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大家好,关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什么是对冲基金它的运作原理是什么公募和私募基金哪个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有什么区别海外投资有哪些风险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什么是对冲基金它的运作原理是什么举个例子,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又譬如,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劣质股,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劣质股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已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对冲基金的起源与发展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194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有限合作制的琼斯对冲基金。虽然对冲基金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但是,它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冲基金才有了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世界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金融工具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据英国《经济学人》的统计,从1990年到2000年,3000多个新的对冲基金在美国和英国出现。2002年后,对冲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对冲基金的规模依然不小,据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2日报道,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额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对冲基金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己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现在的对冲基金有以下几个特点:(1)投资活动的复杂性。近年来结构日趋复杂、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逐渐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这些衍生产品本为对冲风险而设计,但因其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成为许多现代对冲基金进行投机行为的得力工具。对冲基金将这些金融工具配以复杂的组合设什,根据市场预测进行投资,在预测准确时获取超额利润,或是利用短期内中场波动而产生的非均衡性设计投资策略,在市场恢复正常状态时获取差价。(2)投资效应的高杠杆性。典型的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Leverad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对冲基金的证券资产的高流动性,使得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资产方便地进行抵押贷款。一个资本金只有1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贷出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资金。这种打杆效应的存在,使得在一笔交易后扣除贷款利息,净利润远远大于仅使用1亿美元的资本金运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同样,也恰恰因为杠杆效应,对冲基金在操作不当时往往亦面临超额损失的巨大风险。(3)筹资方式的私募性。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合伙人制。基金投资者以资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管理者以资金和技能入伙,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因而在美国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个合伙人的出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由于对冲基金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由于对冲基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的投资机理,许多西方国家都禁止其向公众公开招募资金,以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了避开美国的高税收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操作的对冲基金一般在巴哈马和百慕大等一些税收低,管制松散的地区进行离岸注册,并仅限于向美国境外的投资者募集资金。(4)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对冲基金与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资者、资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监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别。在投资活动的公平性和灵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别。证券投资基金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资产组合定义。即在投资工具的选择和比例上有确定的方案,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组合中股票和债券大体各半,增长型基金指侧重于高增长性股票的投资;同时,共同基金不得利用信贷资金进行投资,而对冲基金则完全没有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贷资金,以牟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回报。由于操作上的高度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杠杆融资效应,对冲基金在现代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对冲基金的运作最初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才被用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渐深入,近年来对冲基金倍受青睐是由于对冲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赚钱。从1999年到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损失11.7%,而对冲基金在同一期间每年赢利11.2%。对冲基金实现如此骄人的成绩是有原因的,而且它们所获得的收益并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么容易,几乎所有对冲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经纪人。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权为例)有三大特点:第一,它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撬动一笔较大的交易,人们把其放大作用,一般为20至100倍;当这笔交易的交易量足够大时,就可以影响价格;第二,根据洛伦兹?