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持续超预期回升中国外贸市场结构正趋优化
出口持续超预期回升,中国外贸市场结构正趋优化
出口持续超预期回升,中国外贸市场结构正趋优化
摘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6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相比5月份可能会进一步好转,第二季度整体也会略有改善。继4月出口同比大幅反弹后,5月出口延续了超预期回暖趋势。
6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中国5月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47万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1.46万亿元,增长1.4%;进口1.01万亿元,下降12.7%;贸易顺差4427.5亿元,增加60.6%。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称:5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延续了上个月的增长态势,这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外贸面对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疫情防控向好的形势进一步巩固,外贸企业也在逆境中抓住了我国率先复工复产的机遇,满足了全球的产品需求,对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6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相比5月份可能会进一步好转,第二季度整体也会略有改善。
全年进出口如果能维持正增长,将是非常理想的结果。霍建国表示。
连续两月出口同比正增长
5月1.4%的出口同比增速明显好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和各类智库普遍预计,5月出口同比增速或为-10%左右。
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称,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防疫物资出口增速非常快,对5月出口贡献了约8%,这也是5月出口维持正增长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前5个月,包括口罩等在内的纺织品出口4066.6亿元,增长25.5%。另一方面,即使剔除防疫物资计算,中国的出口增速依然显著好于韩国、越南等可比国家。这表明复产复工成果良好,中国对其他国家生产起到了一定替代作用,占全球出口的份额被动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5月出口延续了4月的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回落,5月进口以及整体进出口的同比增速均有所下滑。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增长8.2%,进口下降10.2%。
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表示,4月出口数据大幅增长,是因为当时海外疫情态势加重,而我国已经进入全力复工复产的阶段,两者出现了错位发展。邓海清也认为,彼时大量国家在封锁期间出现生产停顿,但是刚性的需求依然存在,因此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生产起到了替代作用,导致出口有所增加。
相比4月的数据有所回落,说明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较为艰难,特别是4月之后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限制性措施,对我们的进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看来,影响我国进出口的主要矛盾是海外市场的变化。 霍建国称。
邓海清还称,5月进口同比弱于市场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是主因。5月油价、铜价、铁矿石价格同比分别为-53%、-13%和-5%。但从进口数量看,5月进口原油、铜、铁矿石的数量同比为20%、21%和3%,其中原油和铜进口数量同比增速为近年来高位,这表明中国经济内需在持续恢复。
另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4月和5月的出口同比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新出口订单指标相对背离。4月出口同比超预期,与新出口订单显著背离,5月尽管背离有所收敛,但是背离程度依然很大,5月新出口订单仅为35.3%,为历史最低区间。
邓海清解释称,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指标的统计含义不同。PMI新出口订单疲软反映的是受调查企业普遍出现外需回落现象,但无法反映每一家企业或所有企业外需回落的幅度。而出口同比的结果显示,尽管外需确实在每一家企业上都普遍回落,但是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回落幅度并不太大,这导致出口同比好于PMI新出口订单指标。
另外,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5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9%,降幅和前4个月持平。其中,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贸易顺差8598.1亿元,减少1.2%。
在疫情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之时,我国推出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在恢复外贸生产运营秩序方面,商务部着力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实施了及时足额实现出口退税、扩大外贸信贷投放、切实扩大出口信用短期险覆盖面和加大对外工作力度等措施。而随着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商务部转而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市场。从精准帮扶企业、充分发挥线上作用、促进外贸产品内销、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强贸易促进等公共服务和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等几方面发力。
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初显成效。不仅在货物贸易方面,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亦显示,4月我国服务出口1612.9亿元,同比增长3.5%,扭转了疫情发生以来单月出口连续下降的局面。
对于我国下一步的外贸走势,霍建国认为:总体来看,二季度相比一季度会略有改善,因为目前海外疫情已经基本达到顶峰,不太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情况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承受巨大的下行压力,贸易投资不够活跃,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外部市场环境很难有明显的改善。但三、四季度还是会显现明显的恢复过程,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积极开拓市场、保证产品质量。相信经过努力,全年实现外贸基本盘的稳定是有把握的。
东盟为何跃升第一大贸易伙伴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正在持续调整之中,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显著增长,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下降。
前5个月,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总值达1.7万亿元,增长4.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总值为1.61万亿元,下降4.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9%。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29万亿元,下降9.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1.1%。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9643.9亿元,下降11.4%;自美国进口3218.4亿元,下降4.5%;对美贸易顺差6425.5亿元,减少14.5%。日本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微降至8463.6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7.3%。
对美贸易受到美国疫情和贸易摩擦的双重影响,而和欧盟的贸易额减少是因为欧洲本身疫情蔓延范围较大,主要国家受影响程度也比较深。霍建国对第一财经分析称,中国实现出口增长的突破口还是在欧洲。如果欧洲经济能进入稳定阶段,市场进一步回暖,那么从全局上看,我们加大对欧洲的出口有利于拉动整体贸易增长。
从去年全年来看,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总值逾4.86万亿元。
日前,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对第一财经介绍,第29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围绕协定文本和清单出价进行了磋商,取得积极进展。高峰称:去年第二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宣布将于2020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一目标并未改变。中欧双方均高度重视,希望协定早日惠及双方企业和投资者。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早日达成中欧投资协定有利于深化中欧经贸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对于中日贸易的略微回落,霍建国认为: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日本国内消费受到了抑制,需求出现了萎缩。但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中日贸易进一步恢复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恢复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就旷日持久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霍建国称,虽然仍存在困难,但是通过谈判加深彼此之间的沟通合作,会展现积极态势。
而对于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霍建国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去年10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扩大开放和降税的安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海关总署称,升级议定书在原产地规则、贸易通关规定、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等方面均降低了门槛,进一步释放自贸区实施的红利。比如,今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284.5亿元,增长8.4%,拉动对东盟整体出口0.4个百分点。
囊括中日韩和东盟十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也有望签署。
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去年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十五国领导人共同作出承诺,今年要如期签署RCEP,我希望并相信这个承诺不会落空。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也对第一财经称,中国与东盟十国合作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性和相应的外溢性。双方贸易增长,与相互间生产、生活需求有着直接关系,与双方企业的相互投资增长、跨国公司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分工有着密切关系。中国的大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体系、在全球疫情中率先复工复产,有益于支持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完善产业配套、原料辅料供应。 许宁宁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