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理财产品熊市抗跌显现跑赢公募输给私募
券商理财产品熊市抗跌显现跑赢公募输给私募
券商理财产品熊市抗跌显现跑赢公募输给私募 更新时间:2010-7-25 0:04:37 今年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熊市抗跌优势再次显现。截至6月30日,115只产品上半年平均回报-6.23%,整体跑赢大盘,成立满半年的53只偏股型集合计划上半年净值平均跌幅10.76%,跑赢了偏股型基金。 今年上半年,沪指大跌26.82%,深成指跌幅更是达到31.48%。易天富基金研究中心将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券商理财产品等涉及股票的理财产品上半年取得的收益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尽管在熊市大背景下,各类产品普遍报亏,但总体来讲,私募基金表现最好,公募基金最差,而券商理财产品则居于两者之间,在熊市中表现出明显抗跌的优势。
考虑到私募基金的门槛通常高达100万元,因此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购买,而券商理财产品通常购买的门槛在10万元,适合有一定积蓄的工薪阶层购买。记者从杭城的一些券商和银行了解到,虽然股市低迷,但券商理财产品上半年还是销售不错的,一些产品还实现了正收益。不过理财师同时提醒说,券商理财风险也很大,产品收益率也是差别很大,投资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选择,慎重购买。
仓位灵活跑赢股市大盘
今年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熊市抗跌优势再次显现。截至6月30日,115只产品上半年平均回报-6.23%,整体跑赢大盘,成立满半年的53只偏股型集合计划上半年净值平均跌幅10.76%,跑赢了偏股型基金。
财汇资讯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券商集合计划中债券类产品收益领先,兴业卓越1号、国泰君安君得惠、国海债券1号分列前三位,上半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5.52%、4.32%、3.87%,这三只产品均属于债券类产品。偏股型产品中上半年表现最好的东海东风2号逆市取得了3.5%的正收益,而表现最差的中金股票策略收益为-24.97%。
集合理财之所以熊市抗跌,主要还是因为仓位灵活,而股票型基金则依据契约必须保持一定的股票仓位。此外,券商集合计划的规模普遍较小,“船小好调头”。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偏股型集合计划的最新平均规模为9.53亿元,而偏股型基金的平均规模为40.65亿元。
专家理财更受股民欢迎
券商理财产品与基金类似,都是专家理财,通俗地讲就是券商接受投资者委托,并将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一种理财服务,其风险和收益介于储蓄和股票投资之间。
“今年3月份我们刚发行了一期产品,虽然大盘跌了不少,但我们这个产品只是小幅下跌,比不少股民收益要强很多呢!”华西证券杭州学院路营业部分析师齐利民告诉记者,当初这只产品规模定在20亿元,结果在短短两周时间就完成了,公司还提前结束了推广活动呢。“这个成绩比当时公募基金要强多了。”
除了仓位灵活的优势外,齐利民认为,产品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是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华西证券的首款集合理财产品,该公司选择了优秀的投资经理来操盘。购买该产品的一位投资者表示,“我分析这第一款产品就是打品牌的,业绩肯定不会差,热卖是理所当然的事。”
收益分化投资注意三点
“券商理财产品收益差距很大,去年有一款产品的收益超过50%,而同期还有产品是负的呢!”浦发银行杭州分行理财师王凡告诉记者。在今年上半年的券商理财产品中,收益最高与收益最低的业绩相比差异也超过了20%。虽然银行销售券商理财产品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是大多数人还不是很清楚,因此王凡提醒投资者,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谨慎投资。
首先就是选择大型的券商,毕竟大公司优秀的投资人才更多,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收益,当然对产品的管理人员也要研究一下,小公司往往会派出最优秀的投资经理来进行管理,而大公司如果产品多,可能不同的管理者收益也会有很大差别,对此投资者要学会辨别选择。
其次要注意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按投资范围划分,集合理财产品分为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和非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主要投资新股发行、国债、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债券型投资基金等信用度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风险类产品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由管理方和投资者约定,一般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因此,追求高收益率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非限定型的集合理财产品,注重安全性的投资者则可选择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
最后还要注意集合理财产品的灵活性。集合理财产品在运作过程中,无法通过交易、转让的方式提前收回投资,如果需要变现,只能等到该产品进入开放期。虽然不少券商在发行时承诺“投资者可以在开放期内随时赎回”,但他们所说的开放期指的是理财产品达到一定收益或持有一定时间之后,假如其收益一直达不到目标,“随时赎回”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另外,如果中途退出集合理财计划需要缴纳手续费,持有2.5年以上方可免收手续费。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对所购买的集合理财产品的灵活性进行必要的了解,一般应做好两年以上的投资准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