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九十多年。由于当时蒙古族落后的生产方式,给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度带来了逆转。但在南宋和金的已有基础上,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特别是手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元代陶瓷生产在继承宋、金旧制的基础上逐步有所发展,特别是地方名窑产品的烧制范围较前扩大,如北方的磁州窑类型、钧窑类型制品,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与内蒙古一带。定窑、汝窑、耀州窑虽较过去稍有逊色,但并未完全停产。

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因而能烧造颇有气势的大型器。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最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蓝釉,是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镇窑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元代陶瓷除供应民间日用的需要外海外贸易所需也是促进陶瓷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元代初期对于国货出口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如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税收方面规定了番货双抽与土货单抽的办法,加以与此有关的造船业早在北宋时即已十分发达,同时陶瓷器,丝织品等产量增长,都为元代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据元人笔记,当时对外输出地区包括中亚、西亚、东南亚各国,而近年的考古发掘证明,东非、北非乃至西非等许多国家都曾输入过元代瓷器,在文化沟通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录:

一、 景德镇窑

青花釉里红青白釉卵白釉红釉与蓝釉

二、 龙泉窑

三、 钧窑

四、 磁州窑

五、 霍窑

六、 琉璃器

七、 其他地方名窑

耀州窑定窑吉州窑

八、 总结

一、【景德镇窑】

元代在景德镇专设浮梁瓷局,负责为宫廷、官府督造瓷器事宜。如《元史》“百官·将作院”内就有记载:“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1278年)立。掌烧造瓷器,并漆造马尾琮、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员。”浮梁瓷局的设置,对景德镇制瓷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它的统一管理下,工匠们精心烧制出各种瓷器新品种。从目前传世及出土的瓷器看,元代景德镇除继续生产宋代已有的青白瓷和黑釉瓷器外,创烧的大量新品种中有青花、釉里红、卵白釉、红釉、蓝釉、釉上彩,以及孔雀绿釉等。这些都为明清两代瓷业再度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考古资料看,元代景德镇烧制瓷器的窑场,主要以湖田、落马桥、珠山等处为主,其余如银坑坞观音阁、曾家弄、塘下、历尧等处也有烧造。从窑场堆积残片看,当时生产量也是相当巨大的。现在按其生产的主要品种,分门别类就其胎釉、纹饰等特征简述于后。

青花瓷器

“青花”一般是指用氧化钴(CoO)做颜料,在胎上绘画,然后再加上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关于青花的起源究竟是在唐代还是宋代抑或元代,始终未成定论。近四五十年来,据考古发掘报道,广东、浙江都曾发现有宋青花瓷器,而近年又因扬州唐青花的间世,使其历史更为提前。

元青花瓷器的胎色多不够洁白,是由于淘炼不细、制作粗率所致。因而在胎底上多有砂眼、刷痕或铁质斑点,并且在底足及缩釉露胎处常呈现火石红色(俗称火石釉或黄衣子)。较大的器物接口旋削得极为草率,用手抚摸多凹凸不平。无论把杯、把碗或一般圈足碗、碟底心露胎处,多有一脐状凸起有如鸡心,这实际上是拉坯留下的痕迹。一些器物的足边修坯也不规整,常有弯曲翘棱现象,说明成型工艺比较粗糙。

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上较之过去有许多不同,厚重巨大就是其突出的特征。除胎体厚重的大盘、大罐、大碗、大瓶之外,元青花也有胎薄体轻、小巧玲珑之作。胎薄体轻的小件青花器物,在元代青花中虽不是主流,但它的重要作用是作为外销瓷销往海外,因而器物造型多适应销往国家的需要。

元代青花瓷器纹饰丰富多彩,举凡大自然中的万物,几乎都可以成为装饰题材。此外,元代戏剧、文学、艺术也是它模仿借鉴的对象。典型的主要纹饰有花卉纹、山石、海水纹、鱼藻纹、鸳鸯、鹭鸶、莲花纹、 变形莲瓣纹、垂云、如意纹、回纹、卷线纹、龙、凤、麒麟纹等等。

元青花的装饰技法虽呈多样化趋势,但仍以白地绘画青花居主导地位。此外,还辅助以刻花、印花、铁贴花、镂空、雕塑等多种技法,充分发挥了蓝白相称、虚实相同的艺术效果,在构图上也有其异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装饰手法上,元代以前,刻花、划花、印花的应用远远超过笔绘技法,但自青花器的生产成为主流以后,中国瓷器上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退居次要地位,而让首位于彩绘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青花瓷器的优点,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也可从国外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四是青花瓷器的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青花器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

