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成就和挑战

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成就和挑战 更新时间:2011-3-20 10:36:3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今年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准备的背景文件中的确也提供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差不多十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和其它国家的巨大经济成就和经济效益。同时,这些数据也指出了一些持久的挑战。

下个十年内的一大挑战与城市化有关,这也正是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所关注的快速转变中的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和服务业的规模,从而增加国内市场,并有助于处理外部失衡的问题。但是,为了促进国内人口流动并减少不平等,城市化也要求进一步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政策进行改革。其中,特别是在养老金、卫生保健和为流动人口家庭提供教育方面,需要相当大的费用。然而,与很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有足够的财政空间来提供这方面的资金。

和谐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其它挑战,尤其是环境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必将有助于中国实现降低能源强度的目标。

与其他一些重要的非合组织经济体相似,中国也面临着某些更为紧迫的经济挑战,尤其是通货膨胀方面。目前正通过各种渠道紧缩货币政策,但是,加速汇率升值以及更加依赖利率,在有助于缓解全球失衡的同时也可以控制通胀。

展望未来:第十二个经济规划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涉及2011年到2015年,设想经济的迅猛稳定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逐渐改变。政策将定位为改变经济发展重心,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更具动态和以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同时,该规划着重强调在不同区域、农村和城市之间以及城市范围内产生更均衡增长。该规划承认,国内需求不断上升以及收入分配改善都需要社会服务的整体发展。

――加强社会政策。近年来已采取诸多举措变革中国的养老金安排。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关于将财政成本分配以在农村地区提供养老金的做法,将导致一定挑战:随着农村地区日益老龄化,当前安排意味着大多数额外负担将由国家以下一级地方政府通过不充足资源进行承担。这些挑战可通过逐步合并各种体制、提高退休年龄并将更多农村养老金成本转移至中央政府而得以解决。

而卫生保健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需优先考虑的另一个领域。在过去几年来,中国在努力实现城市地区卫生保健普及覆盖的进程中也取得极大进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对农村居民的覆盖率。然而,在较低收入区域内仍然存在较低健康结果,且在城市地区移民家庭内,严重问题仍然存在。

――使经济复兴和更具创新性。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使经济脱离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专用于中国国内科学和技术的资源在近年来已快速扩展,目前已在研发总体开支和研究人员数量方面处于世界排名前列。然而,相比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国的研发强度仍然相对较弱。在高科技产业中尤为如此,在高科技产业中,大多数企业都从事装配工作。因此他们并不需要一个大型研发基地,并继续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直接投资和进口输入中包含的外国技术。实际上,中国高科技部门的研发活动仅与发达国家低科技部门的相等。随着这些产业日益成熟,一些中国国内企业脱颖而出,对行业利润施加极大下滑压力。

――发展一个现代工业体系并提高核心竞争力。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设想为中国建立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一个健康的不断扩展的私营部门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2010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强在2005年作出的开放一些部门的竞争,并促进私人资本筹集的承诺。将启动跨区域和跨产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而国有资本在国有控股企业的比例将有所减少。具体目标之一是要开放诸如电信、银行和电力部门――至今被公营企业控制――进行私人投资。事实上,这些部门存在竞争不足的情况。

发展现代经济的另一个要素将是继续国有企业的转型。这些公司在工业产出中所占份额一直在稳步下降。到2007年,国内大陆私营部门所持有公司的就业人数几乎四倍于国有控股工业部门的水平。然而在其他重要方面,中国的国有企业与其私营部门的同行仍有很大不同。首先,国有企业除了更大之外,一般的资本密集度也更高。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有企业部门每个工人的雇佣资本大幅增加,现在几乎比私营部门大四倍。这可能暗示了在主要为国有的银行部门中对国有企业的长期贷款偏爱,也反映了集中程度越来越加剧的国有企业所在部门的内在性质。这些行业中使用的较高资本并没有带来更高的生产力。相反,它们的生产率较低,且有许多企业存在损失。

