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王湘根三兄弟股权失衡,博仕门窗实控人变了2、沿着高速看江西丨从“作坊”到智能的安义“铝”程3、业主称小区车库里建门窗加工厂存隐患,区住建局物业服务中心:不合规

王湘根三兄弟股权失衡,博仕门窗实控人变了

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不久前,博仕门窗在佛山总部举办了“全球供应链2025发展大会”。在这场门窗行业的盛会中,海富纳、CMECH希美克以及英辉铝业等供应商受邀出席。

公开信息显示,博仕门窗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服务、推广为一体的高端家装全屋门窗定制品牌,始创于2004年,由王湘奎、王湘根、王券期三兄弟在老家湖南邵阳创立。彼时,他们带着全部家产3.5万元,购买了第一辆座驾“人力三轮车”,开启了创业路。

2015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梦想,博仕门窗从长沙搬迁到佛山,70人的团队中有69人是背井离乡跟随博仕打拼,开启新的创业征程。

从创业经历来看,有关老大王湘奎的介绍较少,博仕门窗的发展主要是在老二王湘根的操刀下不断推进的。他曾在采访中提到,“我这个人一直有一个创业梦、老板梦。”

在创立博仕门窗之前,王湘根曾在广东珠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十年之久,一路从普通职员晋升至部门经理。这段经历也让他领悟到,人的成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的努力和追求,这也为后来博仕门窗的成立奠定了发展理念。

2004年,王湘根回到老家湖南邵阳创业。在对当时市场进行调研和考察后,他选择了门窗赛道,以自产自销的模式经营一家小门店,主要销售塑钢门、塑钢推拉窗等产品。

到2006年,随着门店逐渐做大,王湘根开始做批发生意。对市场深入了解后,他敏锐发掘更具优越性能和环保节能属性的断桥铝合金门窗,正出现在中国门窗市场内,并且极具市场前景。于是他紧随发展趋势,于2008年开始转型做断桥铝合金门窗。

次年,王湘根去到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并建立工厂,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他将在邵阳的塑钢门窗生产型材、设备等全部进行售卖处理,专心发展断桥铝合金门窗。从几百平方米的小作坊到几千平方米的工厂,博仕门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乐居财经注意到,老三王券期是在2017年才加入博仕门窗。从个人经历来看,他于2003年7月从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国信证券营销中心工作,后又先后就职于深圳神华期货经纪、上海东方证券金融期货部、光大期货深圳营业部,之后还曾是期货自由投资人。

从职务来看,目前在博仕门窗中,王湘根担任董事长,老大王湘奎担任监事长,老三王券期则是总政委。

博仕门窗十分推崇“家文化”,在公司有这样一条企业价值观,“公司的事就是博仕人家里的事,博仕人家里的事就是公司的事。”据了解,博仕门窗支持夫妻一同在博仕工作,支持员工接父母、孩子到公司一起生活,包吃包住并解决员工子女教育问题,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而王湘根也是以身作则,创业多年来,三个兄弟共用一间办公室,不分家,资产都在一起,在他看来,只有集中力量去发展博仕,才能带领博仕家人共同富裕,让家人过得更好。

在股权上,三个兄弟几乎是平分秋色。据乐居财经查阅,佛山市博仕门窗有限公司(博仕门窗主体公司)由广东博仕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李海凤、众仕信息科技(佛山)中心(有限合伙)、众泉信息科技(佛山)中心(有限合伙)、王湘根、王券期、王湘奎分别持股52%、10%、10%、10%、9%、4.5%、4.5%。

而在大股东博仕商业投资背后,一直由王湘奎、王湘根、王券期三兄弟分别持股33%、34%、33%,其中王湘根是实控人。

不过,今年9月,博仕商业投资投资人发生变更,王券期退出,其股权由其大哥王湘奎接手,股权结构变更为王湘奎和王湘根各自持股66%、34%。这也意味着,博仕门窗的实控人也由王湘根变更为了王湘奎。

沿着高速看江西丨从“作坊”到智能的安义“铝”程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 (朱兆恺、谭红江西日报记者黎军、钟珊珊、徐铮)说起安义,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门窗。近年来,铝合金门窗已经成为该县一张特色名片。

事实上,这个小县城并不生产一块铝锭,却成为民用铝型材全国第二大生产基地;全县建材门窗总产值突破320亿元……4月26日,记者走进江西安义工业园区,通过门窗产业“无中生有”到“风生水起”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千年古郡发展的脉动。

江西安义工业园区虹鑫集团生产车间内中国首批次三喷二烤立式喷涂线。摄影|谭红

安义,一个30万人口的小县城,有18万人从事铝型材的加工和销售,掌握着全国铝型材约70%的销售市场份额。而把安义和门窗产业关联起来的,正是这支遍布全国的铝合金门窗销售大军。

