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158元无忧开网店,是“商机”还是“陷阱”?2、帮莆田的外贸老板搭建一个铝制门窗的独立站3、“叫醒、陪聊、哄睡”……有店铺包月高达3万元,“情绪消费”靠谱吗?

158元无忧开网店,是“商机”还是“陷阱”?

随着网络购物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消费方式,“开网店”也变得火热起来。不过,开网店也需要操心不少事,比如囤货发货、商品上架推广等等。

如果有人告诉你,只需要158元的启动资金,你就能拥有自己的网店,并且其他的一切都不用你管,只等着收钱就行,你会怎么想?上海的张先生就立刻心动了。

花158元就能享受开网店一条龙服务?

被害人 张先生:视频上面打的广告说可以帮我包开店、包货源、包运营、包引流,就是没有会员也可以开店接单赚钱,帮我代发货。

上海的张先生在某网络平台看到了画面中的推广视频,对“开网店”产生了兴趣。他通过私信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很快,一位自称是“咨询导师”的人联系了张先生。

被害人 张先生:她说只要付158块钱,就可以帮我就像一条龙一样的全部打包,然后介绍得很好,她说什么全国各地有很多客户都赚钱了,很好操作的。她还保证说一个星期里面就会有订单,我就被她说得很心动。

对方说,张先生只需支付158元就可以享受“包开店、包货源、包运营”的一条龙式服务,实现“无忧开店”。心动的张先生立刻通过二维码支付了钱款,然后在一位所谓“运营老师”的指导下,注册了某网络购物平台的卖家账号并顺利开了店。张先生的店铺里上架了一些服装类商品,第二天,就有顾客下了单。

被害人 张先生:我就问运营怎么发货,她就给我介绍了一个供货商的二维码,她说只要把订单的截图发给供货商,就是以订单70%的订单价格作为货款,打给他,货从他那边订,对方发货以后,给了我一个物流单号。

第一笔订单赚几十元差价 新订单却遇麻烦

运营老师告诉张先生,顾客在网店下单后,张先生需要把订单截图发给供货商,并支付其订单商品价格的70%来进货。之后,供货商就会直接把商品快递给顾客,顾客签收后,张先生的网店就能收到顾客支付的钱款了。

张先生回忆,当时店铺接到的第一笔订单是一件标价160元左右的衣服,他付给供货商标价70%——也就是110元左右的货款,很快,供货商就发了货。顾客签收后,张先生的网店果然顺利进账了160元左右的钱款,相当于赚了几十元的差价。过了几天,又有三个新订单接踵而至。

被害人 张先生:又有客户下单了,比之前的贵,都是1000多块钱的单子,我还是联系供货商,把订单截图发给他,支付了这三笔订单的货款,每单大概七八百块钱。

不过,这三单生意却并不顺利。供货商发货后,这些下单的买家都在快递到达之前,突然申请退货退款。张先生联系供货商退货,并想要回自己支付的进货款,但却遭到了拒绝。

被害人 张先生:我说订单被退了,那怎么办?供货商就说这个产品出库了,他就不退了,而且它这个是什么批发单,批发单都是不支持退款,后面有买家再买了的话,他就帮我发货出去。

察觉被骗报警 警方锁定7人诈骗团伙

供货商拒绝退回张先生已经支付的进货款,并表示这些进货款用在下一次的新订单中,不过奇怪的是,张先生的网店再也没收到新订单。也就是说没有新订单,张先生两千多元的进货款也就要不回来了,此时的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是报警求助,而警方的调查印证了他的猜测,这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以陈某为首的7人诈骗团伙,涉案金额高达220万元。

???????

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刑三队队长 陈聪:我们发现这个团伙他们整个的一个诈骗的模式是,首先先在一些短视频网站上发布一些广告,就是声称开网店能赚大钱,那么让这些被害人就跟他们联系,取得联系以后,先让被害人交纳158元的会员费。

注册多家咨询公司

自导自演骗取进货款

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注册成立了多家咨询公司做伪装,并在网络上进行推广,以“158元无忧开网店”为幌子吸引被害人上钩。而被害人不知道的是,他们联系的所谓咨询导师、运营老师、发货的供货商以及下单购物的买家,其实都是诈骗团伙成员扮演的。

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刑三队队长 陈聪:先用公司员工控制的一些账号,在被害人的店铺里面先下一个小额的订单,然后由所谓的全系列供货商来进行发货,模拟真实的交易,让被害人先赚到十几块、二十几块这样一个零头。

