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济宁市兖州区: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人才科技创新2、以前讲数量,现在更讲质量,兖州工业园区绘制精准招商图谱3、济宁市兖州区大数据赋能产业链精准招商

济宁市兖州区: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人才科技创新

今年以来,济宁市兖州区人才科技工作硕果累累:国丰机械成为今年全省第一批被认定的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蒂德精密徐新武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太阳纸业总工程师应广东荣获“中国造纸学会蔡伦科技奖”;4人入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16人荣获省市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兖州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区战略,始终把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招引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关键,持续优化创新平台“金字塔”递进培育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推进建设人才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全区创新平台建设“多元布局、全面开花”,新建成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省级创新平台11家、市级创新平台33家,其中华勤集团成功创建山东省意大利轮胎虚拟仿真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使其在高性能轮胎研发领域迈入全球第一方阵;太阳纸业建设的生物基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正为其打造全球领先的跨国林浆纸一体化集团注入不竭动力……兖州区先后获评“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兖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省级高新区,各层级创新载体的创建正为兖州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吸引力。

为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兖州区深入推进人才科技融合发展,创新建立“346”科技赋能服务体系,实行“215”人才工作法,在济宁市率先成立区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实体化运作人才科技工作指挥部,强机制、创平台、聚英才,形成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卓越精工原本是兖州区一家以生产普通型铝合金产品为主的制造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突破产品迭代升级的“瓶颈”。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成功设立了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任贤魏和科研团队经过反复实验,将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相融合,生产出高性能、高精度的铝镁合金构件,这一突破每年为企业增加了5000万元的产值。

截至目前,兖州区已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家,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9人。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史亮亮)

以前讲数量,现在更讲质量,兖州工业园区绘制精准招商图谱

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是济宁兖州工业园区的一家民营企业。年初,企业新研发的汽车轮毂专用加工机床一面世就成为热销产品。

随着轮毂对轻量化和承重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工机床也要在力度和灵活性上同步改进,企业一开始想到的办法是对机床配件进行升级。“其实并不是说提升一个配件的精度之后,机床整体的精度就能随着提高。”蒂德精机项目工程师冯昌伟介绍。

针对企业的难题,兖州工业园区所属的产业设计研究中心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他们在专家智库里找到山东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经过对机床的震动、稳定性、热变形等一系列参数进行分析,研发人员只对局部控制进行了优化设计,就提升了机床的整体性能。

“改造的成本比原来减少了60%,客户追求机床品质的同时,也追求一个更高的性价比,所以说我们的优势也更大一些。”冯昌伟说。

迈过眼前的坎,企业发展还面临更大的挑战。蒂德精机是最早入驻兖州工业园区的企业,可到现在仍然是园区里唯一一家机床企业,产业不集聚,技术积累少都束缚着企业的发展提速。寻找解决方案的决心倒逼产业设计研究中心转变思维,他们要从入园企业的管理者,向企业的共同创业者加快转变。

“我们把数控机床的重点的零部件拆分成了35个关键零部件,围绕每一个零部件,我们通过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多少,可以分析出我们在这个产业链里面是强的还是弱的,哪些是空白的。”兖州工业园区招商部部长王俏介绍,“围绕着比较强的产业链,我下一步会进行进一步整合,引入一些领军企业来提升产业链的品质,对于一些短的、缺失的,我们会有重点的去引入一些配套企业完善补充我的产业链,来形成整个产业的一个集群化。”

这样一张图谱,就是壮大企业、培育产业的招商路线。产业研究中心提出一个让蒂德脑洞大开的新建议,引进轮毂生产的领军企业,利用他们成熟的市场和标准,激活蒂德在加工制造方面的潜能。

“因为我们本身的配套加工能力就比较强,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延伸到新材料的提供。原来可能是一个点上的事情,现在可能是一条链、一个面上的事情。”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涛告诉记者。

企业走得远不远就看产业链长不长。今年,兖州工业园区正围绕铝合金汽车轮毂产业园项目,把土地、财税、资源等发展要素进行沿链配置,标准化的厂房陆续建成,整个项目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十亿元。围绕这个主导产业,最近,兖州工业园又成功引进来三家配套企业集群发展。

兖州工业园区招商服务公司总经理、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言辉表示,以前招商引资讲数量,现在更讲质量,不能说捡到篮里就是菜。对考核政策都有转变,如果招引的不是产业范围以内的项目,考核的时候不给计分的。所以园区也是下了很大的力气,重点分析重点研究,实施精准地招商。

为助力精准招商,兖州工业园区成立了园区产业研究中心,依托各产业龙头企业,设立了纸制品、橡胶、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医药5个产业研究所,围绕产链上下游开展深度产业研究。与国家橡胶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科学研究院等对接,借助“外脑”智力支持,开展了技术合作、发展规划、新产品开发等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实现了精准施策、精准招商。通过对装备制造业精密制造、高端机床、智能农机等新产品、新技术的拓展性研究,引进了微晶铸造装备、华工装备工程车辆配件、德国扫雪车等产业链配套项目;通过对精细化工业烷基烯酮二聚体、光气衍生品等优势产品的拓展性研究,目前已引入凯米拉水处理剂等产业链配套项目;依托食品医药业的拓展性研究,引入了今麦郎新饮品、中泰医疗器械等产业链配套项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美荣 李海波 记者 王博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济宁市兖州区大数据赋能产业链精准招商

济宁市兖州区立足资源优势,锚定产业链精准招商,探索“大数据+资源+产业”的招商新模式,主抓新能源和造纸包装两大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明确产业企业分布地图,“按图索骥”精准招引,实现招商资源全方位展示,全链条,全流程推进优质项目落地。

摸清家底 聚合存量资源提质增效

兖州区利用数字化技术,将26处存量资源进行梳理整合,精心制作成“可利用资源全景查询平台”,通过VR全景地图全面展示、发布全区范围内存量楼宇、土地和厂房情况,投资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远程浏览项目土地情况,实现“云上读地、云上选地”,使企业选址更便捷、项目落地更高效,为投资者提供沉浸式的考察体验,将企业需求从“大海捞针”变为“精准捕捉”,先后招引总投资32亿元的斯咔特年产20万平方米铝合金门窗及智能仓储等12个项目签约落地,高效利用土地500亩、厂房20万平方米,实现“零增地”上项目。

链式集聚 造纸产业加速全面崛起

立足结构优化及产业链发展,高标准打造了纸制品产业园,形成了集育林、纸浆、机制纸、纸制品加工为一体的链条式格局,目前已入驻大中型造纸包装企业20余家,年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实行“专业园区+专项政策”相匹配的招商模式,锁定“链主”太阳纸业上下游目标客户,建立目标企业数据库,明确90余家配套企业开展以企招商,对接洽谈企业9家,成功落地山东金叶年产5万吨食品包装纸和山东鼎辉年产8万吨食品级软纸淋膜项目,纸制品产业链“延链”“强链”取得新突破。

建圈筑链 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力

建立“洽谈储备”、“签约落地”、“开工纳统”三类项目大数据库,对重点项目按产业进行分类管理,由区级干部包保推进,实行挂图作战、集中攻坚,全过程动态化清单管理。梳理出了151家新能源供应链配套企业,建立产业链数据库,精准分析,与多家宁德时代供应链企业建立了联系,在江苏溧阳成功举办新能源产业专题推介会,依托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精准邀请震裕科技、卓高新材料、晟硕能源等17家供应链企业参会,摸清企业投资意向,提前谋划,缩短来兖配套落地时间,提高落地效率。

隔音门窗

系统节能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