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铝合金门窗安装电话号码
文章目录:
1、新泰市楼德镇苏永胜:坚守防疫一线,做人民群众的守护者2、人在南京战疫,心挂郑州失联家人3、宁让爱情延期 不让使命欠账
新泰市楼德镇苏永胜:坚守防疫一线,做人民群众的守护者
通讯员 赵洁 吴修波
5月4日,楼德镇开启新一轮全民核酸检测工作。新泰市楼德镇常住人口约4.8万人,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任务艰巨。不过,这在楼德镇网格管理科科长、卫生健康科副科长苏永胜眼里早已不算什么难事。
为按时有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5月3日下午4点,苏永胜就带领核酸检测专班人员跑到位于楼德镇的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各采样点集中统一调配第二天核酸检测所需的全部物资。
楼德镇有36个行政村、16个社区和众多企业园区,为提高核酸检测效率,根据人口数量分布等要素,全镇共设置了59处核酸采样点。而这59处核酸采样点要在6小时内完成约4.8万人的核酸样本采集工作。虽说大小事情都已安排妥当,可苏永胜心里依然不踏实。5月4日早晨5点,天还未亮,他就早早醒来。半个小时后,在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里,苏永胜已经和孟伟等人在安排核酸样本转运车辆。
5月4日早上6点,楼德镇59处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已全部就位,新一轮全民核酸采样工作正式启动。看到各采样点和转运队伍各就各位,苏永胜本想着吃两口东西填填肚子,没想到南泉村负责核酸采样工作的村干部夏云来了电话。
听到村里核酸检测的广播,南泉村村民一大早就往村委采样点赶来。“苏科长,我们这有个别信息老录不上,你快来看看吧。”眼看人越来越多,信息录入却出了问题,夏云有些慌神。
撂了电话,苏永胜立马赶往南泉村。“都是一些系统闪退的小问题,集中登录时可能会出现。”由于事先有准备,这些问题很快解决。不过苏永胜一上午接了几十个电话,连跑了9个村后,他的嗓子又开始“冒火”了。
最近,苏永胜的嗓子一直火辣辣的。“五一”小长假来临,不少在外工作的新泰人准备趁着疫情形势平稳赶紧回家一趟,而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苏永胜却有些紧张,毕竟趋好的防控形势来之不易,他们必须站好岗。“我的电话是官方公布的疫情防控咨询电话,上级通知和群众咨询等都找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二三百个电话,最后嗓子都喊不出声来。”苏永胜说。楼德镇地处四县市交界,人流量和车流量很大,外防输入的压力相比其他乡镇要大得多。正因如此,“五一”期间,苏永胜每天都要带着核酸检测小队进村入户为140余个居家隔离的返新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虽说整个“五一”假期都坚守在疫情防控岗位上,可苏永胜并未觉得有多难,毕竟从2020年初疫情出现以来,他已在防疫岗位上战斗了800多个日夜。“最困难的是今年3月24日晚8点接到全镇管控命令后的那两周。”苏永胜说。那段时间平均每天坚守一线20多个小时,每天都有数百通电话打来,有时候两通电话的间隙就能站着睡着,过几分钟再被下一个电话惊醒。
“不少群众有怨言,说我的电话是摆设,总是占线打不通。其实是电话真的太多了,根本按不下,我们镇党委主要领导也经常打不进来,只能派人来通知我。”苏永胜说。为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当时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各个斗志昂扬,越是领导干部眼圈熬得越红。
在楼德镇实行管控期间,当地幸福家园小区一名糖尿病患者急需胰岛素,经过疫情防控专班研究,由苏永胜协调核酸送样车司机在送样途中专门为这名糖尿病患者买来胰岛素。“在管控期间,病人救治、群众生产、企业运行等都不能停,我们还只是工作压力,领导还担着很大的责任压力。”苏永胜说。越是极端困难的时候越能感受到共产党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全镇管控期间,苏永胜牵头组织全员核酸检测8次,累计检测人数达35万人次,为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他因此获评新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并记嘉奖。
人在南京战疫,心挂郑州失联家人
夏云苗朝展夫妇 夏云穿着防护服在忙核酸检测采样
朱彦玲在给市民做核酸检测采样
朱彦玲在门诊
自己在南京坚守在战疫岗位上,丈夫或者父母家人在郑州,因暴雨一度失联,南京有这样一些医务人员让人格外心疼。她们一边坚守在核酸采样检测的岗位上,一边担忧着身在河南的家人们。
湖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夏云就是其中一员,自7月20日起,她一直坚守在核酸采样一线,她的丈夫苗朝展因暴雨滞留郑州,就地做起了志愿者。二人一度失去联系。
