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俗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破财”,而如果恰当的仗义疏财”能够带来一定人脉的话,那是非常划算的。宋江便是用钱换人脉的高手,正是凭借这密不外传的“散财术”,让宋江获得了“及时雨”称号。

1000年后,1980年,在湖北省的黄石,一个15岁的小孩子被《水浒传》所迷恋,他记住了宋江出场时,旁人对宋江的介绍“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他名叫龚虹嘉,靠着仗义疏财,有着华中科技大学“及时雨宋江”雅号,帮助了许多人,他在投资界成为一个神话,出于帮助朋友的目的,靠投资海康威视245万,获益2万倍,盈利收获600多亿,被誉为“中国的孙正义”“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静水深流,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位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对龚虹嘉的评价,也是创投圈对他的普遍印象,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他的谜底。

01

1986年,21岁的龚虹嘉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毕业,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在湖北与武汉大学并驾齐驱,湖北许多大学生的毕业方向大多是往南方走,到海到那边,到深圳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深圳已是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桥头堡,很多人都挤着进去,毕业前夕,学校给系里分配了一个调动深圳的名额,作为计算机系里品学兼优的学生,班主任就把这个名额给了龚虹嘉。而龚虹嘉却把这个名额给了另外一个家境不大好的同学,在他看来别人更需要这个名额。

许多年后,当他和别人谈起自己当初的决定时,说当年自己能够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能够得到大学老师同学和校友们的信任和热心相助,是自己青年时代最大的财富,是他们帮助他达致人生高度,他也要帮助更需要的人。

在班上这位同学到深圳后,龚虹嘉也来到了深圳,1991年,当年的这位同学在深圳已经做上了一个要害部门的科室负责人。念在当年的恩惠,想把一个过境去香港的指标给他,当时去了香港就等于彻底成了香港人,人生之路彻底改变。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他却再次让了出来,让给了当初带他入行的老总“你更适合去,我去那边只能打工,而你到了那边可以做生意”。

这个老板看着他半天,沉思了很久,然后对他说,跟你那个同学说一下,我想请他吃个饭。饭局上,老板直接对那同学开口说,我给你10万,你再帮我弄一个指标,我要带着龚虹嘉一起去香港做生意。

对于这样的谦让,龚虹嘉认为在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用他自己的话讲,他说“我的大学读书、工作、创业、做天使投资人,甚至包括娶妻,都是在一个非常窄的圈子里面进行的……人生这么多的大事都在一个专业班上完成,而且还从与班上同学合作赚得了自己第一、二、三桶金”。

02

1982年高考前夕,17岁的龚虹嘉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对他的建议是靠理工科,在那个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文科成绩优异的龚虹嘉,此前的志向是当记者。

此番恳谈后,龚虹嘉改变了此前走文科方向的想法,决定改投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计算机系,高考理科成绩上并不理想,最终还是凭借着国家标枪三级运动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才得以进入华科。

在华中科技大学期间,龚虹嘉算是个风云人物,虽然1米68个子,不高长得也不帅,老师、同学们都欣赏他,也有很多女孩给他暗送秋波,当时有个英语系的漂亮女孩子追她很紧,虽然他的女友相貌平平,各方面条件远不如这个女孩,但他拒绝了人家,并告诉她自己已有女朋友,然后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一个同学。

不过,这却成了龚虹嘉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创业和投资几乎都是围绕着华科的校友、同学以及朋友等展开。

1986年大学毕业后,龚虹嘉就南下深圳闯荡,并在当地一家国企落了脚,从事电子产品贸易。他大学的班主任告诉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弟师姐们:“到了深圳,没着落,先找龚虹嘉是没错的”。

大家都知道龚虹嘉仗义疏财,一传十,十传百,他家里成为了许多来深圳闯荡的同学投靠的第一站。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周都有到深圳闯荡的同学、朋友跑到公司找他,借宿在他的宿舍里。这些来找他的人有些是熟人,有些甚至根本不认识。因为他的热心肠已经在朋友圈里有口碑,博得“及时雨宋江”称号。

当时其实龚虹嘉的经济也不宽裕,薪水微薄,而且常常要依靠女友的资助才能吃饱饭。但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同学,他从来没有拒之门外,安排吃安排住,甚至和女友闹了矛盾。

女友很不高兴,常常在朋友面前数落他,说些很难听的话,那些同学看不过去了, 纷纷说这女人不行,甚至劝他分手,他却不以为意,笑着说——“这个女人给我钱花,晚上还陪我睡,给她骂点就骂点吧,有什么好在乎的。”

