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专访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阎海峰

人民网专访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阎海峰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MBA中国网讯】主持人

各位好,欢迎收看人民网2019商学院院长系列访谈。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阎海峰,阎院长,您好,欢迎做客人民网。

阎海峰

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

主持人

阎院长,在采访之前我试着登录学校的官网,上面显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是华东理工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项重要发展计划,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学院整体发展情况。

阎海峰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成立于1990年,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成立的管理工程系。商学院是华东理工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因为以前都叫“系”,其次,它还是华东理工大学更名转型为综合型大学后的一个学院。

从1990年到现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走过了第29年个年头,如果追溯到商学院前身的管理工程系成立的1983年的,已经走过了36年的时间,也算是一个过了而立之年的学院了。

它的发展历史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一脉相承,或者说也是跟国内的其他高校恢复、建立商学院、管理学院的时间都差不多。目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有三个一级学科,分别是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点、 2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点,也有MBA、EMBA等专业学位项目;还有每年500多名的本科生。总得来说,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已成为一所办学层次完整的商学院。

主持人

从正式成立到现在,马上接近到而立之年了,在2019年截至到现在为止有什么和我们分享的大事件呢?

阎海峰

商学院早期成立的时候主要是一个系(管理工程系)加一个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所)。当年人也不多,也就二三十号人,发展到今天,首先在规模上变化是明显的:现在我们的3个一级学科一共5个系有教师将近160人,教职员工加起来将近300人,本科生的规模超过2000人,研究生的规模超过2000人,从本科生到博士生,总在校学生人数已经达到5018人,这是第一个变化,规模上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硬件办学条件的变化,商学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学校的支持以及商学院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办学的硬件上,商学院整体搬进一幢新装修的20000平方米的商学院大楼,为我们的老师、同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第三个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办学的内涵、水平也在不断地发展。除了刚才说到规模的扩大之外,我们更加重视内涵发展:首先,在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是科学研究上,我们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国际顶级的期刊上和国内一流的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学术论文。

其次,我们的教员,在师资队伍上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我们有聘任来自美国的、加拿大的国际学者,有来自全球聘任的一些教员,当然也有大量的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中国学生、学者。还有国内本土的教师,在国际化的水平上也是很高的。我昨天刚刚从波士顿参加美国管理学会年会回来,我这次去的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招聘海外留学生,我面试了很多的申请人,其中就包括有韩国的、美国的、印度的、新加坡的等等国家的博士生,当然也有很多是我们中国的留学生。从我们的国际教员层面来看,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现在是能够跟国际商学院对话的。

此外,我们的人才培养也十分国际化,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国际合作项目,后面我也会专门跟大家分享,另一方面,我们还实现了“教育走出去”,在国外创办了商学院。

主持人

您说的都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大事件吗?

阎海峰

有2019年发生的,也有我们一路走来令人印象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当然需要时间,无论从学生培养还是科学研究,亦或是服务社会,一路走来的商学院在不断发展壮大,是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

主持人

您觉得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和以往相比,和再早之前相比有哪些趋势上的变化呢?

阎海峰

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在我个人看来有两点:一点就是我们越发突出这是一所中国的商学院,越发地突出这是一所位于上海的商学院,越发地突出这是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商学院,突出了我们的特色。为了突出这一点,我们把使命确立为“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就是为了凸显出这是一所基于华东理工大学的,这样一所大学的商学院,通过把商业和科技结合起来,培养的理念是动手动脑,即知行合一,我们既有思考的能力,也有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第二点就是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这两个变化,我认为是比较明显的。

主持人

为什么会着重突出中国化、上海和理工科这三个特征关键词呢?

阎海峰

尽管我们以前也有一些商科的建设和培养工作,但我们知道实际上,这一方面对中国而言,总体上仍是以学习、消化、吸收西方的经验为主的,特别是北美,尤其是美国商学院的经验,比如MBA(工商管理硕士),就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我还记得最早期的时候,在80年代,中国大概有11名到美国去学习MBA的人,回到国内找不到工作,当时的报纸对此也都有报道。

