也不利于鸟类定居。”

生态威胁论

尽管桉树致旱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证明,但在业界和当地,有关桉树给当地物种带来危害的看法同样也一直存在,认为大量种植外来物种从长期来讲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刘兵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作为外来树种,桉树是一种竞争性的树种,对于本地的生态安全影响更大。与此相比,云南大面积种植的其他商品林――比如本地物种思茅松,则得到了该组织的理解。

记者注意到,桉树的“外来”身份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学者和环保人士质疑的重点。同时,这种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相比,也明显受到了当地一些村民的排斥。

东回乡一位当地的村民表示,“砍伐天然林,同时补种思茅松,这样就很好,还有经济效益。”但同样也具有经济效益的桉树种植,却遭到了他的反对,其理由是“桉树有毒”。据其称,桉树渗掉到地上的桉树汁有毒,会使下面生长的野生菌毒化。记者在澜沧县采访时也有很多村民向记者表达过类似的说法,很多人都担心桉树可能会带来一定危害。

对于桉树致毒的说法,普洱市林业局副局长刘仕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候给予否定,“刚开始的时候村民是不了解桉树,认为下面的野生菌也是有毒的,自己不吃,拿到县里去卖,结果发现没有人中毒,后来自己就敢吃了。”

尽管金光集团相关人士否认桉树存在问题,但金光集团对这方面却显得格外重视。在金光集团一次内部的讨论交流会上,金光集团中国林务事业部云南区前任总经理彭达益也曾表示,在林区规划上,在水库集水区林地坡面造林,应当在坡脚处沿水库保留30~50米的保留带,水库保留区禁止作业。中、高坡度营林应保留山地的山脊,山顶、沟谷及溪流两侧20米的植被,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而金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跟桉树本身吸水性强的特性有关?对此,任文斌表示,这是人工造林过程中一种逐渐成熟的开展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从而降低人工林经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样种植桉树,与桉树是否过度吸收水分无关,而是任何人工林树种经营中都应该这样做”。而杨东坦承,可能是某些桉树种植的经营管理不当,比如种在水边,没有设立生态隔离带等,造成外界对于桉树有一种误解。

如果大量种植桉树,长期单一物种可能引发的后患却不是现在所能预料到的。在采访中,金光集团一些内部人士也表示,“人工造林相比于天然林,生物多样性肯定是不够的,生态也会比较脆弱,这也是我们要改变的。”

“实际上,桉树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人。”莫晓勇称,许多不科学、甚至违规种植很可能会使桉树成为“生态灾难”。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英国人工智能框架

苏大复试免疫

瘫痪中医

截瘫中医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