元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莲池纹套盒(上海博物馆)

元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故宫博物院)

宋 汝窑天青釉盘 (故宫博物院)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上海博物馆)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故宫博物院)

元 青花花卉纹鼎(故宫博物院) 元 青花花卉纹鼎(故宫博物院)

元 青花八棱狮球纹玉壶春瓶 (河北博物院)

2.釉里红

“釉里红”是指用还原铜呈色,并且在釉下绘画花纹、在高温下烧成的瓷器而言。由于铜红对窑室烧成气氛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在高温还原气氛下才能呈现红色。纯正的红釉在元代烧成本已十分困难,传世品数量更是非常稀有,所以釉里红器物就显得弥足珍贵。

元代釉里红的胎质一般呈灰白色,胎体较厚重,釉面以青白釉为主。器面有明显的旋削痕及接痕,器底无釉处呈火石红色。总体说来,元代釉里红的造型、纹饰、胎釉都与同时代青花器大致相同。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工的重要发明之一,与元青花制作工序大体相同。它们同为釉下彩,唯呈色红、蓝各异。它们同样用笔在胎上绘花,但用料铜、钴有别。它们同需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而青花对窑室中气氛要求稍宽,窑室气氛的变化对钻呈蓝色的影响不大。因此青花的烧成比较容易,至今尚有较多的元青花器出土和传世品的保存。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更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

元 釉里红开光祈雨图罐 (扬州文物商店)

元 景德镇窑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上海博物馆)

元 景德镇窑釉里红转把杯 (故宫博物院)

元 釉里红地百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 (河北博物院)

3.青白釉(影青)瓷器

元朝人蒋祈在《陶纪》中说“景德镇陶,有窑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它所,皆有饶玉之称”。

元代青白瓷的釉较之宋代略显青色,也不像宋代那样清澈透亮。器物的胎体普遍增厚,器物的造型由轻巧挺拔变为厚重饱满。附饰增多,常见的有S形双耳、器下连座、兽环铺首以及器物颈肩之间的小圆系之类,器型向多棱角发展。元代青白瓷的器型比较宋代日见增多,除常见的日用碗盘、瓶、罐、炉、枕外,新添了不少品种。如扁形执壶、葫芦形执壶、画、笔山、多穆壶、动物形砚滴等等,都是新创。

在造型方面:瓶是元代青白瓷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具特色的器物。以瓶口而论有敞口、洗口、直口、撇口、花口等;以瓶身而论有瓜棱形、连座形、玉壶春形、琮式形、扁方形、八棱形、梅瓶、琵琶式方形、狮纽盖瓶及塔式盖瓶等;以瓶耳分还有摩羯衔环耳、S形耳、兽面衔环耳、云头式耳、戟形耳、龙首衔环耳等等。

在装饰方面:元代青白瓷装饰的精湛技法与高超的成型工艺堪称空前。虽然采用的镂雕花或堆贴花技法并非始自元代,但元代工匠们将此技法熟练地运用在青白瓷上却能技高一筹。如前面提到的戏台形枕就是这种镂雕技法最成功的杰作。

元 青白釉堆塑龙虎纹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元 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首都博物馆)

元 景德镇窑俺明白有僧帽壶(首都博物馆)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乳钉刻莲纹三足壶(首都博物馆)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笔架(首都博物馆)

4.卵白釉瓷器

明《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记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这就清楚地表明景德镇在元代烧造一种印花小足器,其中以器内印有“枢府”字样的为最好。到了后来,《景德镇陶录》已见有“枢府窑”条目,后人又往往把那种印花白釉瓷器称为“枢府窑”器。

但从景德镇湖田窑元代遗物堆积来看、它并不是一个专门生产枢府器的窑场。除白釉印花品种外,尚有青花等产品。因此,我们认为把元代白釉印花瓷器称作“枢府器”或“卵白釉器”为妥枢府器是元代官府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胎体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故称卵白。

一般说来,印有“枢府”、“太禧”等字款的器物,无论在胎质、釉色、制作工艺上都比较精湛。正如《格古要论》所说“内有枢府字者高”。枢府器常见的为盘、碗、高足碗等小件器皿。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一种小足、平底敞口、深腹的折腰式样,俗称折腰碗。在同时期的青花、青白釉器中也有这类造型,为元代景德镇的典型器物。

