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期待规划能落到实处
企业期待规划能落到“实”处
企业期待规划能落到“实”处 更新时间:2010-9-9 6:09:24 2万亿投资对于一个只有9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伴随着巨大投资的产业规划对于这个本已经相当发达的区域来说不啻是一针兴奋剂。
不过,对珠三角企业来说,除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可能为这一区域的企业带来直接利好之外,产业规划和布局似乎更加偏重方向性指引而非指向具体公司或项目。这就导致不少企业正在做的事与规划倡导的方向不谋而合,但规划上的东西似乎又与具体的企业扯不上关系,企业借不上规划的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家位于东莞的公司的工作人员因为各种原因要往来于广州和东莞之间,那时候经常是早晨6、7点钟出门,匆匆忙忙办完事,晚上11点才能回到东莞。而如今,高速公路加上高速铁路组成的城际交通网已在珠三角全面铺开,这家企业在能够吸引更多人才的同时,也降低了经营成本。
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虽然能享受到珠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便利,却无法与珠三角产业规划直接挂上钩。这家公司的产品属于电子类,而先进的电子器件制造也是此次规划中鼓励发展的行业。
这家公司内部人士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规划能做得详细一些,多一些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现在的规划很多都是方针性的东西,虽然我们属于鼓励发展的行业,但企业却并不会因为符合产业导向而获得实际的好处。”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珠三角普遍存在。广州的一家交通物流类上市公司曾向记者表示,与长三角同类上市公司相比,广东省虽然也提出了大量支持公司发展的规划,但落到实处的并不多,甚至在公路运输上是否能够比照上海同类公司免费通行这一问题上,政府也未能解决。
记者注意到,这家公司已被列入了珠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具体规划当中,但规划中对于公司的支持仍然仅停留在空洞的文字层面,并没有任何有关实施细则的描述。
另外,规划中提出的一些具体项目或产业定位与一些上市公司明显相关,几乎就是将上市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地方发展规划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与上市公司密切相关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事先并未同相关公司进行沟通。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区域一体化在自由竞争的领域内可能不宜规划得过于细致,以防止政府行为破坏市场竞争。但是,在规划出台的同时,尽可能同步推出配套细则则是政府应当考虑的问题。只有当企业能够从履行规划中获得好处,政府制定的规划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