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影响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影响论文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外资在中国经济的比例有多大?如果此次全球新冠疫情持续暴发会对中国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外资在中国经济的比例有多大?作为世界上最大新兴市场的中国,成为全球投资阴霾中少有的亮点之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变化中的主要受益者。在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中国利用外资保持了很高的增长势头。根据中国外经贸部统计,2002年1-8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2%。可以预计,2002年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总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创下历年外资引进规模的最高记录。而且,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高,流入中国的外资构成也在发生积极变化,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34303065金和技术密集型投资比重在明显提高。从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投资构成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仅根据台湾的统计,在1991-2000年间,台湾对大陆电子及电器制造业的投资仅占其对大陆投资总额的28%,而2001年则提高到45%,而相应地,纺织与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则从12%下降到3%。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崛起,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与两年来亚太地区外资流入的减少形成鲜明的反差,投资中国与外资在华并购的热潮正在升温。由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并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开始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2001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东道国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而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在从东南亚迁往中国。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中国劳动力廉价所致。实际上,一向被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资料显示,外资企业的中国职员的劳动力成本已高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而且,随着外资大量流入和国内企业吸引力的提高,使得对合格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上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这些都在加大外企的投资成本。因此,影响中国外资流入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开始下降。其实,真正影响和加快外资流入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如投资政策及其透明度)正在上升。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入世”后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保障,都坚定了跨国公司投资信心。仅从中国的外资政策方面看,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中国政府本着鼓励外商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原则,增加了鼓励类目录,由过去的186条增加到262条;减少了限制类,由112条减少到75条。同时,放宽了外商投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并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络系统首次例外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等领域。正是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跨国公司却纷纷表示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它们的全球战略都将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对象。中国投资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小到钟表、眼镜,大到汽车、航空,竞争的硝烟都将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仅以汽车业为例,在大众、丰田等巨头南北割据的情况下,不甘落后的日产公司亮出大手笔,投资85.5亿元(10.3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一家新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要在2006年实现55万辆汽车的年销售目标。在新的外资政策导引下,外商已不再满足于已往的合资等投资方式。2002年前8个月,外商独资企业占新批外资企业总数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体现出日益明显的外商“独资倾向”。伴随着中国允许国有企业向外资出售股权政策的出台,外资在华并购必将呈现迅速升温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将它们的地区总部迁入北京和上海。2002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的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已超过70家,其中以信息技术产品公司以及物流、航运等行业的跨国公司居多。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台湾企业在外资流入大幅减少的同时,对大陆却显示了极大的投资热情,其中2002年上半年的新增投资有88%都投在长江三角洲。而且,台湾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的并购活动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成为全球并购形势中最为活跃的地区。随着中国开始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股权和有关外资并购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的可操作性将不断提高,外资并购热潮将从2003年继续升温。同时,作为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六位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外投资能力也必将迅速提高。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直接投资增长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大。作为周边国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也纷纷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加上亚太新兴地区现已成为国际资本最重要的避险地区,因此,可以预计,整个亚太地区正在酝酿着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兼并高潮
如果此次全球新冠疫情持续暴发会对中国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截止今日,全球确诊病例已经突破三十万了,特别是美国????、英国????,法国等病例的不断攀升,可以肯定地讲,由于西方部分欧美国家错过了最佳防控时间,现在疫情必将在欧美一些国家持续爆发,从而引发世界性的疫情大流行。
由于中国????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政府在第一时间采取了严厉的封闭管控措施,我国的疫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全社会都在加紧复工复岗,社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但是,由于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并逐步开始大爆发,这是一个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坏情况。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是一个共同的命运体。疫情的大流行会在三个方面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一是首先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将大幅减少甚至停止;第二,本来我们疫情连续多天“0”增长,本该放松管控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了,却因国外疫情形势告急而只能继续严格管控了,这会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三,由于不断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将直接影响到各地大中小学校的复课开学。