主持人

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

阎海峰

那个时候大家对工商管理、对管理人才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深。而这个项目的快速发展,不得不说得益于当时朱镕基总理的大力推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他自己亲自兼任清华大学的经管学院的院长。在他看来,管理非常重要,管理是一种职业,管理是有科学规律的,是应该学习的。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国内的商学院也开始大力发展。从商学院开始设立MBA项目,到今天为止已经有200多家举办MBA的高校,它已经成为一种语言,一种管理的语言,其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商学院的发展,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也就是三十多年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应该说我们是在追随、学习、模仿,是“学着讲”,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到前几年就开始了 “接着讲”,讲出适合自己国情和需求的管理教育。因为管理的教育,既有一般的规律,也有由各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等等所决定的高度情境化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完全地学习或者照搬美国的知识经验,未必能够满足中国的需要,甚至未必能够适合中国的情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在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它来过中国,也上过央视,这家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评估的时候,部门的末位、最末位的要被淘汰掉,这个方法在中国可能就未必合适。因为有中国公司也试过,未必合适。包括奖励薪酬制度也未必适合,因为中国有自己的文化,照搬的操作会遇到挑战。另外,我们再看一个有名的例子,当年有一个计算机公司请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做的战略咨询不适合,反而最后使用中国的战略成功了,这些都要求中国的商学院要创造自己的商学知识,要研发中国的管理知识,要总结提炼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而且事实上中国也确实有一些企业在学着、跟着、并跑着甚至领跑着。如任正非领导的华为公司,他们一定既有现代一般管理知识,也有属于中国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在里面。

这一趋势也要求商学院的中国学者们都要去做这样的研究,国内外其实也都看到了这一点,比如现在中国的企业随着发展壮大要走出去,要把全球的市场作为自己的舞台,这时他们需要的和早期欧美企业走出去时所需要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做法也会不一样,而这些对我们商学院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有中国特色。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来讲,因为它在上海,更应该利用好上海国际化的区位优势和特征。在身处于华东理工大学这样的理工科大学里面,大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所在的行业,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在化学、化工、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是有优势的,商学院的发展应该跟我们的优势学科所在的行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国际化办学,据我所知,在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与锡比乌大学合作共建了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合作商学院的具体情况吗?

阎海峰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的建立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是在中国的教育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建立的,也是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建立的。

我们在2018年4月10日正式签署协议,在合作伙伴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的支持下,虽然叫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但是锡比乌是一个地点,其主要是华东理工大学海外商学院这样一个办学机构。锡比乌大学也非常支持我们,对中国也很友好,为我们提供办学的硬件,教室等等,华东理工大学提供办学项目和师资。

项目正式开始以后,2018年10月份,华东理工大学的校长奔赴海外商学院揭牌,招收了第一期学员,主要是罗马尼亚的学生或者企业里的人员。原来我们预期招收20名,算是一个研修班,结果我们实际招收了50个人,报名非常踊跃。开设了6门课程,中国商业、中国商业环境、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商法、中国金融市场等等,非常受罗马尼亚的职场人和学生们的欢迎,效果非常好。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第一期研修班的课程已经结束,现在正在讨论招收第二期研修班,应该说进展是非常好,很受欢迎。

当然我们也得到了当地的华人华侨组织和中资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在罗马尼亚甚至包括中东欧地区一些中资机构、中资企业对我们这样的项目也是非常感兴趣,希望能通过我们这样一种做法,既密切与当地的关系,也为中资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主持人

我很好奇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可以说吸引了很多国际化人才,无论是来求学还是来工作,当然也有很多中国本地的人才来求学和工作,我们这样一个商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有什么理念呢?

阎海峰

我们的理念,刚才和主持人也聊到过,我们把学院的使命确立为“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也就是说,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更加重视与科学技术、与工科学院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视培养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更加重视与产业的结合,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看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包括我们的行动学习教育项目,这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对于教学模式的变革,包括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室,包括实践教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是我们非常强调的一种特色性和理念。

我相信企业也好,学生也好,都是希望成为既能够想事情,又能够干事情、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主持人

在连接商业与科技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呢?

阎海峰

以MBA为例,我们的培养方案,在2018年10月份的时候推出了5个全新的课程模块,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比如说大数据、人工智能,主要是跟信息学院一起开发,如如金融、科技模块,相当一部分是与理学院一起开发,等等,这也是我们连接商业与科技的一个具体做法,即在我们培养方案上就为学生提供此类选择。

再比如我们的本科,我们要求所有的本科生都要选修不低于4个学分的工科前沿课程;我们有一个模块,现代生物技术、能源与环境、先进材料,由工科教授讲授前沿性的课程,我们要求本科生也要选修这样的课程。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品牌项目叫中国石油化工可持续发展论坛,每年一届,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这一论坛由我们商学院来搭台,每年邀请国内和国际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巨头,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都非常支持,规模很大,涉及到新能源、新化学化工材料等等各个方面,华东理工大学的各个相关工科学院也都会到这个大会上与商学院一起来分享交流现在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管理、产业发展等等。

主持人

可以说充分利用学科背景和优势。

阎海峰

对,相互融合、相互支持。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我们学院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所做的工作,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今年上半年刚刚落幕,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各大商学院都更倾向于立足于国际化视野来办学。我们学院除了2018年的合作项目之外还有什么举措呢?