格利茨的观点,由于期权合约的买者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即在交割日时,如果该期权的执行价格(Strikeprice)不利于期权持有者,该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这种安排降低了期权购买者的风险,同时又诱使人们进行更为冒险的投资(即投机);第三,根据约翰·赫尔的观点,期权的执行价格越是偏离期权的标的资产(特定标的物)的现货价格,其本身的价格越低,这给对冲基金后来的投机活动带来便利。对冲基金管理者发现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点后,他们所掌握的对冲基金便开始改变了投资策略,他们把套期交易的投资策略变为通过大量交易操纵相关的几个金融市场,从它们的价格变动中获利。现时,对冲基金常用的投资策略多达20多种,其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一)长短仓,即同时买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净长仓或净短仓;*(二)市场中性,即同时买入股价偏低及沽出股价偏高的股票;*(三)可换股套戥,即买入价格偏低的可换股债券,同时沽空正股,反之亦然;*(四)环球宏观,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经济金融体系,按政经事件及主要趋势买卖;*(五)管理期货,即持有各种衍生工具长短仓。对冲基金的最经典的两种投资策略是“短置”(shortselling)和“贷杠”(leverage)。短置,即买进股票作为短期投资,就是把短期内购进的股票先抛售,然后在其股价下跌的时候再将其买回来赚取差价(arbitrage)。短置者几乎总是借别人的股票来短置(“长置”,longposition,指的是自己买进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在熊市中采取短置策略最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赌错了股市方向,则必须花大钱将升值的股票买回,吃进损失。短置此投资策略由于风险高企,一般的投资者都不采用。“贷杠”(leverage)在金融界有多重含义,其英文单词的最基本意思是“杠杆作用”,通常情况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贷手段使自己的资本基础扩大。信贷是金融的命脉和燃料,通过“贷杠”这种方式进入华尔街(融资市场)和对冲基金产生“共生”(symbiosis)的关系。在高赌注的金融活动中,“贷杠”成了华尔街给大玩家提供筹码的机会。对冲基金从大银行那里借来资本,华尔街则提供买卖债券和后勤办公室等服务。换言之,武装了银行贷款的对冲基金反过来把大量的金钱用佣金的形式扔回给华尔街。
公募和私募基金哪个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公募基金:门槛低、费用低、赎回灵活、透明度高,研究、风控成体系化、基金投资的正规部队。
行业基金、指数ETF基金选择多,牛市重仓涨的快。年轻基金经理多,敢重仓个股和板块。
缺点就是股票基金至少六成或八成仓位,很少用对冲工具,股市下跌被动挨跌。基金经理不稳定,做得好的爱跳槽。
私募基金:策略多元化,股票、债券、量化对冲、期货、打新股、股权、定增等。策略五花八门,细分策略多、细节多,适合做全天候策略配置和全资产配置。成熟基金经理多,很多公募、保险、资管的成熟基金经理都奔私了,给自己打工,风格、偏好、性格比年轻基金经理更成熟。基金经理跳槽少。
仓位灵活配置,较多用对冲工具和量化工具
缺点:门槛高、费用高、赎回不灵活。基金公司和策略太多,普通人难以挑选和跟踪。
成熟基金经理多,很多公募、保险、资管的成熟基金经理都奔私了,给自己打工,风格、偏好、性格比年轻基金经理更成熟。基金经理跳槽少。
仓位灵活配置,较多用对冲工具和量化工具
缺点:门槛高、费用高、赎回不灵活。基金公司和策略太多,普通人难以挑选和跟踪。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有什么区别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募集对象不同: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广大普通投资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特定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2.投资门槛不同:公募基金门槛低,一般100元起,也有甚至0.01元起的(如余额宝)。而私募基金门槛较高,一般要求100万元起。
3.募集方式不同:公募基金以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筹集基金,可以通过媒体、广告、朋友圈等方式公开发售。而私募基金则是不能公开,只能向特定的机构或少数人进行定向发售。
4.信息披露不同: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基金净值每个工作日披露。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海外投资有哪些风险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随着国人的财富渐渐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投资海外市场。但是在我们涉足海外市场之前,需要明白的一个重要道理就是:中国和海外的资本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照搬在国内的那套投资习惯,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海外市场中栽跟头。
下面这篇文章,主要讲讲中国投资者在“出海”之前需要调整哪些投资习惯。
一、刚兑
刚兑,或者“保本”,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很多中国投资者在选择海外投资理财产品/基金前,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产品保本么?
绝大多数的海外基金和理财产品,根本没有“保本”一说。不管你投资何种资产类型(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都没有人能够保证该投资一定不亏钱。
在所有这些不同的资产大类中,最安全的投资品可能就是:
1)美国国债(假设投资者以美元投资)。
美国国债被称为“无风险"资产,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央行(美联储)可以随时控制印钞的数量,因此理论上美国政府不可能对美元债务违约。不管有天大的债务,反正要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投资者不在美国国债上发生投资损失的前提是,他购买一个折价的美国国债,并且一直持有到到期日。举例来说,你花99元买一个3年期的国债,一直持有到3年后拿回100元。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亏钱(保本刚兑)。
但是如果投资者中途选择卖出,或者买入时支付的是溢价(比如高于100元),那么即使是美国国债,也无法保证投资者一定不亏钱。
2)货币市场基金(MoneyMarketFund)。
货币市场基金,类似于国内的“余额宝”,是相对来说风险非常低的投资品种,其安全程度接近于银行存款(现金)。
在近代历史上,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总共发生过两次亏钱的案例(基金净值低于$1)。第一次是在1994年。但当时的基金仅供机构投资者购买,没有个人投资者参与,因此市场波及面不大。
第二次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这次涉及了一家供个人投资者购买的货币基金。2008年9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一家货币市场基金theReservePrimaryFund的净值跌破到$0.97。该事件引起广大投资者和市场的恐慌(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余额宝宣布不保本了,会引发何种市场反应)。美国政府果断出手干涉,宣布财政部担保市场上所有的货币基金的净值不跌破$1(就是政府承诺保本),这才平息了投资者们的恐慌情绪。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例子,不管是股权投资也好,债权投资也好,或者房地产投资也好,投资者都可能会亏钱。