让被害人顺利完成一笔订单 以此骗取信任

民警介绍,被害人在平台注册开店后,团伙成员会以买家的身份在被害人的店铺下单,这第一笔订单通常是价值百十块钱的低价商品。被害人联系所谓供货商支付70%的进货款后,他们就会继续相互配合,扮演供货商发货,扮演买家签收,让被害人顺利完成这一单的交易并赚到少量的利润,以此来骗取信任。

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刑三队队长 陈聪:让被害人以为和他们公司合作这样能赚到钱,然后他们再用他们公司员工控制的一些账号,在被害人的店铺里面下高额的订单,那么等到被害人把钱打给了所谓的全系列供货商以后,他们用买家账号再把这笔订单取消。

鉴于第一笔交易十分顺利,加上大额订单意味着能带来更高的收益,被害人往往会毫不犹豫地继续将进货款打给所谓的供货商,殊不知,这几千元的进货款就是骗子的目标。

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刑三队队长 陈聪:就造成了被害人的钱已经打给了供货商,但是这笔订单又取消了。然后他们控制全系列供货商的账号,再跟被害人说,我们这个商品给你的价格都是批发价,我们是不予退款的。

这个诈骗团伙以包开网店、包运营等为噱头吸引被害人,以虚假运营、虚假下单、虚假发货等方式骗取被害人支付货款。案件被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陈某等7名被告人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胡佳琪:被告人陈某提供犯罪所需的办公场地,并享有公司55%的股份,诈骗所得的金额也由其统一分配。安排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其在整个犯罪中作用地位重要、突出,应认定为主犯。其余的被告人分别担任微信话务员,店铺运营部、假扮的买家、供货商及售后部门等不同的角色进行分工,起到次要辅助作用,应当认定为从犯。

7名被告人构成诈骗罪获刑

法院审理认为,陈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且属共同犯罪。最终,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胡佳琪:本案的7名被告人一共在3个月内的时间,诈骗了2046名被害人的钱款,共计人民币220万余元。法院最终对主犯陈某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对于其余的从犯,以诈骗罪分别判处3年至7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58元无忧开网店”,看似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实则是诈骗团伙设计的圈套。在此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仔细分辨是“商机”还是“陷阱”,不要被所谓的“低投入”“赚轻松钱”等诱人承诺所迷惑。

来源: 央视新闻

帮莆田的外贸老板搭建一个铝制门窗的独立站

帮莆田的一位外贸工厂搭建一个铝制门窗的外贸独立站,这个工厂在莆田那边已经开了很多年了,近期想要换一个外贸独立站,因为产品的更新,现在需要换一种样式的外贸独立站,老板就在网上找合适的建站者,老板先找的是那种几百块钱就能搭建起来的,因为想看看几百块搭建的效果怎么样,不用不知道,一用就傻眼了,又卡,,加载也慢,而且是网上随便找的模板卖给他的,于是老板就长了个心眼,找技术好的建站者。

·

老板第二次就联系到了我们,因为看我经常分享关于建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觉得很不错,于是就跟我们沟通上了,老板刚联系上我们就想看看我们之前搭建效果,我们就发给老板看了,老板很满意,我们很快就达成了合作,老板对我们的建站效果还有服务过程是很满意的,现在也跟我们长期合作着,很感谢老板的支持,加油加油!!

·

非外包,一手技术接单,价格实惠,效率高,诚信至上,长期合作,价格好商议,一分钱一分货!演示视频私聊我,承接各类网站,增、减语言服务,二次开发,修改,联系我,发现新大陆!

·

找到我,更多精彩世界,等你来发现,带你领略真正意义上的外贸站知识和推广引流技巧。

#外贸独立站运营# #独立站#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独立站# #外贸人适合哪种获客方式?# #做外贸怎么找到自己的客源# #外贸# #外贸干货分享# #外贸建站# #独立站搭建# #建站# #独立站建站#

“叫醒、陪聊、哄睡”……有店铺包月高达3万元,“情绪消费”靠谱吗?

近年来,网络平台上销售的“情绪消费”服务如“叫醒、陪聊、哄睡”等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但这一新兴业态背后,个人隐私泄露、服务不透明等问题频发,甚至涉嫌违法违规。

作为消费新业态,“情绪消费”该如何规范发展?

