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之行 海阔天空|天一阁里的“修书人”
编者按:
这是中国最长的沿海公路,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东兴,南北纵横近20个纬度,串联起十个省份,全长近7000公里。
这是见证经济奇迹的公路,沿线自贸试验区林立,GDP总量排名前四的省份齐聚,更囊括跻身全球前列的世界级湾区……
这是自带“诗和远方”属性的公路,从一望无际的壮阔海景,到宁静惬意的渔舟唱晚,从蔚蓝天空下涌动的金色麦浪,到白鹤飞过的万顷碧波……
这就是228国道!它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更是对外开放之路、科技创新之路、文化传承之路、生态保护之路、乡村振兴之路……
从辽宁丹东到广西东兴,这条国道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梦想,见证着中国的发展与腾飞。从9月3日起,我们沿着228国道的轨迹,记录祖国的壮美风光,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视频加载中...
双眉微蹙、屏息凝神,谢龙龙手握镊子和毛笔,修补着残损书叶的细碎缺口……一本本破损、老化的古籍在他的妙手下“重获新生”。
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对修补完成的古籍进行再次检查。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在修复古籍前挑选合适的纸张。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将修补完成的书叶喷水润湿,准备干燥加压。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在修补书口。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将修补完成的书齐栏撴齐。
今年36岁的谢龙龙是天一阁的一名古籍修复师。天一阁坐落于浙江宁波月湖畔,建于明嘉靖年间,以藏书立阁,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现藏各类古籍30多万卷。历经数百年岁月剥蚀,不少古籍已发黄变脆,出现破损等现象,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精心修复。
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在分离书叶。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在电脑上查看古籍的翻拍照片。
“古籍修复是一份精细复杂的工作。”谢龙龙说,“配纸、拆揭、补破、压平、修剪、齐栏、装订……修复一本古籍大概要经历十几道工序,短则几天,长则数月。”
11月19日,谢龙龙在天一阁北书房查看展出的古籍。11月18日,在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查看书叶修补的情况。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经过代代相传,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目前,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拥有14名成员。2021年,“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金玉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天一阁博物馆传习所导师,从事纸质文物修复工作至今已有40余年。
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王金玉指导谢龙龙(右)对破损情况严重的古籍制定修复方案。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谢龙龙(左)在王金玉指导下进行古籍修复的准备工作。11月19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天一阁博物馆传习所导师王金玉(右二)在给修复中心的修复师们上课。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几位古籍修复师在工作。
谢龙龙师从王金玉,熟练掌握了该技艺全部工序,参与修复了多部珍贵古籍,成为该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我希望我们可以把这个技艺更加长久地传承下去。”谢龙龙说。
11月19日拍摄的天一阁牌匾。11月19日,谢龙龙进入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11月19日在浙江宁波拍摄的天一阁(无人机照片)。11月18日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拍摄的一位古籍修复师桌边的工具。
记者:徐昱、毛思倩、徐嘉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