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理论百年溯源
包容性增长理论百年溯源
包容性增长理论百年溯源 更新时间:2010-11-16 7:06:17 收入贫困是指总收入水平不足以获得仅仅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等。这种绝对意义上的收入贫困概念是19世纪末英国营养学家们研究工作的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们转而关注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并提出相对贫困的概念,认为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不足以使其达到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系列研究则将人们对贫困的理解带入一个新阶段,他所提出的能力贫困理论关注人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可以是什么或不可以是什么”,从而将贫困原因的解释从经济因素扩展到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等方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纠正忽视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的问题,经济学家们将贫困概念扩展到权利贫困。这种观点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和支出水平低下,也包括人们发展能力的低下。
由于未能正确认识到经济增长与不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单纯强调增长的理念未能在20世纪后期为国际社会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大量事实显示不少国家在拥有正的经济增长率的同时,贫困问题却在累积。
世界银行于1990年提出“广泛基础的增长”,其后更进一步提出“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理念。“对穷人友善的增长”关注穷人的收入和生活状况能否随经济增长而改善,而且这种改善既要满足绝对意义的要求也要符合相对意义的标准。
进入21世纪,由于意识到亚洲地区各国在普遍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收入和非收入不平等状况却在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亚洲开发银行在“对穷人友善的增长”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
根据亚行的官方解释,“包容性增长”可以界定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这一界定将产生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背景的不同,另一类是个人的努力与勤奋程度的不同。这一分类使人们得以区分“机会的不平等”与“结果的不平等”这两个相关而又不相同的概念。机会不平等通常是由个人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而结果的不平等除了一部分反映机会不平等外,还有一部分反映的是个人努力和勤奋程度的差异。
倡导机会平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强调机会平等就是要通过消除由个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从而缩小结果的不平等。
相关文章:
10月份财政收入7860.31亿元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改革时间表已确定农产品“涨”声会成为撬动农村消费的福音吗阿里巴巴三季度净利增五成2010年全国财政将至少超收7000亿元赛维三季度净利猛增硅片及光伏组件业务贡献大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8%财政部:1-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5%专家预计“十二五”期间完成利率市场化逾6000亿预算外收入明年将上缴国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