今年53岁的王春华便是其中的一员。从最初的一名木工到如今经营着两家铝合金公司,王春华见证了安义铝合金门窗产业的发展与变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木工起家的王春华靠着做木门的手艺赚了一些钱,后来又自己开了一家小店,从事木门窗的加工销售。再后来,他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做起了铝合金门窗生意。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在外打拼的王春华回到家乡安义县,办起了厂子。

江西金鑫发铝业有限公司是王春华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机器高速运转,一大半工序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回忆起创业经过,王春华历历在目。从最初只有四台机器,到如今引进中国首批次的三喷二烤立式喷涂线;从原来小打小闹的“夫妻店”到如今产值近8亿元的公司,王春华说,这是他没有想到的,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自己的产品能卖到国际市场。

王春华告诉记者,过去,安义虽然有着庞大的门窗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做的却是低端、初级产品。“那时候,大家想法很简单,觉得门窗就是铝合金框加上玻璃,做出来能赚钱就可以,并不关注技术和品质。”如今,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不断提升,门窗除了遮风挡雨、通风采光外,还被赋予了更多期待。为此,以金鑫发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安义铝合金门窗企业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安义铝型材产业简史展示。摄影|黎军

在安义门窗特色产业小镇的展示中心,可以当电视机屏幕用的触摸屏显窗,会变色的玻璃窗,晴天自动开、雨天主动关的窗户……一件件科技感十足的门窗产品让记者眼前一亮。

近年来,为了加快推动传统门窗向高端智慧门窗、民用型材向工业型材转型升级,安义县打造了门窗特色产业小镇项目。从低档次迈向“高大上”,最大的难点就是研发和创新的问题,如何破解?

在占地600亩的安义门窗特色产业小镇一期,记者找到了答案。这里建成了研发检测、生产智造、展示交易等六大配套中心,设立了门窗研发、检测、认证三个国家级平台。这意味着,安义造的门窗在家门口即可实现检测、认证,并由此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安义门窗特色产业小镇展示中心。摄影|谭红

由单一的铝型材生产,发展到高端门窗生产,人才必不可少。为此,安义县把学校建在产业链上。去年11月,南昌职业大学与安义县共建的中国(安义)铝材门窗学院正式揭牌,这是全国第一所设立铝材门窗学院的本科院校,将实现门窗教学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破解当地铝合金门窗产业人才紧缺的难题。

产业兴旺了,要素全了,许多在外打拼的“门窗老板”,纷纷把企业搬回了安义。对于他们而言,回乡发展,既是乡情感召,也是理性选择。

“在安义,从一根型材、一块玻璃到一瓶胶水、一扇成品门窗,都能实现低成本配套,这是许多地方比不了的优势。”江西安义工业园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张增亮说,安义门窗特色产业小镇已入驻的6家企业中,有4家由本地人创办。

目前,安义县有建材及配套企业302家,建材产能达200万吨,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从“布料”到“服装”再到“时装”,安义铝合金建材产业正迈向发展的新“铝”程。

编审:冯星星

监制:邵平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业主称小区车库里建门窗加工厂存隐患,区住建局物业服务中心:不合规

7月9日,延安市嘉丰国际小区业主刘女士(化名)向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反映,她们小区物业在地下车库建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同时该工地并未配备消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刘女士说,大约是从2023年7、8月份开始,嘉丰国际小区的物业将地下车库部分区域改造成铝合金门窗加工厂,为嘉丰国际在建住宅楼提供门窗。生产时间段一般为早七点持续到晚七点,并且经常性会在凌晨一两点入库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建材碰撞声与搬运的一系列噪音导致小区居民无法正常休息。刘女士表示,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凌晨入库结束后,早上七点左右又开始开工,周末亦是如此。

除了噪音困扰,消防安全问题也是刘女士担心的关键问题。“最近,我到现场去查看,发现有切割机、角磨机等各种工具高速运转,火花四溅,而且电线、插座与各种可燃物随意堆放,施工现场也没有安全标识与消防设施。”刘女士说,她认为存在安全隐患。

就此事,9日上午,记者致电嘉丰国际小区物业嘉丰国际城物业服务中心,一工作人员回应:“目前,我们已经在与业主和加工厂的负责人沟通。”具体沟通结果,该工作人员未作回应。

随后,刘女士告诉记者,物业经理于9日上午确实和她有电话沟通,但车库问题并未提出任何解决办法。

9日上午,延安市宝塔区住建局物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薛女士表示:“在小区车库建铝合金加工厂属于改变场所用途,这种行为是违规的。”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编辑 沙立新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