卵白釉瓷器的装饰比较单一,主要是印花装饰。但由于卵白釉中含钙量较低(约为5%),而含钾、钠成分较高,所以釉层较厚,高温下黏度也较大又由于釉呈失透状,所以在盘、碗内壁模印的纹饰往往不够清晰。卵白釉瓷器上常见的纹饰主要有花卉纹饰、龙凤纹、云鹤纹及八吉祥纹。河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保定市永华路出土的菱花口折沿盘,盘心凸印两条火珠云龙纹,龙纹图案非常清楚,是卵白釉瓷器中的珍品。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加彩梵文盘(上海博物馆)

元 卵白釉印花龙纹菱花口盘 (河北博物院)

元 卵白釉花口盏(河北博物院)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凸花缠枝莲纹碗 (首都博物馆)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高足杯(首都博物馆)

元 卵白釉大罐 (英国大维德中国基金会)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故宫博物院)

5.红釉与蓝釉

红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中最难烧制、也是最为精美之作。这种纯红釉瓷器传世器很少,墓葬出土物更是微乎甚微。

元代红釉瓷器由于烧制条件所限,铜红的发色虽仍未达到鲜红的程度,然而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其红釉暗云纹高足杯,红釉暗云龙纹梨式执壶和元红釉暗云龙纹盘等器,颜色近似羊肝红色,釉面没有棕眼,这都是典型的元代红釉瓷器特点。模印与刻划相结合的手法,使得单调的釉色显得更加精美华丽、雅致脱俗。

元代景德镇窑成功烧制的另一种高温颜色釉瓷器是蓝釉。其特点是釉色纯净明亮,有如蓝宝石般晶莹、光艳夺目。它是以一定量的含钴物质作为着色剂掺入釉中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由于高温钴蓝釉的烧制与高温铜红釉相比较为容易,因此传世品或出土的元代蓝釉器品种较红釉器多。

元代蓝釉瓷器主要造型有壶、瓶、碗、盘、匝、高足杯等。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元代蓝釉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瓶高43.3厘米,形体高大,造型具有元代梅瓶典型特征。釉面匀净幽雅,一条白色巨龙飞舞其上,蓝白相衬非常醒目。元代蓝釉装饰方法主要是蓝地白花装饰,因为蓝色与白色在色调上相协调,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它是在坯体上先堆贴雕刻好的图案,然后施透明釉,其余地方施蓝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

元代蓝釉瓷器除蓝地白花装饰外,还有一种蓝釉描金的器物异常名贵。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蓝釉匜,通体施蓝釉,内壁以金彩勾出云彩及花纹,瑰丽异常。蓝釉金彩器之所以名贵,是烧制工艺决定的:在高温下先烧传给你蓝釉器,然后在釉上描绘金彩纹饰,再经地纹烘烤而成,由于是釉上彩绘,又因金彩附着力很低,所以非常容易脱落。

元 景德镇窑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

元 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

元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

元 蓝彩金彩月影梅纹杯(河北博物院)

二、【龙泉窑】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特别是水陆交通与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元代龙泉窑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从原来交通不便的大窑和溪口沿瓯江两岸和松溪上游一带不断扩展开来。目前考古发现的元代龙泉窑址总计达二三百处,其中分布在瓯江、松溪两岸的窑址约占三分之二。

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点是器型高大、胎体厚重。元代新创的器型有高足杯、菱口盘、束颈碗、环耳瓶、凤尾尊、蔗段洗、荷叶盖罐、动物形砚滴、双系小口罐等等瓷器的装饰,出现了褐色点彩,并普遍饰有花纹。纹饰采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其中印花、贴花和镂刻是这一时期新发展起来的。印花有阳文与阴文两种,特别阴文印花是元代龙泉窑的主要装饰方法。贴花也有满釉与露胎的区别,在元龙泉窑大件器上常见贴花纹饰。

因烧制方法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在器物底足处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一点在大盘一类器物上表现比较突出。如元代早期龙泉窑一般使用垫饼烧制方法,器物底足足心处一般无釉。中期大量使用盂状支烧器,故靠近圈足一圈釉常被刮去,只残留中心一点青釉,形成独有的时代特征。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明初。元代晩期又改用薄垫饼支烧,底足基本上无釉。明代龙泉窑一直延续此种方法烧制,器物底足多数无釉,只是一些精细器物底足中心处有一点釉。

元代龙泉青瓷由于胎体厚重、釉层变薄,已经达不到南宋龙泉梅子青那样的釉色之美,所以盛行釉面装饰。除继承五代、北宋时期常用的划、刻、印、堆、贴等技法外,还大量使用褐色点彩、堆贴、镂雕、刻印等手段,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特色。

