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平静应对证监会“封口令”

券商平静应对证监会“封口令” 更新时间:2010-3-23 1:02:07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细心的投资者可能发现,不仅在电视证券资询节目中,而且在最近券商研究报告分析师名字下面,会标注其执业证书编号。

这个变化的出现并不是券商研究所的心血来潮,而是证监会刚刚下达的一个规范证券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行为的通知。

该通知规定,“各证券公司在发表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市场走势等意见,应审慎发表具体证券品种的分析意见,不得传播虚假、片面、误导性消息,不得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者市场走势作出确定性的判断。”

通知还要求券商研究所加强员工管理,强化电脑交易系统的监控,对是否存在违规买卖股票等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并于3月5日前上报自查报告,以防“老鼠仓”。

不过这次的“封口令”在券商中未向去年一样掀起轩然大波。“这种通知将成为常态。”一家上市券商的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证监会下达“封口令”

这份北京证监局2月22日下发的通知,对证券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的行为做了规范,要求券商分析师谨言慎行。

“分析师的职责就是对市场做判断的,如果你不作出确定性判断,还要分析师干吗?以后连涨跌幅都不敢预测了。”北京一家券商的首席策略师对《投资者报》记者无奈地说。

北京证监局机构处的刘处长对《投资者报》记者说,这是证监会给地方证监局下达的文件,证监局只是转发,没有权利对文件中的规定作出解读。

《投资者报》记者致函证监会,但直到截稿时亦未收到进一步解释。

据了解,上海和深圳两地的分析师也获悉有类似文件下发。分析师遭遇“封口令”应是全国性行为。

通知引起“争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证监会要求券商研究所不得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者市场走势作出确定性的判断这一规定,在券商研究员圈里存有很大的争议。

很多的券商分析师认为,这个规定太过具体,会影响他们的研究工作。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这次的规定只是对原有规范投资咨询活动规定的强调,每年证监会都会下发类似的文件,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例行工作。

“我认为,这个规定说不许作出确定性的判断是针对那些经常在媒体上大放厥词,跑江湖的咨询师。这个规定对于我们正规券商分析师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多大影响。”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规定中只说确定性,事实上哪有分析师能做出确定性和准确性的判断呢?分析师很多判断也是建立在前提条件之上的。

东北证券策略师沈正阳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不是证监会不准作出确定性判断,事实上是市场走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短期来说你很难作出确定性的判断。这样规范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免受欺诈。

中投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鹏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这次通知还有一点引人瞩目――要规范分析师的执业资格。通知中规定,各证券公司发布研究报告,应该在报告首页注明证券公司名称、分析师姓名和执业证书编号、发布时间,并标注“研究报告”字样。要券商分析师标注执业证书编号的要求此前主要针对投资咨询机构和参与电视节目的分析师。

王鹏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年某杂志评选出的最佳分析师竟然有将近1/3的比例没有获得执业证书,如此混乱的证券分析市场,确实需要清理。

并未引起轩然大波

证监会收紧券商口风,已经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券商研究所整体的感觉并不似曾经的紧张。

去年3月份,证监会下达文件要求证券公司员工不得私自参与证券节目,要求各券商自查自纠,弄得券商研究所风声鹤唳,很多研究员干脆不再接受媒体采访。即使接受采访,也要事先填好登记表,更有分析师表示,就连推出研究报告都要受到券商合规部或者当地证监局的直接核查。

“当时,很多研究所的合规检查部门花费半个月的时间为这件事情忙活。整个研究所都是一片紧张的气氛。”有分析师回忆道。

到了去年的8月份,海通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叶志刚因涉嫌与私募合作、拉台股价遭到证监会的调查;中银国际自查出一营业部老总违规替人下单;基金公司也连曝几宗“老鼠仓”事件,整个证券行业都是人人自危。

随后,各自券商研究所又展开了一波自查,很多券商分析师生怕惹祸上身,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就连与记者相熟的一些分析师,也常会以时间敏感为借口推辞。

但这一次,券商研究所看起来平静很多,有些研究所甚至没有开会强调,只是将通知贴到内部网络上。

“这种通知将成为一种常态,而且随着证券咨询活动的发展,证券分析师也逐渐认识到谨言慎行对维护整个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性。”接受采访的多位分析师认为,此后对于这样的通知不会再有人大惊小怪。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光学测量仪器网站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影像仪

影像仪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