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广西这60年来的风雨见证
六集专题系列片《壮美广西》,将为您讲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述党中央及全国人民对广西的关心和支持,广西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动实践,以及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12月16日 22:00
第一集《春风化雨》
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三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立的由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区,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关心和帮助下,广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区域自治成功实践,取得历史性跨越的辉煌历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国家支持广西工业建设“三大项目”,上海工人支持广西工业建设,天津医生支援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平果铝业建成投产,国家帮助广西扶贫,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国家为广西重新定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
在党和国家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下,60年来,广西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为国家建设承担起一份地方责任。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新中国用一个甲子的时间,给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成功实践的答案。
12月17日 22:00
第二集《开拓创新》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水平低下,没有一家像样的工业企业。自治区成立后,经过60年的发展,广西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国天眼”世界瞩目!但很少人知道,托起“天眼”巨网的是世界预应力行业的领先企业——广西柳州欧维姆公司,他们参建的桥梁,今天还在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同龄的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以前主要生产铝合金门窗等低附加值产品,经过创新发展,华丽转身,如今主要生产高附加值高性能的高端铝合金产品,铸造出了世界最大直径铝合金圆锭,令世界惊叹!
广西玉柴,从生产锄头农具的加工作坊,如今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柴油机成产基地。广西柳工的前身是应国家号召来支援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柳州工程机械厂,今天已是中国制造业的500强企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
后发展的广西,超前着手布局多项新兴产业,吸引了如沈培康、祝文姬等大量人才,这些创新人才,在广西获得了展现才华的舞台。广西制度创新,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防城港核电站、捷佳润、飞宇科技、博世科等创新企业大展宏图。
历经60年,在新的时代,广西依托创新驱动发展,厚积薄发,正在迎来更大的发展和巨变。
12月18日 22:00
第三集《民族和歌》
广西地形地貌类型繁多,资源禀赋独特, 12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当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时,大多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和文化仍处于十分贫困和落后的状态。经济的生存与发展、民族的融合与进步,成为摆在中央政府和刚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面前的时代课题。
本集将讲述国家如何解决广西的民族问题,帮助他们融入到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本集还采撷了许多生动而接地气的故事,如:金秀瑶族苏华清一家三代的不平凡经历、百色革命老区种植芒果发展经济、龙脊红瑶从种庄稼到种风景实现观念的转变、广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隆林县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水侗苗两族从“打冤家”到“打同年”的转变、三江侗族人和亲睦邻半夜合力建木楼,壮乡首府南宁“能帮就帮“的城市精神等。
广西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多措并举,发展经济,斩断穷根,团结进步。
12月19日 22:00
第四集《山韵水秀》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色招牌。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广西森林覆盖率达到62.31%,整体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1%,能够达到这样的生态水平,离不开广西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喀斯特是美丽的地貌,占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的一半以上,桂林山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然而,这些风光的背后,喀斯特地貌也是地质脆弱的代名词。石漠化、水土流失、动植物生态环境失衡等生态灾害,一直困扰着广西的发展。如何在这样脆弱的环境中发展经济,让绿水青山同时成为金山银山,一直考验着广西的智慧。
本集将以中国科学家在广西发现并命名的世界濒危物种白头叶猴的生存状况作为切入点,通过漓江保护、治理酸雨、治理石漠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修建鱼道、建设海绵城市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故事,反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广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如何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让广西跃居全国生态前三强的经历,为众多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发展经济,寻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
12月20日 22:00
第五集《绵延致远》
广西,山水中的人文秘境,12个世居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
然而在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之初,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和文化仍处于十分贫困和落后的状态。如何平衡推动经济发展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成为摆在中央政府和刚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面前的时代课题。
本集通过左江花山岩画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铜鼓使用价值的转变、壮族的梁汉昌收集壮族传统服饰兴建壮族服饰博物馆并做新壮服的推广、苗族妇女李伊园为传统苗绣在新时代寻找新的生长点、美国青年文马修向壮族歌手韦晴晴学习壮族山歌、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创立和发展等故事,展现在自治区成立的60年里,广西在如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既没有以“保护”的名义,将少数民族文化隔绝起来;也没有以“发展”的名义将他们同化,而是随着新时代的需求,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其富于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中蓬勃发展、活色生香。
12月21日 22:00
第六集《向海而兴》
广西,中国唯一沿海的民族自治区。新时代,广西按照中央部署,着力打造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广西向海而兴,落实全新定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开发开放。
经过60年的艰苦努力,如今,广西钦州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过驳口岸,北部湾港实现了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的全覆盖。通过常态化的铁海联运,广西以北部湾钦州港为轴心,将“一带”与“一路”联结起来。得益于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开通,泰国种植榴莲农民得以增收。 “互市 + 金融服务”等创新举措,让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跃上全国同行的前列。
中国联通南宁国际局打造了面向东盟10国的国际陆缆与传输网络。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信息平台,让马来西亚关丹港可以轻松享受中国—东盟全程物流信息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催生的“南宁渠道”不断拓宽中国与东盟友好交往。柬埔寨首相洪森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让老挝咖啡得以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马来西亚中马关丹产业,和中国马中钦州产业园,用“两国双园”模式,为世界双边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广西企业为埃塞俄比亚、泰国承建了多个糖厂项目。马来西亚留学生陈永馨顺利从广西艺术学院毕业,广西成为全国拥有东盟留学生最多的省区。
壮美广西正积蓄磅礴力量,扬帆远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