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集体面朝大海
中国东部集体“面朝大海”
中国东部集体“面朝大海” 更新时间:2011-3-16 10:38:1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新千年伊始的联合国正式文件这样定义。十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长率快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在东部沿海省区各自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上,由北及南的海洋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中国已然站在了“海洋世纪”的重大机遇前。
3月初,《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正式获批升格为国家战略,“国字号”海洋开发团队再添新成员。
我国海洋经济带现雏形
地球的海洋资源,凭借占地表面积逾七成的3.6亿平方公里,成为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海洋资源的陆域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我国陆海兼具,海岸线从北向南绵延1.8万公里,位列世界第四,所辖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一,试想一下在海上再造三分之一个中国将是怎样的景象?
正如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所说,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海洋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亟须从国家层面提出新的战略与对策。目前国家海洋局已初步完成了未来十年中国海洋发展的战略研究报告,提出要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开拓海洋发展新空间,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
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近年来,诸多以海洋谋篇的区域发展规划纷纷被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开发区、长三角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由北及南在我国东部沿海相间排布;此外,素有“沿海无海”尴尬地位的河北也于去年提出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加上此次浙江的强势会师,全国由点及线的“海洋经济带”已初具雏形。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海洋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之于区域经济乃至全国整体经济的崛起都将带来推动。
“我国经济的开放首先源自沿海地区,当前沿海省区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要求,东部地区充分利用好自身临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陈秀山说。
“十二五”:海洋经济重要机遇期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未来五年,国家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要保障海洋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秘书长韩立民对本报记者表示,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已是全球的共识,未来五年,我国正面临着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面前必须认清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
“海洋产业同质化、临港产业园区重复布局、恶性竞争等是困扰当前我国海洋经济的主要问题。”韩立民说,在新时期,随着人类活动愈发频繁地向海洋倾斜,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是最大的矛盾,亟待破题。
据了解,当前全国海洋经济产业主要涵盖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化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矿业等众多产业部门,其中海洋石油工业、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海洋支柱产业。
据《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全年GDP总值的9.7%;其中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依旧“三足鼎立”,共创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87.5%。
“三地区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未来依旧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孙志辉说,积极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探求新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掌握科技将成海洋经济制高点
站在“海洋世纪”新十年的起点上,国际各主要发达国家似乎再次找到了“大航海时代”的惊心动魄,欧美日诸国也都不约而同将其未来的发展重点转向海洋。
美国将海洋视为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未来50年发展重点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作从未间断;英国更是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迎接跨世纪的一次革命。
“科技是未来取得海洋经济制高点的必备条件。”韩立民说,未来的海洋经济,需要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深海技术、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整体海洋经济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