病毒无国界,在疫情大流行的现实面前,需要各国团结协作,共同抗疫,争取早日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玺锐3月23日于北京)
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产业转型升级意义,产业升级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转型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尤其是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大量资金被投人到发达国家,成为当地企业的竞争对手之一。如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形势,成为企业国际投资理论界面临的热点问题。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感谢邀请。
题目很大,全说清楚就是好几卷的专著了,这里只能简单聊聊。
一洋务运动,英语里有一个专用名词“WesternizationMovement”,意思是“西化运动”。现在这个叫法,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规范用法。
这个运动,指清朝政府于在19世纪下半叶,为了维持自己风雨飘摇的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在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良的活动。
具体时间,是从19世纪的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之所以会形成一个“洋务运动”,是清朝王室和地方权贵中的一部分实权派,迫于“内忧外患”的严酷形势,所决定实行的“自强”措施。
所以,这个运动,曾长时间被学者称为“自强运动”。
二咸丰六年至十年(1856-1860),清政府内部面临太平天国兴起的压力,外部遭受英法联军的重大威胁,可谓内外交困,步履维艰。
朝廷内部,曾延续了长达四年的争论,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先除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心腹之害”,再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
具体的方略,就是实行“自强新政”。主要内容,一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二是对外国侵略者妥协退让,以争取其军事上的支援。
两项合一,就是迅速加强清军的军事实力,以图尽快荡平太平军和捻军。
三而当时坚决主张大办“洋务”的一批清廷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
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时任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他是道光皇帝的六子,咸丰皇帝的异母兄弟。
除他之外,朝廷内还有他的岳父东阁大学士桂良和军机大臣文祥。
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咸丰十一年(1861),清廷成立以为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时亦掌管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奕?任总理大臣。
四“洋务运动”兴起之初,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尽快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因此,一开始就以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为主要任务。
曾国藩于1861年,在安徽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晚清最早官办的近代军事工厂,以制造弹药、炸炮等军火为主。生产基本靠手工制造,没有洋人工匠。
李鸿章及其统率的淮军,一开始,则是采购西方武器较早较多者,以购买西方近代军事武器为主。随后,其又成为创办近代军用工业的规模较大而又较早者。
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工企业,早期规模最大的有4家——
1,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年在上海建成,主要制造军火和轮船。
2,金陵机器制造局。李鸿章1865年在南京建成,主要为“剿捻”制造枪支弹药。
3,福州船政局。左宗棠1866年在福州马尾创办,专造兵、商轮船。
4,天津机器局。三口通商大臣崇厚1867年创办,主要制造华北地区用来“剿捻”的军事装备。
五1860年以后,曾经有关一段帝国列强侵扰中国减弱的阶段。清政府称此为“中外和好”的局面。
但是到了70年代初,西方列强再次加大了侵略强度。
鉴于这种局面,清政府和“洋务派”,开始大力建设海军,增强海防;并编练区别于以前湘淮旧军的新式陆军。
清政府除设厂制造兵船外,还以重金购买外国军舰。先后向英、德等国订购舰只,建立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
中法战争中,福建以及南洋水师受挫。
光绪十一年(1885)后,清廷重点建设北洋海军。成立海军衙门统一一事权,以醇亲王奕擐为总理,庆郡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陆续向外国订购定远、镇远、济远等铁甲舰和其他较先进舰只,均编入北洋海军舰队。
1888年,北洋舰队基本成军。与此相适应,沿海各重要海口均设炮台等防御工事。这些设施,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起了一定的防御作用,但终因清廷腐败而惨败。
六“洋务运动”中,在经济上,除陆续在各地设兵工厂并不断扩大军用工业外,还建立了一些民用工业并加强经营,以期与洋商竞争。
轮船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是由军用工业为主向民用工业企业为主转变的标志。
“洋务运动”的这种变化,亦使参加者的成分有所变化——除原有封建官僚集团之外,又新加入了一些买办商人和有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
这就使当时的民用工业企业,除少数为清政府出资的官办企业之外,大多为官督商办。官办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在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上虽有差别,但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是为了“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军队饷源;二是也为了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的依赖。
当时的民用工业企业主要有是四类——轮船航运;煤矿采掘及其他金属矿藏的开采冶炼;电报;纺织业。
七“洋务运动”,开了新式人才的培养的先河。
创办工业,建立新式海军,首先就需要人才。最初显现的,是翻译人才奇缺。为了培养翻译,清政府于同治元年(1862),在北京设立了“同文馆”,随后又设立了上海、广州广方言馆。
随后,洋务派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要想真正办好“洋务”,实现“求强”、“求富”,没有通晓洋务的人才不行。于是,采用了一是派遣人员出国留学,二是开办学堂的办法。
派遣留学生,始于1872年的幼童留美。此事,由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倡议,他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此倡议,受到曾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大力支持,由曾国藩、李鸿章会奏促成。
后来,清政府逐渐觉得,出国留学人员应以经过外语训练的成年人为宜,学习期限以3-5年为宜。当时能具备这个条件的,主要是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因此,自70年代中期以后,派遭出国的留学生以福州船政局者居多。多数赴英、法学习制造和驾驶;另有派赴德国学习陆军。
张之洞派遣过一些赴欧美学习治炼钢铁的人员。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陆续在国内创办了一些专门性的学堂。
八“洋务运动”,在总体闭关锁国的晚清,能够稍稍打开一扇窗口,对于外部世界的新思想、新技术进入中国,无疑是有所助推的。
同时,开创工业,不管是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毕竟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生产力的代表,其性质显然是资本主义的。这不但对于撼动几千年封建生产关系的根基,是一种撬动力量,也为后来的民族工业发展,打下了一些基础。
开放办学,促进留学,是“洋务运动”最具积极效应的事件。一旦先进的思想冲破禁锢,就在以后转化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19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倾向资本主义的早期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主张“君民共主制”最适合中国,提出了设议院的要求。
这是清廷绝对想不到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学习西方的技术,仍然保持封建统治。
这就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主流趋势,产生了巨大的、不可融合的尖锐矛盾。
作为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中国是一大块肥肉,你买它的东西行,派人留学也行,但想强大起来和它们抗衡,门儿也没有。
光绪二十年(1894),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洋务运动”对于病入膏肓的清朝统治,已经不能起死回生;同时,西方列强也根本不给清政府苟延残喘的机会。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影响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影响论文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