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富有作家的排行里,他远远超过J.K.罗琳,且10次位居榜首-马航飞机上有多少大富豪
前一段时间,2020福布斯100名人榜出炉,其中凯利·詹娜以5.9亿美刀收入登顶,JK·罗琳和詹姆斯·帕特森成为其中唯二上榜的作家,而帕特森以8000万美刀的收入排在第十五位,远超位于第二十八位的JK.罗琳,成为作家榜第一。
詹姆斯·帕特森何以成为顶级富豪?其实,这一切都与他的创作经历密切相关。
帕特森2004年被美国《读者文摘》评为最受欢迎作家。迄今为止,帕特森的作品累计销售量已超过三亿册。在美剧《灵书妙探》里,有四位大作家都客串登场,分别是迈克尔·康奈利、史蒂芬·J.坎贝尔、丹尼斯·勒翰和詹姆斯·帕特森,而詹姆斯·帕特森是四人之中收入最高的畅销书作者。
1947年,詹姆斯·帕特森出生于纽约州纽堡市的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作为最优等生代表的帕特森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虽然,刚开始时,作为名校毕业生的光环让他如履薄冰,他从初级文案作家做起,并在其后的两年中逐步地爬进了管理层,凭著多元创意的优异表现,他很早就成为了公司史上最年轻的执行创意总监。
就当前途一片大好之际,帕特森却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他的处女作《汤玛斯·贝瑞曼号码》曾被二十六家出版商退稿,审稿编辑曾说:“你的写作太蠢了,这并不会让你成为畅销作家,因为你的作品只是对于畅销书的拙劣模仿”。
但时隔不久,詹姆斯·帕特森就凭借此作,斩获爱伦坡奖年度最佳处女作,这一年,他刚刚27岁。
爱伦·坡
不同于坡生前默默无闻,少有人问津。詹姆斯·帕特森的写作生涯一旦开启,就斩获颇丰。
截止当前,他生涯已经撰写了高达130部作品,在2001年就一下子出版了15部作品,每部作品的平均销量达到了230万。作为一名世界范围内的知名畅销作家,同时也是一名高产作家,他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小说生产方式。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01.与人合著,建立“写作工厂”
在2002年前,他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坚持手写,拒绝打字机,也拒绝计算机。但2002年后,这一习惯很多程度上发现了转变,只有20%的作品由他本人创作,其余大多数的作品,他都习惯于与他人合著作品。与他合著作品的作者最多时高达23名,只要你耐心地翻阅帕特森作品的封面,就能看到那些微小的名字。
一般来说,帕特森与他人合著作品时,往往对每部小说首先进行构思、设定情节和线索,然后将故事的大纲交由合著者手中。在合著者创作了几个章节以后,帕特森会对内容进行审读、提出修改意见,直到合著者修改到自己所满意为止。所以,你很难说这些书是否不属于帕特森的作品,他给这些作品注入了他的思考和灵魂,但遣词造句却不经由他本人完成。
因此,我们很难说哪些词是帕特森的御用,哪些描写又带有他的个人特色。这其中往往沾染了更多的商业属性,很多的合著者最后都变成了畅销书作者。而帕特森本人则依托于这种创作模式,出版了更多的作品,也收割了更多的版税。他的官方网站甚至声称,在2006年的美国图书市场,每卖出17本小说就有一本是他的著作。
也正因为他与人长期合著文学的形式,美国的报纸直接将他的行为称为“詹姆斯·帕特森小说生产线”。这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虽然帕特森长期霸占畅销榜单,但他的不少书在亚马逊上获得的评价不佳,在豆瓣上也同样如此。讨人厌的还并不至于此,帕特森长期公开声称那些与他合作写书的人应该付钱给他,因为他教给了他们很多文学技巧。