阎海峰

我们在“一带一路”上还加强了学生和学者之间的交流。

首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和国内的另外7所领先的商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商学院联盟。“一带一路”商学院联盟除了国内的7所领先的商学院,还有“一带一路”上来自不同国的23个商学院,相互交流,也办一些合作的项目,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商务考察,目前该联盟北方的秘书处设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的设立在华东理工大学。

其次,我们也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申报“一带一路”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包括我本人也正在利用这个假期申报有关“一带一路”投资安全问题的一个项目。

再次,我们和泰国清迈大学数字与人工智能学院有联合的2+2学生的人才培养和交流项目。这个项目的培养方式很新颖,泰国清迈大学本科生在泰国完成一二年级学习以后,到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再进行商科的学习。这也是一种创举,以前我们的2+2项目,都是在我们这里学两年,再到人家那里去。这个项目是国外学两年到中国来。前几天我看到清迈大学数字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发的微信,说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招收到了将近30名学生,也就是说将来有可能是以成班的建制到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来。大家都知道,泰国也是“一带一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和中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我们的交流,现在应该有超过30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在学院的支持下、资助下正在泰国的清迈大学进行访问交流。

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为倡议做出我们自己贡献的一些途径和方式。

主持人

您在立足国际化视野办学当中有很多感受,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呢?除了学校常说的学术领域感受之外,您个人的感受。

阎海峰

有几点,因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国际化水平确实比较高,除了泰国的合作,我们其实和很多国家都有合作,比如德国,今年5月8日,我们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就 “华东理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双学位工程管理硕士”正式签约。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是德国TU9高校联盟中的一员,是非常好的一所理工类的大学,我们合作的项目将把他们全球生产工程项目引入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开设了工程管理双学位硕士项目。他们的院长是德国人,也用微信跟我交流,他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5月8日来跟我们介绍全球生产工程项目的时候,展示了一些照片,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院长,在中德之间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他展示的照片,做得非常出色。

这些国际化的合作给了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国外的高校非常希望跟中国的高校合作,非常希望融入到中国市场,而他们交流的方式也非常中国化,让我觉得他们挺懂中国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包括我在7月份假期的时候有一个项目,是美国的summer school搬到中国来,这放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这个summer school来的是各个美国知名高校的教授,我和他们共进晚餐的时候,一位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心理学的女教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她说:“中国真好,我很喜欢中国,如果现在的总统再当选的话,我准备移民中国。”从这些种种,都可以看出中国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我们也应该拥有足够的信心去与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去合作,既发展我们自己,也为世界做贡献。这个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

主持人

我们现在常常会提到一个词创新,我们会说创新型社会,在培养人才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

阎海峰

首先是理念问题,严格来说,大学就是服务、引领社会,而引领离不开创新。大学的培养本身是创新型,特别是像华东理工大学这样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做研究就是要创新,要与众不同,要有创新型的贡献,这是最基本的,需要具备创新的基因。

其次,我们的创新,对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来讲最重要的一点:一是要面向国际,二是面向世界。通常在商业领域,创新最快的不是理论反而是商业实践,因为有时候理论是“灰色的”,反而是比较落后的,因为它要去提炼,去发现,去总结,去提升。通常它可能落后于商业实践。也正因为是这一点,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非常重视与产业的结合,在MBA教育当中,我们规定不低于25%的老师要来自于业界,以不同的方式,不论是讲座,还是一个单元模块的课程,甚至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我们都要来教给我们学员,教他们密切地与实践结合。

再次,就是刚才不断提及的,要与工科创新型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比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正在发展的新技术结合起来。对现代科技、前沿科技创新型发展的新成果的了解、理解,对这些新科技的创业者和管理者的理解、明白,这些都要教给我们的同学。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创新举措。

主持人

阎院长对商学院发展趋势的判断和愿景为我们介绍一下?

阎海峰

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讲,中国的商学院,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要更加具有自己的特色,既要有能力为全球管理学贡献中国的管理知识,也要能够为中国的企业转型升级真正做出原创性的贡献,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要培养出具备中国商业智慧、代表中华民族商业文明,兼备智慧与管理能力的中国管理人才。

最后一点,要更加国际化,要在全球的管理商业实践中定位、谋划和思考中国商学院的发展,自觉地融入全球,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知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主持人

非常感谢阎院长对我们进行的分享,由于时间原因,今天先聊到这里,再次感谢阎院长作客人民网。也非常感谢大家的收看,更多内容请您持续关注人民网商学院院长系列访谈。再会!

Bitget官网注册地址

普维币如何购买会员

Bitget官方交易平台注册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