元 龙泉窑青釉贴花云龙纹盘 (上海博物馆)

元 龙泉窑青釉凸花海水云龙纹瓶 (首都博物馆)

元 龙泉窑青釉执壶 (故宫博物院)

元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故宫博物院)

元 龙泉窑青釉净瓶 (故宫博物院)

元 龙泉窑青釉贴花云龙纹盘(上海博物馆)

三、【钧窑】

以河南禹县为代表的钩窑系,在元代继续生产着传统品种—天蓝釉、月白釉及蓝釉红斑器物。钩瓷的烧造虽始于北宋,但钩窑之形成一个窑系主要在元代。元代烧制钧瓷的窑场主要是在北方广大地区,在河南省的有鹤壁、安阳、浚县、淇县、新安、临汝禹县、郏县、宝丰、鲁山、内乡,在河北省的有磁县,在山西省的有浑源、介休等地。由于窑场扩大,制瓷技术不如老窑,加之大量生产的是日常用品盘、碗、罐、瓶之类,与北宋末年禹县烧造的贡器盆、奁、尊、洗等物相比显然逊色。但是元代钩瓷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

与宋代钩容器相比较,元代钓窑器的特征是胎质粗松,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釉色天蓝、月白交融,以月白色为主,施釉不到底,圈足内外无釉。元代钩窑的瓷器多为民间日常用品,诸如碗、盘、罐之类,还有少量的执壶、枕、梅瓶、高足杯、三足炉等。元代钩瓷中已不见了盆、奩、洗、尊之类陈设物件,也不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紫和海棠红釉色。

元代钩瓷的装饰有两种方法,一是红斑装饰,多在器物上不规则地涂上含铜釉药,经高温还原后显现红色,与蓝地相互衬托。此类红斑呈色呆板,不及宋代钧瓷来得自然。二是堆贴花装饰,内蒙古出土的堆花三足炉就是这类装饰的典型作品。这种堆贴手法为元代钩窑所特有,在宋代钧窑器物中不见。由于钧瓷釉厚且失透,采用刻、划、印花的装饰手法,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除采用色釉、堆贴花和镂雕外,很少运用其它装饰方法。

元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梅瓶 (故宫博物院)

元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 (故宫博物院)

元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故宫博物院)

元 钧窑天蓝釉红斑碗(河北博物院)

元 钧窑月白釉紫斑花瓣口盘(首都博物院)

元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花口瓶(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磁州窑】

剔划花纹为主流的陶瓷器。目前虽然有不少窑址至今尚未发现或未进行发掘,但是近三十年来国内仍陆续出土有元代瓷器,在河北磁县及辽宁绥中等地的元代沉船中都有大量元代磁州窑型瓷器。至于磁州窑的白地绘黑花技法,不仅在北方民间窑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而且远至南方一些地方如江西吉州窑,广东的西村窑、海康窑,广西的合浦窑,四川广元窑,福建泉州磁灶等窑址,都曾先后出现过磁州窑类型的器物。

元代磁州窑装饰继承宋、金两代风格,以白地绘黑花、白釉剔花、黑釉剔花以及釉上红绿彩等方式为主要技法,虽较之宋金时期略显单调,但丰富的装饰题材仍使其具有突出的时代风格。例如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藏有一件白地黑花凤凰纹大罐,在黑彩绘画的风凰、祥云等纹饰上,以一种竹制工具刻划出凤凰的羽毛及祥云的云纹,使画面具有较强的层次感。

元代磁州窑装饰题材中最突出的一方面是戏曲故事与人物,另一方面是文学作品与书画艺术。元代戏曲文学的繁荣必然影响到瓷绘艺术,以戏曲文学题材为装饰不仅是元代磁州窑的特色,同时在元青花上也有相似表现。书法艺术自宋代起就是磁州窑装饰上的主要特色。元代书法装饰与宋代相比,不仅把片语只字或短句文字用来装饰在碗、盘、枕等器物上面,同时还以长篇诗词环绕一周写在罐腹。类似这般以书法、诗词做装饰的磁州窑及其类型的壶、瓶、枕、罐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是在宋、金瓷器书法装饰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艺术境界的发展,是磁州窑型瓷器中值得重视的作品。

磁州窑元代时期的器物主要以日用瓷为主,其代表品种有四系壶、玉壶春瓶、长方枕等,以枕的数量居多。此外,如小口双系扁壶、小口硕腹瓶和直耳三足炉等,也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之物。

