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投资家的亚布力

寻找投资家的亚布力 更新时间:2010-6-16 23:57:15   《投资者报》记者 于青

当记者问及“心目中的避暑胜地在哪里?”时,一位投资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中国股市怎一个寒字了得。”

好一个冷笑话,可想而知,纵然是谈到避暑胜地这样一个极其休闲的话题,中国的投资人都也能在第一时间联想到股市。这也难怪,正如一家私募基金内部人员所说,“年中的行情是最难以拿捏的行情,很难有这番闲情雅致。”

一时间,苏轼那首《题西林壁》似乎能完美诠释出这些投资人的心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来,他们真的需要一个投资圈的“亚布力”,以浇熄炎炎夏日之中埋藏在心底的火焰。

投资圈为何需要“亚布力”

一转眼,“亚布力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十年间,最有思想、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家相聚亚布力,风雪无阻,为中国商业史谱写着序曲。

一个凝聚着企业家精神的地方就这样在亚布力悄然而生,而此地也逐渐成为扩展中国高端市场的渠道之一,更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思想放飞的平台和思维碰撞的基地。

当然,碰撞火花之余,更少不了享受壮丽的雪景,体验从高山飞速滑下的快感。这,便是天寒地冻的亚布力人气飙升的原因所在。

企业圈如此,投资圈相比更需要一个相互交流投资心得的场所。与其不同的是,各个企业都有做市场的需要,因此一呼而应理所当然。

可是投资圈却远远没有企业圈那番简单,企业圈可以涵盖成一个,但是投资圈内,确实圈中有圈,圈外有圈。

据一位私募从业人士透露,实际上不论是在公募圈还是私募圈,都有各自小型的交流平台,他们会不定时地聚在一起,交流经验,但一般公募和私募都各自为阵,若要将他们打通,要么就是有足够的影响力,要么就是有一定的政府资源和背景。再或者,从小型的圆桌讨论开始做起,慢慢做大。

不仅如此,风投圈的想法又不一样,一位资深创投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其实对于做风险投资的人来说,平时也会有小范围的聚会,他们比较忙,如果说特地去某个地方畅谈投资可能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有企业或者项目的资源,那他们当然也愿意一聚。”

目前来看,财经类论坛不在少数,“达沃斯论坛”、“陆家嘴金融论坛”、“私募基金高峰论坛”等等,细细看来,不论他们是在大连还是上海,再或是深圳,其共同点要么是有当地政府资源,要么是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由此看来,投资圈人士实际上也需要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的大平台,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投资人实际上有沟通的平台,但是很小,而真正大的平台,不在于地域的远近,而在于那里的资源。

而在偌大的中国版图之上,庐山牯岭镇不乏能满足众位投资人士的需求。伴有蒙蒙细雨的庐山,看看那些不可不知的传奇,碰撞出投资的火花。

牯岭镇的韵味

如果是4月的庐山,定能在一片春雨之中赏到难得一见的雾凇。而今,来到庐山,牯岭镇则更具神韵。

只是,娱乐界里的牯岭镇是《庐山恋》中的那句经典台词,“I love my motherland,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市井腔里的牯岭镇便因一部《庐山恋》而成为九江最为销魂的风月场;艺术家的头脑中,牯岭镇是欧美风情和中国元素的结合体;商人的算盘里,牯岭镇将古老与时尚融合,将娴雅和繁华缔结;而投资人眼中,牯岭镇是整合名人别墅等优质资源的筹码。

可以说,牯岭镇是中国旅游大潮飞速前进之中一座小镇迅速成长的标本。有鳞次栉比的商店,有混合着中外气息的名人别墅,有接待游客的庐山大厦,也有可以眺望九江古城的街心公园。牯岭镇,有时候是“天上街市”,有时候又是“地下粮仓”,更多的时候,是天上和地下的混搭。

