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企业复工缺少口罩,第一时间协调15万只;企业采购原料被资金卡住脖子,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如皋开发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享受特护服务的企业陆续开足马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截至3月2日,企业复工率达98%,满产率提升到80%。

“接送专员”护航复工

“优冠汽车6名员工即将到达东陈高速口,我们出发。”2月12日,机动分队队长周保贵一声令下,3名队员立即前去接回。一直到高速封堵结束时,他们平均每天接送量超百人。 节后外地员工返岗,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前将工作重点由原来的接送确诊及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去医学观察点变成了去高速道口和火车站接人。他们手中有一份花名册,上面是区防疫指挥部汇总的各企业南通市外员工名单,每次接人,他们一一核对身份证和名单,核查个人活动轨迹,测量体温、问询健康状况,完成与卡口公安人员的交接。接回后,与企业和住所所在地的村(社区)对接落实居家隔离观察措施。

“贴心保姆”打通物流卡口

“我们复工,被原料运不进来卡住了‘脖子’。”南通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由常州一家企业供应,疫情的突然造访,物流停摆。 如皋开发区企业防控组组长、科发局局长周丽萍接到企业诉求,立即层层反映。打电话、发公函,通过如皋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常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终于同意对方企业组织复工,开通物流。 双钱轮胎有限公司的产品发至上海外皋桥物流保税区,外地物流公司货车及驾驶员的通行问题,同样遇到麻烦。区领导连夜多方协调成功,确保合同如期履行。 服务企业马上办,如皋开发区企业防控组专门建立两个工作群:一个是两百多人的区规模工业企业防疫群,快速传达政策精神,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一个是由园区、科发局、安监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区工业线防疫群,整体联动、高效运作,第一时间商议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快达产。

助力生产长出三头六臂

“我们公司产能从复产初期的不到30%恢复到90%,多亏开发区急事急办,多措并举,帮助我们接回并新招了1200名员工,每天出货量从35个集装箱增加到140个集装箱,产能一下子恢复到90%。”南通荣威娱乐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青激动地说:“我们一定抓好防疫促生产,争取开门红” 南通荣威娱乐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各地交通政策、员工返岗要求各有不同,光靠企业难以把分散在6个省的老员工召回来,就在企业为用工犯难时,经过开发区管委会协调,2月24日首批132名新员工从云南到达如皋,派出去的50多辆大巴陆续接回1000多名员工,充足的人力资源带来产能进一步释放。从2月10日复产到2月29日,南通荣威出口额达到6900万美元。 “你们需要的物资明天到货,一到货我就带过去。”如皋开发区科发局工作人员刘晶晶放下电话,舒了一口气。企业复工,防疫物资是必备物品,没买到的企业负责人向她诉苦,她当即多方联系亲朋好友,当起了不挣钱的代购员。 如皋开发区工业线人员全部领了任务,一人联系三家企业,驻企工作。不仅是代购员,还是企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指导员和督导员。企业排查重点疫区员工、制订复工防疫机制、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落实“五个到位”,他们都上阵,全力以赴帮办协办。

企业防疫显神通

终于到饭点了,江苏泰慕士针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日里拥挤热闹的食堂刮起了一阵“北欧风”,等待吃饭的员工在志愿者的引导下间隔一米有序排队。以往的自助餐模式更改为四菜一汤套餐,由防护严密的食堂师傅们亲自发放。放眼望去,78张长餐桌,每一个都加上了高高的隔档,摇身一变,成了“独立包间”。 防控全覆盖,不仅仅是创新用餐。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门口除了测温枪,还有一台红外测温仪,缩减员工测量体温的时间。“春节后上班,我们每个员工每日在‘钉钉’平台上进行‘健康打卡’、上报‘位置信息’,再由各部门负责人跟踪填报情况。”公司负责人杨小洋介绍:“通过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既能及时了解员工健康动态,也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作为复工复产的主体,如皋开发区各企业提前一周准备、四级防控组织、9个通道测体温、检查口罩、洗手消毒、发放卡片式“防疫宝典”、北欧风的排队方式、餐桌上的临时围挡……一个个举措接地气,务实又靠谱。 “服务企业、推动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在做好防控输入性疫情的同时,我们全力以赴推动企业恢复产能,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如皋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郝晓东说。 通讯员 杨新明 徐爱银 交汇点见习记者 严 磊

系统门窗

高档别墅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