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提高沪市公司质量
上交所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提高沪市公司质量
从1990年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然“三十而立”,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数据显示,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超过4000家。
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规模和质量缺一不可。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协奏曲”留给了市场上所有参与机构,这既需要上市公司“演奏”,也需要监管机构“谱曲”。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交所一直在行动。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上交所近日制定《推动提高沪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从公司治理、信披质量、制度建设、优化监管、做深服务5大方面,明确39项具体工作安排。其中,重点推进工作16项,常态实施工作23项。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交易所开展工作的具体时间表、路线图。上交所将抓住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试点这个“牛鼻子”工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在沪市形成一大批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
提高治理水平和信披质量是关键
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没有好的上市公司就没有好的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质量不仅涉及经营效益,还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息息相关。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监管部门有关人士指出,“近年不少公司暴露出的问题,其实质是治理的有效性缺失,表现为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或违规。”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三年行动计划中,上交所将提高治理水平和信披质量作为关键举措加以推动。
公司治理方面,上交所主要抓住影响制约公司质量的三个关键点,即关键少数、约束机制、股东大会。首先是关键少数。实践证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管等“关键少数”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关键少数”抓住了,才能以点带面,实现公司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据悉,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修订指引、加强培训、交流引导等,规范“关键少数”的行为,切实增强其诚信和责任意识,并相应提高其违规成本。
其次是激励约束机制。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推动修订完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制度,在对象、方式、定价等方面作出更灵活的安排,支持公司建立市场化方式,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第三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上市公司最高决策机构,但从近年来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股东对其却持“不关心、不参与、无异议”的“三不”态度,没有真正参与其中。三年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升中小股东参会便利水平,多渠道开展培训,提升投资者股东意识,强化上市公司“公众公司”意识。
信息披露方面,在试点注册制后,信披质量尤为关键,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投资者将通过信披了解并判断上市公司价值。三年行动计划将重点优化完善以《股票上市规则》为核心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使规则简明、清晰、内容有效,修订行业格式指引、临时公告指引,引导规范自愿信披,平衡好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需求,降低信披成本。
推进制度建设
在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中,科学完善的制度重要性不言而喻。资本市场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做好监管,更需要做好制度建设。据记者了解,在制度建设方面,上交所三年行动计划着力颇多,计划从“入口端”和“出口端”、持续监管端整体布局,制度建设已覆盖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
目前,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试点有条不紊进行。注册制的本质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定价等博弈机制发挥约束作用。与之相对应,培育建立市场约束机制,成为上交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核心导向,通过这个机制,让好公司得到好的待遇,差公司在市场上付出代价。据悉,上交所将在“入口端”“出口端”和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上整体布局,制度建设已覆盖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入口端”方面,要在审核上把好质量关,也要提高投融资便利性,使得科创板能够集中一大批技术过硬的科技创新企业,让资本市场真正为科技创新企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集聚提供支撑。按照国务院金融委和证监会部署,推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在“出口端”,重点是推进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制度上完善标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同时,要畅通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多元化退市渠道,支持公司化解风险,优化风险警示板功能,逐步推进市场出清和估值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制度既要“建好”,也要“用好”。公司上市以后,上交所会对其进行持续监管,期间将重点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便利、融资成本等方面提供支持。尤其是在融资便利方面,创造条件、鼓励公司用好用足市场工具,做大做优做强。一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推动并购重组、再融资制度完善,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资产注入、吸收合并、分拆上市等方式盘活存量、提质增效;二是在科创板探索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再融资制度,试点更加合理的股份减持制度;三是强化股债基联动,支持上市公司灵活运用公司债券、优先股、并购债、并购基金等多种融资工具;四是支持上市公司抓住基础设施REITs试点政策机遇,盘活企业资产、拓宽融资渠道。
在监管方法上,上交所将做出重大调整,重点是对全体沪市公司实施分类监管,在前期主要针对风险公司分类监管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管少管精管好”,避免监管动作过紧、过严和过刚,既要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加大纪律处分力度,也要践行“不干预”理念,对市场正常行为“不干预”,减少管制,支持、服务上市公司发展。
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证监会多次强调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持续提升监管效能。日前,上交所遵循“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就上市公司纪律处分标准专门征求意见,以更好落实分类监管、精准监管为目标,着力精细责任区分,把标准精细化、标准化和透明化。
强化柔性服务
在资本市场中,交易所是监管方,更是服务方,要给上市公司提供服务。近年来,上交所一直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寓监管于服务。
今年上半年,上交所顺势提出“精准监管+柔性服务”的工作思路。其中,柔性服务是要深化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形式、锻造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上。实际上,在沪市公司中,规范经营的企业占绝大多数,通过主动服务满足其实际需要,增强其市场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手段。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上交所近期重点推进培育支持拟上市资源、重点地区服务、国企服务和民企服务等多项工作。
具体来看,拟上市公司方面,上交所会同各方,积极培育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主板上市。重点地区市场服务方面,将依托当地政府,构建联动协作机制,为相关公司量身定做服务方案,“一司一策”推动风险化解和质量提高。国企服务方面,上交所将重点助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央企国企资产整合、重组、整体上市、分拆上市,力争把上交所打造成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主战场。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阻力,上交所则重点集中纾解上市公司困难,搭建上市公司与市场对接的纾困平台,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