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加强沟通优化服务积极迎接两会胜利召开
人民银行加强沟通优化服务 积极迎接“两会”胜利召开
人民银行加强沟通优化服务 积极迎接“两会”胜利召开 更新时间:2010-2-27 0:14:29 人民银行加强沟通优化服务 积极迎接“两会”胜利召开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 记者牛娟娟报道 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京召开,人民银行积极主动,充分准备,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加强沟通联系等,扎实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全力迎接“两会”胜利召开。
一是加强沟通,认真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报告人民银行工作。在年初系统工作会议召开后,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了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汇报情况,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1月中旬,人民银行先后向全国人大提供了人民银行办理代表建议推动金融工作情况,向全国政协报送供全国政协委员参考的2010年人民银行工作重点和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也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汇报当前金融工作有关情况,认真听取地方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对金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的充分肯定。
二是周密部署,进一步落实做好“两会”相关工作。2月初,人民银行制定“两会”期间相关工作流程图和方案,细化分解“两会”期间金融新闻宣传、维护稳定和安全管理、组织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等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做好各项服务和协调工作。同时,认真履行好相关职责,严格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金融运行的分析监测与安全排查,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类可能的风险隐患,完善各领域应急预案,为“两会”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积极服务,切实做好当前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宣传解读等工作。人民银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当前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国际金融危机发展演变,以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反假货币、金融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等专题的分析和解读,并就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和政策咨询,为代表委员了解政策、熟悉情况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人民银行还选派骨干力量参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会务工作,为“两会”胜利召开提供人力支持。
四是多措并举,认真做好“两会”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准备工作。近期,人民银行进一步梳理完善了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承办司局“两会”办理工作培训,明确办理原则,规范办理程序。同时,进一步优化网上办理流程,推动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答复的各个环节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不断提高办理效率,确保办理时效和办文质量。
近年来,人民银行党委始终把做好“两会”会前准备、会中服务和会后办理工作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认真部署、抓紧抓实。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背景下,人民银行着力加强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全年承办全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达454件,居历年办理数量之最,还首次同时承办全国人大重点建议和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不断改进办理工作方式方法,按时圆满完成了2009年人民银行承办的“两会”办理工作。在办理过程中,人民银行注重以代表委员满意为宗旨,坚持办前访、办中访、办后访“三访”,通过上门走访、实地调研、请进来座谈等多种形式,密切与代表、委员的沟通和联系,特别是对重点建议、重点提案予以重点办理,主动邀请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相关部门和相关部委等进行实地调研,推动了相关意见和建议的办理落实,有效提高了办理效率和质量,受到了代表委员的肯定和好评。
同时,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办理工作交流和激励机制建设,2009年12月,组织召开了办理工作培训班,邀请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开展优秀复文评选及汇编成册印发各司局,并进一步加大了表彰奖励力度;将有关热点、重点问题的办理答复意见整理成政策口径提供给各司局和分支行参考,有效促进了办理工作交流和成果转化。此外,人民银行注重将接受民主监督、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作为改进自身工作、开拓视野的重要契机,积极借鉴吸收代表委员有益意见和建议,在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人民银行办理工作成效也多次得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相关办理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报告,还被作为今年“两会”附件印发全国政协委员参阅。
2010年,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局面,可以预见,金融领域的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数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人民银行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两会”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加强与代表、委员们的沟通联系,认真研究吸收代表和委员们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办法,把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提升人民银行工作质量的重要动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