元 磁州窑白釉黑彩鱼藻纹折沿盆 (河北博物院)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凤纹罐(首都博物馆)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诗文罐(首都博物馆)

元 磁州窑黑彩人物双兔纹罐(故宫博物院)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故宫博物院)

五、【霍窑】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记“霍窑”和“彭窑”云:“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山西省霍县古属霍州,金代已烧白瓷,从采集的瓷片标本分析,大多为元代物。主要产品是胎细釉洁的白瓷和一部分白地黑花器。

霍窑产品制作规整,工艺上采用四至五个(多数为五个)乳钉支烧,因此器物内外留下支钉痕,或乳钉粘附在器物上。此外,霍器质脆,用手能把瓷片折断,那是由于胎中含铝(A12O3)量高,温度尚嫌不足的缘故。

霍窑的器型有仿定折腰盘、洗、盏托、高足杯、盖罐之类。霍窑白瓷崇尚素面,也有少量印花装饰。由于霍窑器质极脆,难以久传,出土及传世的完整器物寥寥无几。除元大都及霍窑遗址曾有出土外,河北磁县南开河沉船中也出土了两件白釉高足杯。由于当时对霍窑器还认识不足,因而在发掘简报中未予报导。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霍窑器有折腰盘、印花洗及盏等。其中特别是折腰盘,口沿镶铜边,盘内印六条直线,制作规整,釉色莹白,极类定窑。

元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 (故宫博物院)

元 霍县窑白瓷碟 (浙江省博物馆)

六、【琉璃器】

“琉璃”最初是指魏晋时期从海外进口的一种釉色玻璃,后来人们又将此玻璃叫做“料器”或“烧料”。自从把铅釉用到建筑材料中的砖瓦上以后,便称之为“琉璃”,而琉璃一词也就成为这种铅釉陶器的代名词。

据文献记载,北魏统治者在其首都平城(大同)修建宫殿时,其殿台和邸尾(宫殿屋脊上装饰的瓦制兽形)都是用琉璃制作。到了唐代,琉璃更具有了绿、黄、蓝、赭、白等多种颜色,胎质坚细、釉光夺目、色彩鲜艳、制作益精。

目前山西地区宋、辽、金、元的琉璃遗存有很多。元代琉璃制品的器形有香炉、楼阁、牌坊、宝灯、宝瓶、香亭、宝塔、大罐、器座等,一般比较高大,所用釉色以黄、 绿、 蓝、白为主,多是用镂雕技法表现图案纹饰。

元 琉璃三彩龙凤纹熏炉(首都博物馆)

元代 琉璃邸尾(山西博物院) 元代 琉璃邸尾(山西博物院)

七、【其他地方名窑】

宋代北方瓷窑中盛极一时的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以及河南汝窑、钧窑、江西吉州窑等地方名窑,虽然到了元代制作稍衰,然而从多次调查和发掘的标本看来,并未完全停止生产,依然面向当地人民烧制一些较实用的生活器皿。

耀州窑

根据陕西省考古所近几十年以来两次对耀州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元代耀州窑仍以烧制青瓷为主。但与北宋时期以其釉质莹润、纹饰繁密、刻划精练、范印清晰而著称于世的青瓷相比,已面目全非。此时青瓷呈姜黄色,胎体厚重、胎质粗糙,以印花技法为主要装饰,题材十分简单。元代耀州窑主要产地在立地坡、上店、陈炉镇一带。出土物的品种有黑釉、茶叶末釉和姜黄色青釉器,造型有盘、碗、瓶、壶、灯盏等。

当耀州窑青瓷逐渐衰落的时候,受磁州窑风格影响的一种白地绘黑花瓷器悄然兴起,成为元代耀州窑的新品种。耀州窑白地绘黑花器物也是在胎体上先施一层化妆土,然后以黑彩绘画烧成,所绘花纹多呈黑褐色。它与磁州窑白地绘黑花器不同之处为图案性强,多以团花放射形成的二方连续形组成多种纹饰。

草草几笔所绘花纹洒脱自然,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抽象艺术之美,使简单平淡的题材充满鲜明的地方特色。黑釉瓷器也是元代耀州窑中的一个主要品种。早在唐代黄堡窑的黑釉瓷器就已闻名。元代黑釉瓷器釉面仍能保持乌黑光亮的纯正釉色,造型也多以日用器物为主。胎体及制作工艺与元代耀州窑其他品种风格一致。元代耀州窑器物造型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多以生活日用器为主,碗的数量相当大,其他造型还有瓶、壶、盘、罐、灯盏等。

