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自律了发生这些情况要先行赔付
刷脸支付“自律”了!发生这些情况要先行赔付!
首份刷脸支付行业自律公约出炉!客户不明损失要先行赔付。
1月2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印发了《人脸识别线下支付行业自律公约》的通知。此次公约内容涉及安全管理、终端管理、风险管理和用户权益保护等内容。
据悉,刷脸支付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3D传感、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新型支付方式,具备更便捷、更安全、体验好等优势。2017年,随着智能手机厂商陆续推出人脸识别功能,刷脸支付开始在中国大面积使用,渗透到零售商超、餐饮等生活主要场景,行业呈高速增长态势。
客户不明损失要先行赔付
如今,刷脸在当今的应用场景下越来越普及,例如刷脸购物、刷脸乘地铁,刷脸认证消息等,随着刷脸这种方式的普及,随之而来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业内人士认为,新发布的《自律公约》作为一种行业“软约束”,有助于防范此类风险,保护行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自律公约》在用户权益保护方面要求会员单位建立用户刷脸支付投诉处理流程,明确投诉受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向客户告知客服电话、在线客服等受理投诉的渠道。
对于大家最关注的刷脸支付被“盗刷”“错刷”等问题的处理,《自律公约》要求会员单位应及时处理客户提出的差错争议和投诉,建立健全风险拨备资金、保险计划、应急处置等风险补偿机制,对不能有效证明因用户原因导致的资金损失及时先行赔付。
在安全管理方面,《自律公约》要求会员单位应建立人脸信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要求各单位在采集环节坚持“用户授权、最小够用”;在存储环节,将原始人脸信息加密存储,并与银行账号或支付账号、身份证号等用户个人隐私进行安全隔离;在使用环节,收单机构、商户等中间环节不得归集或截留原始人脸信息,实现“端到端”的个人隐私保护。
《自律公约》要求,用户进行刷脸支付时,会员单位应采用支付口令或其他可靠的技术手段实现本人主动确权,保障用户的知情权、财产安全权等合法权益。
在终端管理方面,会员单位介入的刷脸支付手里终端应符合国家和金融行业的相关标准,并通过国家统一推行的金融科技产品认证;支持刷脸支付业务互联互通,避免一柜多机;会员单位加强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刷脸支付受理终端定期巡检制度,加强对刷脸支付受理终端的风险控制,及时发现和排除风险隐患。
各大支付巨头早已入局
对于刷脸支付的相关应用,支付宝早于2017年开始商业化尝试。2018年末,支付宝推出全新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这款产品直接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80%。蜻蜓的外形如同一个台灯,只是取代“灯泡”位置的是一块书本大小的刷脸显示屏。将它接入人工收银机,并放置在收银台上,顾客只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刷脸支付。2019年4月,第二代刷脸支付机具“蜻蜓”上线,定价相比第一代降了近30%,获得市场热捧。
对于刷脸支付,另一互联网巨头也不甘示弱。近日,微信推出青蛙支付升级版,矛头直指支付宝刷脸支付。据悉,微信青蛙Pro是一种主要用于人工收银台的即插即用支付设备,接上POS机后可代替原有的扫码枪或者扫码盒子进行扫码支付,同时还支持微信刷脸支付,POS机无需做任何改造或者开发。
当然,刷脸支付也少不了银联的参与。银联刷脸需要持卡人在云闪付APP上注册并开通“刷脸支付”服务,选择一张银联卡作为默认支付卡,则可以在制定门店完成支付体验。2019年11月,中国银联控股的收单机构银联商务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刷脸付产品――蓝鲸,据悉该产品是基于央行的金融安全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同时支持银联刷脸付和微信刷脸付。目前,微信的刷脸支付摄像头均由华捷艾米提供,而银联的刷脸付产品则是联合产业链各方合作推出,合作方包括云从、依图、商汤、旷视、奥比中光等多个企业。
另外,据腾讯科技消息称,腾讯公司目前正与银行、银联携手打造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刷脸支付产品。微信刷脸付与银联系刷脸支付产品将实现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继基于扫码支付的聚合支付商之后,基于刷脸支付的聚合支付业态也将拉开帷幕。
2022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7.6亿
三年内刷脸或将取代二维码
2019年11月,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其中显示,2019年成为刷脸支付的“元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到1.18亿人,到了2022年将突破7.6亿人,届时将取代扫码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艾媒咨询CEO、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在调研中,有七成用户认为,刷脸支付比传统密码更安全。“对于用户来说,密码是可以修改的,但是脸、指纹是不能修改的,所以相对来说也更为安全,刷脸支付识别精准,难以盗刷,能有效提高用户的生活工作效率。”
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用户的主要生活场景,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普及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2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6.7%。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较2017年增长17.2%,达到6.59亿人,预计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突破7亿人。
随着技术迭代对不断更新,移动支付方式相继从POS机支付、NFC支付、二维码支付和指纹支付演变发展,直到刷脸支付开始落地应用。作为新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目前普及度有限,但其优点决定了它是对目前移动支付方式很好的补充。
2018年中国刷脸支付用户达0.61亿人。2019年刷脸支付用户规模有望增长94.0%至1.18亿人。高速增长将持续保持,预计2022年规模突破7.6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移动支付较高渗透率和普及程度的背景下,随着主要支付平台力推刷脸支付应用,刷脸支付方式将被快速推广,用户覆盖率将不断提高。
刷脸支付依附的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支付方式技术的优势――非接触式、难以模仿复制、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采集方便和技术更成熟。相较于常规移动支付方式的用户期望改进信息和交易安全问题,用户对刷脸支付在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上的保障都较为满意。
与此同时,刷脸支付也带动了刷脸硬件制造商、传感器制造商、摄像头制造商、物联网安装员、售后维修等一系列新产业新职业,仅支付宝刷脸领域就直接或间接带动了至少50万人的就业。
但是,刷脸支付风险与优势兼备,识别精确性和安全保障仍需关注。张毅认为,随着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的深入,发展的风险和优势兼备,未来可向多方向发展。刷脸支付技术的识别精确性和安全保障仍是发展过程中风险防范的关注重点。由于存在一些目前难以通过技术手段规避的风险,运营企业综合实力要求高,需具备高资质和高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