中国最富韵味的小镇之一牯岭镇,在它跌跌撞撞的成长中,始终有着多张面孔,而这座小镇的未来,和它的多张面孔密不可分,同时也让所有人难以琢磨。

若投资人来此地一游,清新凉爽的空气顿时让鼻腔贲涨开来,安顿之后,独自漫步小镇,领略那沿着山势和峡谷的两侧,错落有致地散落着中式与欧式结合的建筑,宛若欧洲风情小镇,难怪这里有着“东方瑞士”的美誉。

夜晚,牯岭街上,潮水般的游客闲庭信步,恍若长沙的步行街,又堪比上海浦江边的攒攒人头。难以想象,这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于牯岭西麓,依山而建。商店、旅社、车站、出租车、咖啡厅、书店、酒楼……一个又一个掩映于绿茵之中,成就着这座小镇。

实际上,自从清末以及民国时期,这里就是一个小城镇,它是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而它最初的得名则是因其岭形如一头牯牛。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岭的长冲,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并按其气候清凉的特点,逐步开发。

尽管历史悠远,但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极具现代感,医院、超市、运动场、游泳池等等一应俱全,可以说,这里是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突出的地方,也曾经是军政高官要员办公所在地,民国时被称为“夏都”。

不仅如此,牯岭镇也是避暑之地,站在街心公园远眺,峰峦葱茏远山含黛,风格各异的别墅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白墙红瓦点缀在万绿丛中。近观园内绿树芳草,溪流潺潺,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待到明月高悬,沿着花径小道漫步,自会看到树影斑驳,松涛泉韵。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的一首《天上的街市》可谓是牯岭镇最为简朴的写照。

见证投资火花

在酷暑的季节,庐山牯岭镇可谓是和哈尔滨的“亚布力”有得一比,因为它有的不仅是环境,更是企业、更是项目。

据了解,庐山风景管理局近日已经宣布,从明年开始,庐山景区内的牯岭镇1.2万常住居民将被逐步迁离他们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名山小城,转战到山下的庐山新城,为游客和酒店让出空间。这便是庐山景区“一下一上”的发展战略,“下”即是部分居民下迁,“上”即是旅游整合上市、拓宽融资渠道。

然而,这也遭到不少人士的反对,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龚志强就是其中之一,“牯岭镇自明末清初发展下来,已有几百年历史,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跟庐山居民聊天,与山脚下九江人聊天感觉都不一样”。

毫无疑问,学者的话便代表着许多牯岭人的心声,“牯岭镇给庐山带来的社会文化附加值,其他名山定难以企及。”

实际上,对于旅游景点来说,山上居民下迁的例子很多,很多地方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景区可持续发展,比如江西井冈山。而诸如黄山旅游、张家界等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夕也曾有过部分居民向山下迁徙的行为,只是没有庐山景区如此大的规模,而且那些景点也没有牯岭镇如此独特的文化。

所以,表面上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割裂,使当地原生态的风土人情黯然失色,而完全商业化的景观对于牯岭镇来说也是不大不小的伤害。只是此时此刻,庐山在以大局为重,而牯岭镇便是庐山的大局。

一时间,坊间传言更是不绝于耳,一旦居民迁出,庐山景区将很快上市,而未来上市公司名下将经营别墅、宾馆、茶叶公司、景区观光车等。而居民迁出后空出的房子也将分属不同机构管理,包括庐山疗养院、房地产管理局等。不过失去当地原生态的风土人情之后,完全商业化的牯岭镇又将演绎着怎样的故事,那些在古老与现代文化之下散发出欧式风情的建筑,又将怎样躺下。

或许这些点点滴滴,能吸引到不少投资人驻足观望,毕竟,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之后,捆绑一些名人别墅来吸引投资人进行商业开发,不乏能给未来的上市公司增加更多可供开发的优势旅游资源。而仅“上市”两个字眼,就足以让不少投资人奔赴牯岭镇看个究竟。

由此,这里更具备了吸引投资人奔赴此地,碰撞火花的平台。

这便是牯岭镇未来的灵魂所在,而那些绵延于牯岭镇两旁的欧式建筑,或许将见证一个又一个火花的诞生――投资圈的亚布力。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影像仪公司

影像仪公司

光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