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朱彦玲医生已在南京工作7年,她的老家在郑州,妈妈、姐姐和弟弟全都在那。一边牵挂着远在河南的亲人,一边默默坚守在南京的防疫工作中,她说,因为我是医生,不管自己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战疫当前,肯定要第一时间冲上去,这才对得起“医生”这两个字。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闫春旭 孙庆云 笪越 陈燃 实习生 王琳 通讯员 王栩
图片来源:记者拍摄/部分受访者提供
夏云&苗朝展夫妇
她在南京战疫,一直担心远在郑州的丈夫
“我想让他回来,又不想让他回来。”今年26岁的护士夏云说,自7月20日起,她一直坚守在核酸采样一线,先后支援禄口、湖熟街道的核酸采样工作。远在670多公里外的郑州,她的丈夫苗朝展因暴雨滞留当地,一度与家人失去联系。
“早几天,他跟我打电话说郑州雨下得厉害,当时我俩都没当回事,没想到后来会下那么大。”夏云从网上获知郑州暴雨的消息后,赶紧给丈夫打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终于接通了电话,信号却断断续续的,听不清声音。
“他们那边停电了,信号很差。”回想当时的情况,夏云说,“我们刚结婚一年,我跟老公有一个约定,就是他出差的话,我们每晚都要通个视频电话。”但是那一天,两人却没联系上。
几个小时后,她按照医院的安排,前往禄口街道支援核酸采样工作,从晚上8点忙碌到第二天凌晨3点半,休息四个小时后,再次前往湖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核酸检测工作。
戴着防护手套、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酷暑烈日之下,夏云出了一身的汗,她一直担心远在郑州的老公。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正在郑州参与救援工作。
他出差郑州,“我一定能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
“现在雨小了一点,志愿救援还没有停,能帮一点是一点。”7月23日,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苗朝展还在郑州,回忆与妻子中断联系的那天,他说:“那几天,路上都是积水,有些地方的水位有成年人那么高,出行都成了问题。一方面联系不上我老婆,另一方面听说南京禄口机场出现疫情,我只能一个人待在酒店,看着渐渐升高的水位,我想着自己一定能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
于是,他蹚着积水跑到街道边的一个志愿者招募点报了名。这不是苗朝展第一次来郑州出差,但却是他第一次在郑州停留这么久,帮助救援时,看到有人拖家带口,有老人和孩子,没法下水走路,他们就推着电动车,让老人孩子坐在后面,一点点往浅水区挪。
“以前总追求生活品质,想着生活怎么样能过得更好一点,经历了这次暴雨,特别是在救援中,总想到家人,觉得能和家里人好好生活下去就特别好。”苗朝展说,这次参与救援,他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多大年纪的人都有,他所住的酒店停水停电期间,街道有户人家还邀请他去家里吃顿“大餐”,在饭桌上,那家人一直道谢,感谢外地人对郑州的帮助。
夏云告诉记者,她没想到老公会主动去当志愿者,在她心中另一半是个老好人,但她当时只希望他能乖乖地、安全地呆在酒店里。
苗朝展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的老婆是一名医护人员,我越来越觉得她伟大,这次参与志愿救援,我才算真正理解了她的工作。”
朱彦玲&郭明瑞夫妇
一边忙核酸采样,一边牵挂郑州老家灾情
7月23日,记者在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了朱彦玲医生,她正在为下午的门诊工作做准备。她穿着防护衣帽,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眼角处稍显疲惫。作为一名社区医院的医生,没有核酸采样任务时,朱彦玲要照常门诊。
朱彦玲的老家在河南郑州,这几日,她一边牵挂老家的灾情,一边投身核酸采样检测工作,回想起这一周的心情,她轻叹一口气:“真的是五味杂陈。”
7月21日早上,朱彦玲接到医院通知要集中进行南京市江宁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后,她就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1点多。
朱彦玲主要负责登记工作。“我要一直用自己的手机帮居民登记身份注册信息,只能在休息间隙看一看老家的新闻了解情况,但是真的不敢看……”从视频中看到郑州被大片雨水淹没,朱彦玲不禁红了眼眶。