事实上这在国内也是一样的。比如很多银行在卖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需要和投资者在特定的小房间内进行“双录”(录音录像),白纸黑字写明不保本/不刚兑,让投资者当场签字。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国情”,一些理财师会旁敲侧击的暗示投资者,签字归签字,但该理财产品保证绝对安全。这也促成一些投资者养成了对理财产品“刚兑”的期望。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里,投资者签署的文件都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如果文件上白纸黑字写着“不保本”,那么该投资产品就正如文件描述的那样带有投资风险,可能会亏钱。投资者不必对文件以外的“隐藏含义”做过多的猜测。到时候到了法庭上,没人会和你去纠结法律文件文字以外的意思。
学会读懂投资法律文件,在没有搞懂法律文件之前坚决不签字,是中国投资者涉足海外市场需要学会的第一个重要道理。
二、信赖义务(FiduciaryRule)
很多中国投资者接触海外理财产品,都是从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师们打交道开始的。我们需要明白的道理是,国外成熟市场对于理财顾问的从业要求,以及对于投资者的保护要比国内市场严格很多。举例来说,英国和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投资者免受理财顾问“忽悠”,通过了不少相关立法。
2013年开始,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就明文规定,禁止理财顾问从产品端(比如基金公司)收取佣金。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理财顾问向客户推销不适合他们的金融理财产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016年4月,美国劳工部公布新的信赖标准(fiduciarystandard),要求理财顾问将退休存户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将客户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的核心就是,理财顾问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最适合客户的投资理财产品,而不是受佣金高低的影响,总是去推销那些佣金最高,但未必适合投资者的“金融鸦片”。
英美政府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理财顾问收取佣金,或者用“将客户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的信用要求来约束理财顾问,就是因为他们深愔“利益激励”的威力。不管理财顾问的出发点有多好,人有多善良,在利益和佣金的刺激下,没有人能够保证他们的潜意识中不会倾向于做出那些“损人利己”的商业行为,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而让客户去做冤大头。
在我们考虑任何理财师推荐的产品前,我们可以先问问他们,是否理解作为理财师对投资者应该负有的信赖义务?是不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为他选择最适合的投资产品?在他们销售的理财产品中,有没有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何方?销售的产品是不是完全中立,还是来自于相关企业?他们自己和家人有没有购买该产品?如果一个理财师连“利益冲突”和“信赖义务”这样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那么我们作为投资者就应该警惕起来。
聪明的投资者,在通过理财顾问购买海外投资产品时,需要先搞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政府法律规定。这样,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
三、私募和公募
和国内类似的,海外的基金也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基金,在海外叫做共同基金(MutualFund)。共同基金以外的基金,都是私募基金,包括各种对冲基金,私募股权(PE/VC),股票/固定收益类基金等。
海外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和国内的公募/私募区别差不多。相对来说,私募基金的规模比较小,流动性比较低,投资策略比较复杂(对冲、杠杆、衍生品等),费率比较高,最低投资额比较高,投资风险也比较高,仅适合一小部分特定人群(合格投资者)。而公募基金的监管要求比较高,信息披露更全,规模比较大,策略相对简单易懂(禁止卖空,杠杆有限制等),流动性比较强,更加适合普罗大众。
作为中国投资者去投资海外市场,天生就有法律、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因此我们在选择海外投资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先学会走路,然后再尝试跑步。走路,指的是投资公募基金,或者在证交所上上市的指数基金(ETF)。而那些私募基金则比较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投资经验和知识的“老司机”。
由于私募基金的披露要求比较低,因此对于投资者做尽职调查的要求更高。像“麦道夫”这样的基金诈骗案,在公募基金/上市ETF中发生的概率要比私募基金低很多。如果投资者不小心投到一个类似于“麦道夫”这样的私募骗局,到时候哭爹喊娘也很难把自己的血汗钱要回来。
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可能是受私募基金佣金高,信息透明度低的激励,倾向于向国内投资者销售私募基金。投资者需要搞清楚,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这么做?这些产品,是真正对自己有好处的“补药”,还是披着美丽外衣的“鸦片”?到最后理财公司赚到了中介费以后,拍拍屁股走人继续去销售下一单产品,而投资者却需要承受长达多年的投资风险,这笔买卖对自己来说是否划算?
巴菲特说过: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知道自己的界限。对于涉足海外市场的中国投资者来说,要知道自己知识的能力的边界。不懂的产品,或者安全保障不够的产品,坚决不投。
四、光环效应(HaloEffect)
“光环效应”(HaloEffect),指的是我们人类很容易受到大V和名人的光环的影响,产生莫名的崇拜。比如一些创业成功的商业人士,被媒体吹捧一下,就有不少粉丝追随。以致于这些大V从“会赚钱的商人”摇身变为“人生导师”和“创业传奇”,而他们说的话都变成了金科玉律。
“光环效应”在中国国内是很管用的。很多国内的私募基金经理,其投资业绩几乎没人知道(一般都不会向公众公布),但是名气都很响,在各大媒体上频频露面。可见吃这一套的投资者还真不在少数。
由于中国投资者对海外市场不甚熟悉,因此更容易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在我们判断某个理财产品是否值得购买的时候,很多人做判断的依据是有没有听说过对方的名字,是否经常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关于对方的报道,基金的管理公司或者经理是否是“传说中的大牛”?
顺着这种“大V光环”去选购理财产品,投资者很可能会吃到大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本专栏的历史文章:《高盛的投资建议靠谱么》,《贝恩资本能帮你赚钱么?》,《黑石的私房钱》,《文艺复兴对冲基金是否值得购买》,《如何评价基金经理及基金的选择》等。
总结
随着中国国力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想要走出国门,投资海外市场的中国投资者将会越来越多。在我们涉足海外市场之前,不光要看到这些市场的诱人之处,也要理解这些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当我们习惯了国内的投资环境之后,在走出国门前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去成为那些“韭菜”,成为国外的投资机构和国内的第三方理财中介“收割”的对象。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用信息武装自己,是我们保护自己权益不受忽悠的最好办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本次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