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智慧山水 康养五台”品牌
赵永强
立足交通区位、气候环境、文旅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五台县抢抓雄忻高铁建设机遇,加快推进“一核三区”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初步走出一条功能定位明确、文旅产业赋能、城乡统筹联动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优化功能布局
重点建设“一核三区”
如何做好新型城镇化这篇大文章,五台县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域特点、产业雏形等实际,将全县划分为县城核心区、东部文旅康养区、南部新型工业区、西部现代农业区“一核三区”四大板块。
县城核心区,以雄忻高铁在五台设站为契机,建设沟南高铁站大片区,沟南与台城双轮驱动,加快大县城建设步伐。去年以来,投资13.7亿元启动17条道路建设和管网改造工程,同时加快推进锦绣广场地下停车场、工人文化宫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
东部文旅康养区,在环五台山周边大力发展高端民宿、露营基地、星级酒店、康养小镇等旅游服务业,打造“智慧山水 康养五台”品牌。目前,已建成滴水崖避暑山庄、鸣溪谷度假村、元境·麓谷小镇等一批康养项目。
南部新型工业区,依托东冶地区丰富的白云岩优势,加快推进投资32.38亿元的云海镁业二期项目,打造全镁产业链,冲刺省级专业镇。神西地区加快推进投资102.69亿元、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西龙池二期项目,争当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
西部现代农业区,依托省级开发区五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目前已形成以白酒酿造为主的阳白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以素斋素食为主的东雷功能食品产业园,以铝单板加工为主的豆村工业产业园。
强化文旅赋能
突出打造主导产业
借助五台山金字招牌,依托县域内26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县城为枢纽,以“红色革命游”“古建研学游”“绿色康养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为骨架,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县城枢纽建设方面,加快创建省级文旅赋能型县城,重点推进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瀛湖湾、彼岸方舟等项目建设。
“红色革命游”,串联徐帅故居、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白求恩模范病室等重点景点景区,大力发展红色观光、教育培训、情景体验等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教育基地。
“古建研学游”,依托佛光寺、南禅寺、尊胜寺等佛教建筑瑰宝,与故宫博物院等深度合作,加快推进佛光小镇项目建设,打造古建博物馆,吸引全国建筑专家、学者来五台召开学术交流大会、进行研学体验。
“绿色康养游”,充分利用五台清凉宜居气候特点,在靠近五台山的门限石、驼梁、灵境等地,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形成高端民宿示范引领、露营基地繁星点缀、庭院民宿遍地开花的发展局面,让五台更多群众“端旅游碗、吃旅游饭、赚旅游钱”。
坚持统筹联动
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在加快大县城建设的基础上,五台县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加快乡村建设发展步伐,推动形成城乡协调联动发展格局。
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沱南污水处理厂、东冶污水处理厂续建项目,推进长城板块殿头至东冶段、太行板块王城至盂县段、灵境至金阁岭等旅游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编制完成152个“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建成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3个精品示范村,推进25个村提档升级。以农户庭院为“点”,以高速沿线、国省道、县乡道为“线”,以村容村貌为“面”,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提升县域整体风貌。
畅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通道,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目前,已建成五台名优特展示中心,线上线下展销五台14个乡镇90余种农副土特产品,通过“展示中心+企业+农村”模式,构建起了以县城为依托、覆盖全县各乡镇的名优特生产、加工、销售体系。
加快“一核三区”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山水康养五台”品牌,五台在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作者系中共五台县委书记)
(责编:温文、刘 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