元 姜黄釉印花莲纹碗(山东省博物馆)

元 姜黄釉葫芦式兽流壶 (山东省博物馆)

元 青釉刻花玉壶春瓶 (山东省博物馆)

2.定窑

根据河北省文物工作队1960年所撰《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调查与试掘》一文在涧磁村北的整个涧磁岭南坡……这一地区的耕地里不但有北宋遗物,同时还夹杂有少量金、元时期的瓷片。

其中元代的瓷片多为碗类碎片、胎骨灰厚粗松,造型与近代碗相似,撒口、浅腹、内底均有砂圈。碗内及口均施白釉,釉面灰色,个别饰有黑酱釉梅花点。外壁多施半釉,釉作灰青、灰黄或黑酱色。另外,发现有个别元钧釉残片,灰胎、质粗松,火候低,釉色深蓝不匀,交错呈长绒毛状,釉层甚厚,有剥落现象。

元 定窑白釉单柄杯(故宫博物院) 元 定窑白釉单柄杯(故宫博物院)

元 定窑白釉刻划花卉纹罐(故宫博物院)

3.吉州窑

根据1980年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和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对吉州窑重新进行的考古发掘资料看,吉州窑直至元代末期才最终停止烧造。宋代极负盛名的黑釉剪纸贴花瓷、黑釉窑变花釉瓷已基本上绝迹。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在米黄色胎体上绘画黑褐色花纹的釉下彩绘瓷,从风格上讲它显然受磁州窑白地绘黑花瓷器的影响较多,这种装饰方法在南方诸瓷窑中非常独特。

以海水纹做主题装饰是元代吉州窑特有的一种地方风格。如江西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元吉州窑海水纹炉,炉体从口沿至足胫处共有九层纹饰,这种多层装饰的风格与元代景德镇青花瓷装饰风格颇为相似。特别是炉体腹部以褐彩满绘出的海水纹,其汹涌澎湃之势更与元青花器上常出现的海水纹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满饰海水纹外,元代吉州窑器上也常见满饰蔓草纹,如前面提到的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上发现的直口垂腹瓶,瓶体满饰枝蔓相缠的蔓草纹。在垂腹处的花形开光内还绘花卉纹,这种风格的器物在国内不少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及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内都有收藏。元代吉州窑瓷器除绘大量黑花纹饰外,类似宋代的窑变黑釉也偶有生产。

此外在元代吉州窑窑址还发现有白釉瓷器和绿釉瓷器,以及白地绘花等瓷器残片。器形有碗、盘、瓶、盆、高足杯等,说明元代吉州窑烧制的器物品种依旧相当繁杂,只是在质量上有的略为逊色而已。

元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故宫博物院)

元代 吉州窑白釉釉下画彩龙纹玉壶春瓶 元代 吉州窑白釉釉下画彩龙纹玉壶春瓶

八、【总结】

元朝的海外贸易较宋代有所扩大,元代瓷器在东南亚地区出土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宋代。元代输出的瓷器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瓷窑烧制的,除浙江龙泉窑青瓷、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外,浙江、福建地区大量瓷窑烧造的仿龙泉窑与青白瓷器也占有很大比重。元代后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业输往海外。

元代陶瓷器的大量输出,在沟通中外文化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传播了我国的陶瓷装饰艺术,而且对外国的民俗习惯也有所影响。元代瓷器的大量输出,对于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土耳其、伊朗和越南等国家仿制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作品最为出色,而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元代瓷器的纹饰对外国绘画装饰同样产生过重大影响。据文献记载,当时波斯一带画家多有模仿中国的作品,喜欢采用中国的龙、凤、麒麟等纹饰。

元代陶瓷器的发展在我国数千年的陶瓷史中,虽然只占有不到百年,然而由于我国陶瓷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以及元代无数工匠的艰辛努力——他们在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挥了一定的聪明智慧,从而在世界陶瓷史上写下了新的光辉篇章。应该提出的是,其中也包括少数民族工匠们的辛勤劳动结晶。元瓷的突出成就,无论是造型、纹饰以及烧成等制瓷工艺方面,都为明、清两代瓷业的进一步改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也为今天陶瓷生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料。应该说元瓷在对内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是非常重大的。

【参考文献】

李辉柄著,《中国陶瓷鉴赏图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13

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彩图版》,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景德镇中国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等。

视频加载中...

隔音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