“情绪消费”服务项目广泛

有店铺包月费用高达3万元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的武先生是一名游戏陪玩师,他告诉记者,随着网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游戏陪玩这一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且客户需求逐渐多样化,从单纯的技术陪玩发展到情感陪玩、娱乐陪玩等多个方向。

“这种收费一般是5元一局,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情绪价值。如果遇到客户既要聊天又想要赢,费用就是15元一局。通常是在游戏聊天频道里发布广告来接单,游戏战绩数据好,自然就有人找你。”武先生是随机接单,有时一天也能赚到两三百元。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情绪消费”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

电商平台页面显示,各类“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服务价格从1元至上百元不等。部分网店销量极高,如“失眠XXX梦”网店有粉丝两千多人,但一件标有“10元商品”的产品,销量超过30万单。而此类网店的销售页面通常只有一张简单的介绍图片,相关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从业人员资质等信息均无体现。

某店铺的陪聊服务商品页面显示,商品介绍非常简单,但销量很高,已售10万多份。

某店铺价格表显示,此类服务消费价格差异很大,陪聊人员分为“盲盒、金牌、男女神、首席、锦鲤和翘楚”不同级别,级别越高价格越贵,此外还分不同服务时长,从消费15分钟到包周都有,有的店铺包月的费用最高达3万元。

服务人员缺乏相关资质

消费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店铺下单了10元钱的陪聊服务,随后以一名心情不佳的在校生身份与陪聊对象进行简单交流,陪聊者给予了简单的安慰鼓励。当记者询问对方是否具备心理咨询相关资质时,对方表示并没有担任过心理咨询师,“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会有一些相关行业的经验。”

而记者询问客服相关服务人员是否持有心理学相关资质证书时,客服则以“陪聊人员经验丰富”等说法含糊其辞、回避问题。当记者提出能否提供个人详细信息如学校、专业、姓名等,并要求对方“量身定制”陪聊服务时,对方表示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只需通过客服下单即可。“你可以联系客服,把你的个人情况,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等都告诉我。”

记者下单后添加了陪聊人员社交账号开始咨询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表示,商家若无法提供相关人员的详细信息,则可能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面对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消费者,甚至的确有心理问题需要解决的客户,如果从业人员没有相关资质无法提供有效服务,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

“情绪消费”行业已形成产业链

部分服务涉嫌违法违规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指出,“情绪消费”服务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因服务具有远程性,且会暴露个人信息,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除了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以及服务质量、服务标准不透明,一些服务涉嫌低俗不良甚至违法违规行为。

电商平台客服在添加记者社交账号后明确表示,在电商平台软件中聊天,有的东西不能发。客服表示,他们可以提供类似“线上女友”的服务,包含大尺度的视频聊天服务。

对方提供的价目表显示,视频聊天服务分为“盲盒”“神级”和“首席”三种级别,时长有15分钟、30分钟或60分钟可选。其中,购买对方提供的色情视频聊天服务费用最高为1小时720元。在交流过程中,客服不断使用各类话术催促客户下单。

客服发来的服务价格表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客服使用的企业微信隶属于江西南昌的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发布的“店员培训”内容非常翔实,涵盖了陪聊人员的工作性质,如“陪聊、陪打游戏,情感倾诉”等,常见订单类型包括“闲聊、倾听、吐槽,哄睡”等,以及详细的工作流程,包括陪聊人员的试音试照、接单抢单、提现方式和晋升机制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该公司发布的“员工培训”手册显示有详细的分工流程

专家:规范行业管理 完善服务标准

谢永江认为,“情绪消费”相关行业需要做好真实的信息披露,区分其与专业心理咨询的边界,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如果“越界”或者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又没有相应资质,很容易侵害消费者权利。行业也可能打着提供情绪价值的幌子,夹杂非法交易、提供非法内容,甚至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对此更应该治理整顿。

针对记者调查发现的各类风险以及涉黄违规现象,胡钢指出,“情绪消费”行业的发展必须在规范中进行,平台方、监管部门等需要多方发力。

“平台方要仔细审核平台内经营者的相关资质,对服务的全流程进行必要管理。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可以适时发布监管指引性文件,不断促进新消费模式业态的规范和完善。”

胡钢指出,“情绪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新业态,目前尚无相关标准。消费者“下单”购买服务前要仔细辨别,明确相应的服务流程和计费标准等。“‘情绪消费’服务属于个性化的消费,服务本身是非标准化的,应提前约定相关服务的计费标准,比如时间或服务效果等,做到清晰透明。”

转自丨央视新闻

来源: 文汇报

断桥铝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高端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