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下达9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福建三明20个项目建设-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今天下午,在福建三明召开的上海媒体记者见面会上,三明市发改委副主任卢燕琴介绍,上海印发《上海市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已下达 2023 年对口合作 9000 万元专项资金计划,支持三明20个项目建设。
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明确上海市与三明市开展对口合作,一年来,上海与三明两地开启了全方位、多领域对接沟通,互访交流已达140余批次。沪明双方明确在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文旅康养、农业、国资国企、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合作。
今年年初,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曾提到,和以前的合作不同,新时代的沪明对口合作更强调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三明希望学习上海的先进理念和开放精神,在观念上、精神上形成同频共振,这是两地合作的基础。
短短几个月,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已经有效对接,促进发展理念相互融合。
截至目前,三明已选派68名干部到上海市跟班学习、跟岗学习,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大学、上海市团校、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等上海有关单位教育培训基地(异地教学点)在三明挂牌,共有818 名三明干部赴上海、621 名上海干部来三明开展红色培训。与此同时,上海市已印发《关于因地制宜推广福建三明经验深化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深入学习、充分借鉴三明医改经验。
在红色文化交流、文旅、农业合作等方面,沪明两地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大,沪明合作可以实现1+1>2的效果叠加。
上海是个旅游大市场,上海市民出游需求旺盛,三明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 3个世界级和 200 多个国家级旅游品牌,旅游景点和景区密度居福建省首位。对口合作开展以来,沪明两地积极培育疗休养、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等业态,推进文旅经济全面提质增效,合力把三明打造成为上海“后花园”。泰宁旅游集团、三明市文旅集团、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东南设计集团签订“环大金湖旅游资源整合项目”四方合作协议,启动编制“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规划,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已开工建设。同时,上海电影戏剧学院、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与泰宁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农产品需求庞大,高质量农产品潜在需求巨大。三明是福建省的“米袋子”“菜篮子”,沙县小吃享誉全国,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小吃”。对口合作开展以来,三明豆腐皮、黄椒酱、水煮笋干、烤鳗、地瓜干等农特产品进入 2022 上海金秋展,320 多款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鱼米之乡”“上蔬云采”、西郊国际等重点平台,全面接入光明集团、百联集团、杨浦商贸集团、盒马鲜生、叮咚买菜、胡子大厨餐饮等企业自有销售网络;沙县小吃正式亮相上海市机关美食节并常驻上海市机关食堂;沙县小吃文旅集团同均瑶如意公司合作设计“福”文化与沙县小吃融合产品30个,预计2023年营业额将突破 2000万元。
在教育卫生领域,沪明双方发挥比较优势,共推深度合作。上海拥有国际一流的教育、医疗资源,三明医改走在全国前列,两地都被列入首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对口合作开展以来,沪明两地进一步加强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合作,推动在优势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共建,促进资源共享。
目前,沪明两地各校开启了全方位、多领域的结对沟通,已有 79 所学校与上海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关系,三明市先后组织 5 期 320 余人次教师赴上海参加培训,上海知名教授、专家 7 批 9 人次到三明讲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正式在三明生态新城落地,已公布 2023 年招生办法,正面向全国招聘正(副)校长,将于今年 9 月开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杨浦区妇幼保健院、嘉定区妇幼保健院等 8 家上海医院与三明 10 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医院在三明设立名医工作室,2 批次 9 名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进修学习,首批上海名医“师带徒”对接活动在三明举行,24 名上海名医与三明 121 名公立医院优秀骨干医师正式建立师徒关系。
在经贸合作方面,沪明两地正联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两地已委托上海市经信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上海对口合作三明产业对接规划》,将发挥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核心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上海企业与三明资源、上海研发与三明制造、上海市场与三明产品、上海总部与三明基地精准对接,联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在上海举办的三明市重点产业推介会上,有 21 个项目签约,其中,建宁沪明合作研学旅游大本营、泰宁环保竹制品产业链项目、“上海沪炭”年产20万套半导体及光伏用热材料项目、挚达新能源数字服务中心等签约合作项目已开工,上海长阳大厦资产完成转让,福建圆周产业招商基金成立。
通过举办沪明产业供应链对接会、沪明生物医药产业“手拉手”专场对接等活动,促进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投资30亿元的熙华医药产业园、投资17亿元的三钢智能制造、投资10.5亿元的爱琴海购物公园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上海墨砾新材料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的上海纬景储能液流储能设备生产项目预计6月底前将签订招商引资协议,共建产业示范园等合作事宜正加紧对接。
在人才交流合作方面,三明出台“人才飞地”建设实施方案,已建成三明上海商会人才驿站,完成上海沪闽人才交流中心三明人才驿站授牌,三元区驻沪“人才科创飞地”在上海交通大学 BIM 研究中心授牌成立,明溪县建成三明市生物医药产业中心(上海分站)。两地科研机构加快探索共建紧密型产业创新联合体,明溪海斯福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建立全省首家氟化工院士工作站,沪明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研究交流中心在三元区沪明科技创新研究院揭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大力支援三明“小三线”建设,18 家轻工企业、近万名沪籍职工及家属扎根三明、建设三明。自去年5月国家明确上海与三明开展对口合作以来,双方的艰苦创业、守望相助之谊进一步升华为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之志。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陈抒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