这些受他帮助的朋友,后来许多人都成为企业家,甚至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为了感激他,给他带来了很多机会。

因为人缘好,龚虹嘉的业务很快就上了正轨,到1994年时,他就已经通过产品代理积累起了不少的原始资金。

1994年,他公司的两位领导决定下海创业,看中了龚虹嘉的能力和人品,便约定三人各自出资100万,成立了东莞市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收音机。

在当时的大多数人眼中,收音机显然已经不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龚虹嘉却认为,收音机仍然有固定的客户群,而且夕阳行业里大资金进不来,反而容易成功。

后来,龚虹嘉在分享第一次创业经历的时候,他说“我自认为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我一直坚信用平凡的人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我为自己定了‘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才可以去做。因为如果大家都看到了机会,我们竞争不过更优秀的人。”

经过仔细研究,他决定将产品定位对准高端市场,并把定价选在50元左右,由于德生牌收音机产品外观美观、性能稳定、质量优秀、售后服务有保证、价格合理,从而获得了全国用户的喜爱,“德生”“TECSUN”已经成为收音机行业中一个受用户信赖的品牌。

据龚虹嘉后来回忆,没过多久,德生在中高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就已经超过70%,做到了全国第一,龚虹嘉也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0万。

03

从1995年开始,龚虹嘉参与创立或投资了十几家企业,在帮助企业成长的同时,自己也获利不少。1995年,龚虹嘉投资了德康通信,经过一场资本运作后,德康与亚信合并,而亚信在2000年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实现“财务自由”。

时间来到了,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引发全球安防浪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28位工程师下海,成立海康威视,大力发展数字音频视频监控产业。

28人创业团队中有龚虹嘉的同校校友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和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但在寻求投资的人选上,龚虹嘉并非海康威视的首选,他们最先将橄榄枝递给了龚虹嘉的好友兼老乡李竹(目前是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考虑再三,最终没有投资。

胡扬忠、陈宗年二人这才找到自己在华科的校友龚虹嘉,抱着帮助校友的想法,龚虹嘉出资245万,拿下海康威视49%的股权,“海康三剑客”陈宗年、胡扬忠、龚虹嘉就此组成。

2018年10月,“海康三剑客”向母校计算机学院联合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于建立计算机学院大楼。

在龚虹嘉入股海康之前,海康当时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电控制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入股后,作为天使投资人的他慧眼看到海康的发展空间,关注起各类编解码算法标准的研究进展情况。

为解决海康威视急缺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据龚虹嘉后来回忆,想招一位年轻的“技术大牛”做核心技术研发,对方当场提了三个“放肆”的条件:第一,不坐班;第二,要先给一笔钱保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第三,只签一年合同,龚虹嘉一口气全答应了。

结果这位老兄埋头家中半年,真把技术做出来了,H.264编码技术正是日后海康威视安防帝国的技术基石,龚虹嘉被称为中国“安防教父”。

到2004年,海康威视仅板卡业务就已经达到了2.5亿营收,市场占有率高达80%,2010年5月28日上市,龚虹嘉夫妇在上市当天的身家就已经达到了115.6亿元。

此后,龚虹嘉把精力放在了资本投资上,2014年,龚虹嘉创办了深圳嘉道谷投资,嘉道谷投资了红杉中国、IDG资本、高瓴资本、晨兴资本、经纬中国、英诺天使基金、梅花创投、中金资本、方广资本、清科创投等知名机构,他几乎把国内有头有脸的GP承包了。

但是,在投资中,龚虹嘉也有看走眼的,最后悔的案子,莫过于是拒绝了美团的王兴。美团刚起步,王兴通过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找到龚虹嘉,希望融资1000万元去签5000家商户,二人聊了不到一小时,龚虹嘉没投。“看王兴斯斯文文的,性格比我还内敛,不是适合干这件事情的合适人选”,龚虹嘉这个拒绝理由也毫不出奇。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宋江广积善缘,乍一看是赔本的买卖,但是宋江无论是在清风山被王英等人绑了,还是在江州被李立用药迷倒,都是凭借自己“及时雨”的声望化险为夷。

龚虹嘉在投资海康威视的时候,一下把全部身家 250万投了进去,当时很多资深业内人士说他是“傻子”,他自己说当时无非是想帮助下华科的校友,结果到现在为止他投资的回报率已经翻了20000倍。

欢迎关注@六一知事院,每天讲述一个富豪的发家史,挖掘背后的深度故事,让大家不辜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作者介绍:六一知事院,福特国际奖学金获得者,7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挖掘富人榜发家史,为平凡人解锁财富密钥,欢迎关注。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