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中国跃居头号出口大国
审视中国跃居头号出口大国
审视中国跃居头号出口大国 更新时间:2010-2-6 0:30:33 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已成定局。从2009年4月份以来,中国每个月的出口额都超过了昔日的头号出口大国德国,1―10月中国海关统计出口额达到9574亿美元,而全球贸易信息服务公司公布的德国同期出口额为9177亿美元。连同中国GDP即将赶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的热议,中国“赶超”的步伐再次令世界瞩目。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似乎已经成为国内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无需否认,我们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向美欧发达国家缴纳廉价消费品和低息融资双重“贡赋”的陷阱,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处境尴尬,外汇缺口、本币与外汇货币错配的“原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体系下的最大风险之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陷入国际收支危机的风险相当高,经济高速增长、发展前景广为人们看好的发展中国家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频率甚至往往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被动的边缘地位,且资本积累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它条件不变,一国经济增长速度越高,对进口资本品和其它投入品的需求通常增长越快,导致其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收支危机中丧失大部分经济增长成果,乃至丧失部分政治主权,前车之鉴,不胜枚举。从西方国家对华大规模倾销鸦片开始,中国陷入经常项目收支逆差格局长达百年,由此屡屡遭遇国际收支危机冲击,是从1990年开始的持续贸易顺差格局扭转了这一切。尽管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令我国也付出了可观的代价,但只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未能彻底变革,倘若没有贸易顺差和这笔储备,我国将面临更大风险,付出更大代价。因此,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风险是我国在赶超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种格局是我们无法规避的次优选择,我们不可过于理想化。我们不否认中国出口中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占比太高的缺陷,但承认问题并不等于就要抹煞成就。
买方的购买力取决于他卖掉自己产品取得收入的多少,同理,在全球市场体系中,一国进口能力取决于出口能力。中国出口的增长并不仅仅意味着对其它国家同行的排挤,同样更意味着新的市场和机会。中国“入世”前夕,西方媒体充斥着中国将夺走东盟国家出口空间的言论,事实却是中国“入世”后跃居东盟成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倘若没有这样眼见为实的利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就不可能得到东盟方面的热烈响应而成为现实。今天,从澳大利亚的矿主和工人,到巴西的豆农,到波音、空客的工程师,他们都感到了“中国机会”的力量。即使是那些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大陆竞争之处颇多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在这场危机中也越来越多地受益于中国大陆:2009年12月,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出口额同比上升46.9%,韩国对中国出口额同比猛增94%;马来西亚2009年11月对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52.9%,……2008年危机升级之际韩国一度被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列为最有可能“主权破产”的候选国,倘若没有中国需求的带动,无论韩国政府和国民如何愤怒地否认和抨击英国《金融时报》,他们也仍然难以逃离类似冰岛的处境。即使是头号出口大国桂冠被中国夺去的德国,其对华出口业绩也明显好于德国出口总额和中国进口总额业绩。在危机冲击下,2009年1―10月中国进口总额下降19.0%,但同期从德国进口仅下降4.7%。
不错,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贸易争端。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标志着美国取消对华全面贸易封锁,中美恢复正常贸易关系;到了1973、1974年间,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老布什就开始和中国外贸部长李强为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而争执。时至今日,从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次数和影响金额来看,中国已经连续10多年沦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者。但贸易争端源于中国产业和出口增长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中国发展的表现;且贸易争端影响的出口总额合计不过中国出口总额1%左右,因此,只要这种争端没有严重损害中国政府和领袖在国民中的威信,就不至于动摇全局。我们指望没有争端是不现实的,指望在争端中继续成长的目标更切合实际。许多问题本质上无法解决,惟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让时间使得这些问题不复存在;正如年轻夫妻的争吵不可消除,双方都熬成“老伴”时问题也就解决了一样。我宁可再当20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者,也不愿意看到海外竞争对手对中国产业因其竞争力低下而不屑一顾,正如我热切期望看到中国外交部遭到某些国家抗议一样。在国际社会上,我们不能追求马英九式的目标,想都讨好只能都不讨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