“我的妈妈、姐姐和弟弟全都在郑州,公公婆婆和7岁的小儿子在鹤壁。休息的时候,我尝试给妈妈打电话,怎么都打不通,我妈妈用的是老年手机,也没有充电宝。给弟弟打电话,他被困在单位回不了家,也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当时联系不上家人的朱彦玲内心十分焦灼,但由于工作还没结束,联系家人的重担就落在了丈夫郭明瑞身上。
听到妈妈是安全的,眼泪瞬间哗哗流
今年37岁的郭明瑞在南京市盲人学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也是一所中医馆的医生。
他告诉记者,岳母今年已经70岁,行动也不方便。他在21日白天一直给岳母打电话,但都打不通,“从刚开始的没信号,一直到最后手机提示拨打的电话已关机,但我还是不敢停。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一直联系不到丈母娘,总觉得对不起爱人。”
22日清晨6:31,郭明瑞终于拨通了岳母的电话,“她说那边一切都好,之前停电停水了,但现在水通上了,也有液化气,不影响正常生活。”
朱彦玲听到消息后,立马从床上跳了下来,“听到妈妈是安全的,眼泪瞬间哗哗往下流。”白天忙碌了几小时后,休息间隙,朱彦玲才和母亲通上电话,互报了平安。朱彦玲说,听到母亲声音的那一刻,她又忍不住哭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朱彦玲告诉记者,远在郑州的妈妈和在鹤壁的公公婆婆也一直担心她的安全,“手机有信号时,他们会叮嘱我在外面执行任务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采访最后,她说:“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团结的,尤其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大家都是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我相信我们很快能挺过难关。”
来源: 扬子晚报
宁让爱情延期 不让使命欠账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吴国强 摄影 吴国强 通讯员 赵奎
“老公,你来部队才刚刚一天,我就要去参加抗洪任务了,心里也怪难受的……”7月19日晚,刚刚忙完一天工作的第83集团军杨根思部队女兵郑夏云接到连队紧急出动的命令后,依依不舍地离开刚刚来队的丈夫,收拾完东西,打起背囊,便随连队紧急奔赴信阳固始参加抗洪抢险。
据了解,郑夏云的丈夫原属陆军,部队调整改革后转隶至海军,现在是海军陆战队某旅的一名指导员。结婚4年来,两人聚少离多,一次最多呆得时间不超过1个月。这几年,丈夫的单位驻地一直在变动,山东乳山、青岛,广东潮州……使得原本就异地工作的两人相聚更加周折。
7月18日晚,丈夫休假来到郑夏云的单位探亲,他们早就约定好,这次来队接她一起回家。可没想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来得及享受久别重逢的温馨世界,接上级命令,郑夏云所在的杨根思部队可能前往信阳固始灾区抗洪。一边是难得休假的丈夫刚刚来队,一边是灾区有难出动紧急,陪丈夫一起回家还是赴灾区抗洪让她一时心里有些矛盾。
“一定要去参加这次抗洪任务!”当郑夏云把想参加抗洪的消息告诉丈夫时,丈夫一番话深深地感动了她。“我俩都是军人,又是党员,在这个时候没什么可犹豫的,宁让爱情延期,不让使命欠账!”听到丈夫暖心的鼓励和支持,这个安静温柔的南方姑娘更加坚定了前去抗洪的决心,立马找指导员请战。
“家属好不容易休假来一次,你也一直在调理身体,这次抗洪我们连队不用都去,等看下步任务情况再决定吧……”递交请战申请书后,指导员王伟峰劝她再考虑考虑。“指导员,这个时候考虑不了那么多,老公也非常支持我参加这次光荣的任务,坚决请求组织批准我参加。”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当晚,郑夏云如愿加入救灾队伍,奔赴抗洪一线。
连夜到达任务区后的第二天,郑夏云便立即投入紧张的救灾任务中去。作为旅心理医疗服务保障队的一员,她和女兵每天担负为官兵发放药品、处理伤口、日常巡诊、舒缓心理等任务……21日中午,在固始史灌河新台子段紧急封堵管涌任务中,大雨倾盆,她和连队男兵一起,装沙袋、搬木桩……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部队终于排除险情。
22日早上7点,刚刚休息不到5个小时的郑夏云突然接到丈夫的电话:“夏云,我在网络上时刻关注着你们单位这几天抗洪的消息,你自己一定要保重身体,平平安安地回来……”听着丈夫电话里那头关心的嘱咐,想想这几年难得的团聚,这次爱人休假却不能陪伴,两人建立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的计划又得推迟,她的眼中已泛起泪花……
“慧生,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再陪你一起回家休假。”和丈夫通完电话后,她又和连队的几名女兵迅速整理好药品,背上药箱踏上了前去巡诊的道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