2018年,詹姆斯·帕特森联合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撰写了政治悬疑小说《失踪的总统》,内容涵盖了克林顿总统任内被弹劾、9·11事件、马航370客机失联、《查理周刊》恐袭、沙漠风暴、格鲁吉亚战争等重大事件。
克林顿负责吐露私隐,而帕特森负责穿针引线,将一位前总统真实夹杂虚构的回忆录硬生生地变成了某部好莱坞大片,既荒诞又切实。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克林顿与詹姆斯·帕特森的各自着笔难以区分,但需要承认的是,小说中对于那些政治游戏描写详尽生动,在情节设置上也无艰涩之处,高度悬念式的描写也仰赖于帕特森的高超笔触。
总体来说,帕特森远没有斯蒂芬·金那样的“神之一手”,那些层叠的元素在最终都会变成令人惊叹的事实,就像是以马尔克斯手法写出来的海明威式故事。在描写,斯蒂芬·金着力为读者描绘出现场感觉,而帕特森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致力于此。
帕特森写作时总是着力于制造悬疑感,让故事遵循线性发展,从而降低作品的阅读门槛,以便于吸引更多的读者。帕特森曾这样阐释他的创作理念,他将读他书的读者视为“想听好看故事以后放松的普通年轻人”。因此,帕特森屡屡把“如何讲故事”放在第一位。
詹姆斯·帕特森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为自己而写作,去拿日记本吧;如果你想要为若干友朋而写作,写博客吧。但如果你想要为许多人而写作,那么稍许为他们着想下。读者喜欢什么?他们的需要是什么?许多美国人麻木地度过一天又一天。他们需要娱乐。”
而帕特森将传达出故事里的“娱乐性”放在自己创作的头等大事,为此他可以做一系列关于美国青少年尤其是Z世代的阅读和欣赏调查,以便于能让自己的创作更好地与普通读者达到共振,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流行阅读风尚。
为此,了不起的斯蒂芬·金不屑与之为伍,并三番两次批评说帕特森是“一个糟糕透顶的作家”,但却很少看到帕特森的回击。
02.学会推销,让自己的作品有曝光
在文字的技巧上,帕特森从来认为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举,以至于连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都说“他是个糟糕而又无聊的作家”。但在推广自己的作品时,帕特森却展露出了他作为广告营销圣手的推销才能。
27岁的帕特森凭借处女作在美国文坛有了一席之地,但细数大多数昙花一现的作家都是因为吃掉了处女作的红利后少有人问津。帕特森同样如此,在处女作之后,他又出版了三本长篇小说,但都反响平平。他好似面临村上写出《且听风吟》后的遭遇,帕特森在之后的十年都默默无闻。
1993年,帕特森撰写了《蜘蛛来了》。为了让自己的书登上畅销书排行榜,他三翻四次游说出版社编辑刊发广告来为自己的新书拥有更多的曝光。但出版社的编辑无情地拒绝了他,为此,他决心自掏腰包给自己的新书做了广告。
他拍了精彩的广告片,内容是一只蜘蛛从屏幕上落下,同时有画外音“你可以不必苦苦等待下一部《沉默的羔羊》了”。并投放在美国惊悚悬疑小说读者最集中的三大城市纽约、芝加哥和华盛顿的电视上播出。很快地,他的新书就登上了《纽约时报》图书畅销榜单。
这显示出他极强的营销天赋,蹭着当时最红恐怖惊悚片的东风,帕特森很快坐稳了畅销书之王的桂冠。2011年,他的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由享有盛誉的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担任男主角,但电影《蛛丝马迹》仍然被看作是“平庸之作”。虽然口碑不佳,但因为电影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删除了许多情节,帕特森并没有受到什么批评之声。
凭借着他鬼才式的营销能力,他的新书屡屡成为畅销榜单常客,虽然严肃的文学界对他的行为大加挞伐,但在日益畅销的大背景下,他也不以为意。