――减少不平等。中国的市场经济和蓬勃的经济增长在减少贫困方面已十分成功。二十年前,60%的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到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10%。按绝对价值来看,降低额更加壮观。但由于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增加,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大幅度增加。在开始改革开放之前,收入分配非常紧凑。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业生产个人承包之后,农村收入分配开始发生变化。在城市地区,改革运动起步稍晚,在1990年代初期,开放外贸经济,国有部门萎缩。教育回报开始上升,具有平均的薪酬结构和终身福利的国有企业的工作数量下降。不平等自然而然地增加。即便如此,按照国际标准,它似乎并没有那么高。此外,近年来,不平等已趋于稳定――如果官方统计数据测量准确。但产生关注的原因有几个:城市和农村收入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充分,歧视农民工的和老年人退休金低。

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城市地区的不平等程度在最近几年一直稳定,但也有许多地区不平等依然存在,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解决该问题将增进社会和谐。

――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和谨慎城市化。虽然在国家繁荣发展的同时,中国仍有较贫困的地区,但以前却无多少证据证明中国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的差距在缩小,直到最近,在过去两三年,已发生明显的追赶迹象。较贫穷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沿海地区。有三个因素帮助发展:一是经济刺激计划倾向于在这些区域的建设项目;二是商品市场的繁荣带动采矿活动;三是沿海地区的工资增长速度很快,导致产业迁移到远离沿海的地区。

维持快速和稳定的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致力于提供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由于中国的经济复苏先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并且经济余量有限,现有的高度刺激性危机响应政策成为了2010年的一个问题。

一是货币政策和框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设定年度货币供给目标来实施货币政策。这并未使其很好地达到通胀目标,尽管通胀目标是针对年度平均通货膨胀率设定的,并且在所述年份年初设定,而不是以完全具有前瞻性的方式设定。因此,通胀目标的变动趋向于与实际通胀相一致。考虑到食品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中所占的较大比例,通胀目标要么未达到要么超过目标,部分反映了商品价格的波动。

过去15年的经验表明有关当局将从总体上设法遏制通胀。然而,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问题是当前过多依赖非市场方法配给信贷以及在通胀周期的较晚时候做出反应的策略是否是最适宜的。通常,利率上涨开始于中国商业周期中的较晚时候。在此轮周期和上轮周期中,直到通胀打破目标利率时利率才增加。考虑到通胀的反应远远滞后于产出缺口的变化,这可能导致超过通胀目标或突然的下降。最佳政策要求改变利率以响应对将来通胀的预测,而不是响应过去的变动。

二是汇率政策。20世纪90年代末的固定对美元汇率为上个十年中出现的通胀和货币贬值周期提供了屏障。2005年7月到危机开始前的期间,人民币逐渐升值,并在2010年重新开始。抑制货币升值必须要快速积累外汇储备。国内货币市场中的干预措施已经阻止了货币干预溢出到中国的国内货币市场中。强有力及得到有效执行的资本控制使中国能够调整货币政策从而适应国内目标,同时维持固定的汇率:三元悖论在有大量控制的经济中是可能的。然而,持有大量储备的成本很高。一项潜在的成本来自于美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之间的短期利率差别。一般情况下这种差别很小并朝着两个方向变动,但是从2009年开始,这种差别开始增加。如果按中国和美国的三月利率差别来衡量成本,当前年度的冲销财政成本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5%。该成本的一部分转移给银行业部门,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对法定准备金支付的利率一般情况下要低于货币市场的通行利率。此外,由于货币兑美元升值,尽管没有受到资本短缺的威胁,央行仍遭受巨大损失。

总之,中国经济对外贸活动依赖性的大大增加以及更多地依赖私营部门表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可能会更加注重市场相关手段,包括汇率。

Bitget最新域名

bitget注册地址

Bitget官方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