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被子,记忆中的冬天
◎小池
假期,在学校图书馆帮忙,有机会来到馆长办公室,被墙上的两件物品吸引。
一件,是一位女孩儿的手工,这位女孩儿生于1804年。作品虽然不完整,有破损,颜色也因日晒和氧化变浅了,但那被时光打磨的痕迹,却让人驻足。
另外一件,是一床布条拼接成的被子。馆长说,这是祖母、妈妈和她三代人慢慢完成的“作品”。
她童年时,家里穷,冬天又冷,家里的顶棚没有保温层,火炉在地下室里,于是,他们在卧室地板上开个洞,让地下室的热气进到卧室。然后,每晚睡前,她们会先把毯子裹在身上,到地下室的火炉旁把自己和毯子都烤热,然后再飞奔上楼到卧室进被窝。
她的祖母当时在工厂做缝纫活儿,工厂允许大家把裁下来窄窄的布条儿带回家。上面的花儿全是手工绣上去的。祖母便把这些布条一块一块缝起来,想做成一床漂亮的被子,但在祖母有生之年没有完成。于是,馆长的妈妈继续做。妈妈没有做完,馆长就决定自己来完成。做完,她把这床被子挂在了自己办公室的墙上。
她的故事,让我的思绪飞回到自己小时候,我的妈妈也总是如此缝缝补补,在我们开了花儿的棉裤膝盖上打补丁。小时候北京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那时的房子都是透风的木窗户,糊着窗户纸。还好有火炕,身子下面暖暖的,上面则是冷风吹着鼻子和头……妈妈当年做的单被,到现在我走了很远,搬了很多次家,还是一直带在身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