1993年,他打造出了“亚历克斯·克劳斯”系列,包括《蜘蛛来了》《死亡之吻》《四盲鼠》等小说,该系列小说大受欢迎,帕特森也因此名声大噪,获得了“惊悚小说之王”的头衔。
进入千禧年以后,由于亚马逊的快速扩张,美国的独立书店开始掉队,大量的书店开始处于濒临死亡的境地。就在这时候,帕特森不仅频频为书店摇旗,而且自掏腰包,捐出数百万美刀扶持书店发展。保卫书店是他的不懈主张,为此,他开始扶持英国书店的发展,也捐出数十万美金救援。
有人嘲讽他这是营销,但他却认为卖书与卖别的商品没有什么区别,需要告诉消费者有什么东西在卖,而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而展示这些书或商品的地方应该是书店,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商网站。在电商网站买书,会减少许多购物的细节和体验感,而这应该是被关切的。
03.在精神病院取经,开始创作文学
如今,成为享誉世界的畅销书作家的帕特森,开始创作文学的契机还来自于高中阶段。高中以前,帕特森并不热爱阅读,他也对成为一名作家没有丝毫兴趣。但从高中起,帕特森曾在著名的精神病医院麦克莱恩找了份一值夜班的工作,而这让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新的迁移。
当时,在这家医院里,收治过几位美国当代相当著名的大诗人,如获得过普利策文学奖的罗伯特·洛威尔和西尔维娅·普拉思。在漫长的值夜班的工作中,由于没有事情可做,帕特森就一边观察几位诗人的生活,一边倾心于阅读。这为他早期的创作积攒了足够多的养分。
罗伯特·洛威尔其人
后来,当问及他的写作秘诀的时候,帕特森说他就是讲故事,就跟读者坐在他对面一样,他说自己的写作风格是会话式,这是他从精神病院的病患那儿学习而来的。
当帕特森开始尝试写作,他就非常珍惜和大诗人洛威尔在一起的时间。帕特森沉迷于洛威尔每天坐在屋里,向人们讲解诗歌、朗读诗歌的时光。
在麦克莱恩医院有一半病人不满20岁,且家境丰裕,只是因为父母疏于管教,或者沉迷毒品,才被送来治疗。帕特森经常观察这些人,以便于用他们的行为来得出属于自己的思考。
精神病院收治的名人不仅仅有罗伯特·洛威尔和西尔维娅·普拉思,还有“灵乐之父”雷·查尔斯和老牌民谣摇滚歌星詹姆斯·泰勒等。帕特森扮演了一个热心听众的角色,并在倾听的过程中收获良多。
雷·查尔斯其人
帕特森在精神病院的工作经历,再加上医院里诸多颇具荒诞色彩的场景,为他构筑了一个异色缤纷的世界,这成为他书写的某种契机。
爱情和暴力是他小说创作所遵循的黄金原则,帕特森说,他的日常生活总是围绕着他的妻子苏珊。在爱情生活中,帕特森不同于美国文学殿堂里的那些“花花公子”——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他始终深爱着他的妻子。
他选择在苏珊的未婚夫去世以后,才娶了她。两个苍老的人会选择在每个星期去看一场适合夫妇观看的电影。他们爱情的结晶孩子目前在一家寄宿制的学校中读书,从而远远地与他们保持着恰当且妥帖的距离。
总而言之,对于已经步入苍老的帕特森来说,生活的调剂远非令人羡慕的爱情,还在于何时封笔的冲动。他试着推导出一个完美的符合广告原则的时间表,但他却无法做到。对于何时退休,他显然有了打算,但他还没打算让它公开,从而成为他的枷锁。
也许就如他自己说的,他把自己看做是拥有多个身份的人——一个绝佳的广告设计师,一个成功的作者,一个富有爱心的儿童文学创作者,这些都是他人生的某个侧面,但从来都不足以概括他。
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从不失手的人”。这显示出其惊人的创作天赋,亦体现出他过人的商业智慧。他是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英语小说家之一,也是全球当代最为富有的作家。毕竟一个作者的伟大不仅仅在其处女作,也在其绵延不绝的创作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