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磊注册制下炒差将失去土壤
杨晓磊:注册制下炒差将失去土壤
10月16日,《大众证券报》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公信力调查评选颁奖高峰论坛上,知名财经评论员杨晓磊带来了《“双循环”驱动下的资产配置展望》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双循环”驱动下,注册制的推行,将令优质公司估值系统性抬升,而炒差则会失去土壤。
杨晓磊表示,本轮疫情或深刻改变全球格局。需要看到,中国金融市场加大开放是“逆全球化”环境中的一抹亮色。例如资本市场加快引进外资,促进市场走向成熟化、国际化、机构化。从股市上来看,有沪港通、深港通、还有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一系列全球指数。当然,还有最新的注册制。债市方面,也在加快引进外资投资者,如被纳入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
尤其是“注册制”,将对A股市场原有运行生态产生根本性改变。杨晓磊表示,注册制推广速度比想象中快很多,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问世,注册制开启,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开始注册制改革。现在,“全市场注册制”又迫在眉睫,最近,证监会相关管理人员表态逐步试点在全市场展开注册制。
那么,“注册制”会改变什么?杨晓磊分析,对拟筹划上市企业而言,上市时间表进一步明确化,便于未来经营发展的资金和时间安排。
对已上市公司来说,进一步加大A股“筹码供给”压力,减少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空间,迫使上市公司“走正道”,通过业绩来增加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
对普通投资者,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个股博弈”难度急剧增加,以往“炒小、炒差”模式失去土壤。尤其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经超过四千家,并且大量的有关并购重组,大量主业不济并难以长期健康发展,却希望吸引资本市场眼球短期炒股价的模式,将得到比较大的限制。
此外,“注册制”下,机构投资者话语权快速扩大,优质公司估值开始系统性抬升。可以看到,外资投资者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在逐年增加,沪股通、深股通也加速外资投资者流入国内资本市场。
杨晓磊认为,新股发行常态化和国际化给A股也带来了改变,上市公司数量加速扩容,“壳资源”及筹码不再稀缺;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近5成的背景下,市值超过100亿的公司数量不增反降,而市值小于30亿公司数量快速上升。
在此背景下,杨晓磊表示,今年成为“权益类基金”发行大年。因为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增加,逐渐打破“刚性兑付”。“房住不炒”精神落实,住房“投资属性”趋弱,“消费属性”增强。A股不再“大起大落”,指数上涨与个股相关性趋弱,权益基金连续两年大幅跑赢指数和个股。年轻一代投资者学会“享受生活”,更多地以购买基金而非炒股的形式入市。
杨晓磊还分析了内外部环境变化对资产配置的影响。首先是“双循环”驱动及金融对外开放背景下对资产配置的影响。可以看到,随着“注册制”从局部走向全局,A股市场成熟化、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其次,和注册制影响类似,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持续增加,导致话语权进一步增强,而且上市公司端、渠道端和资产管理端都趋向“头部化”,即行业优质龙头发展更好和更受青睐。
第三,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信托、银行理财占比降低,权益类资产逐渐增加。
因此,杨晓磊预判,市场走向成熟化对部分上市公司原有“市值管理”模式形成重大挑战。 记者陈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