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青海,优化供给这一年2、唱好一降二去三强的“三部曲”3、“首航高科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建设项目”列入2024年天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青海,优化供给这一年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

这一年,青海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去产能,着力防范金融风险,破解难题降低企业负担,下大力气补短板,纵深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供给,不断提升全省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打好“退”的战役——

长久以来,受国内国外煤炭市场价格阶段性回调和煤炭运距较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省内煤炭生产产量持续下降,市场供需失衡局面较为严重,企业经济效益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为此,全省煤炭行业今年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力度,去库存得到有效消减,价格理性回归。

2017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行业自律,依法依规坚决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努力发展先进产能,完成132万吨煤炭去产能目标。

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这场淘汰落后的攻坚战还在继续。

2017年,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扭亏无望的4条马铃薯全粉和薯业生产线按照僵尸企业处置,原土地和厂房用于发展冷链物流产业。

2017年,青海投资集团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拆除原有5台12.5万千瓦机组主厂房、烟囱、冷却塔之后,积极构建增长新动能和发展新模式,“借船出海”前往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印尼等地承运电站,实现了员工培训与增收并行,管理提升与市场开拓同步,企业降本与增效共赢的局面。

目前,我省30户准备处置的僵尸企业中,4户已处置完毕,8户基本完成处置工作,4户扭亏为盈,14户实现减亏。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海立足现实,做好“进”的文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立足供给侧,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生产端入手,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解决供给与需求的错配问题,进而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对于青海来说,青海的产业结构偏重偏粗偏短,生产的终端产品相对较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多的是要调结构、补短板、促升级。

2017年,我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调整结构 优化供给”成为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的关键词。

这一年,面对全行业亏损,西钢集团从“卖钢”变为“卖菜”,进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企业转型探索更多的可能。

这一年,西钢集团聚焦重点行业和高端产品,以工艺研发、生产组织、市场销售协同配合的方式,开发新产品。

这一年,西钢集团制定下发《内部质量索赔管理制度》,推行内部质量“三不原则”——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不接受缺陷,不断追求质量“零缺陷”目标,不断提升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正如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现代企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凌宇所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孤立地进行供给领域的改革,在抓好供给侧的同时,也要协调好需求侧。从短期来看,稳住需求是青海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基础,没有稳定的需求就不可能顺利开展供给侧改革。从长期来看,就是要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实现青海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使生产供应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作为目前拉动青海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将是再造青海工业的重中之重。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海谋划未来,推进新的提升——

紧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因素,创新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这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科技创新是核心。

2017年12月28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PERC新产品正式下线,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由20.3%提升到21.5%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省在高效电池生产技术方面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产品技术水平迈入行业第一方阵。这是我省以创新谋发展新路,以创新布发展新局,通过技术提升引领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7年6月,青海在全国首次实现连续168小时清洁能源供电,刷新了世界新纪录,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17年11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两个基地入选2017年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对此,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舒印彪对青海抓住新能源消费革命的机遇,创建绿色能源示范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搭建清洁能源大数据平台,开展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等举措表示赞赏,对青海在全国首次实现连续168小时全部用清洁能源供电给予高度评价。舒印彪说,青海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在新能源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之时,青海发展新能源产业大有前途。

是的,发展清洁能源,青海有突出的先天资源禀赋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3.9%。其中,水电装机1190万千瓦,占比47.6%;光伏发电786万千瓦,占比31.4%;风电121万千瓦,占比4.9%,水电和光伏发电已经成为青海电网第一、第二大电源。2017年前三季度,青海电网累计消纳清洁能源电量332.62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纳与外送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青海紧抓机遇,以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牵引,加快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速青海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唱好一降二去三强的“三部曲”

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

今年以来,青海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引,积极践行“四个转变”新思路,认真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重大部署。特别是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我省工业系统紧盯工业经济科技创新短板、优势产业短板,抓住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问题,扎实推进工业领域“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等重点工作任务,为优化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加速动能转换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

降成本 优环境

——截至10月底,全省共降低企业各类成本62亿元

2017年12月6日至8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第一督查组对我省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督查。督查组对我省减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省在降成本减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减负工作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为各项工作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降本增效取得良好成效。

2017年以来,围绕强化“降成本”措施,我省出台《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通过凝聚各部门合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狠抓企业减负、清税降费、要素让利、挖潜增效等政策措施落实。截至10月底,全省共降低企业各类成本62亿元。

我省把减负工作与经济运行、结构调整、为企服务等紧密结合,共同推进。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23个部门为成员的省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协调解决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平稳运行。牵头制定了一系列降成本、减负担政策措施,为全省降低实体工业企业成本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政策指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我省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事项,相继取消、停征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共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91项,规范保留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04项,实现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零收费”,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综合施策帮扶企业,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将电解铝、铁合金、电石、钢铁、晶体硅、锌冶炼及海西地区增量负荷纳入市场准入范围,覆盖全省工业用电量的近80%。截至10月底,全省共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4亿元,用电负荷逐步趋稳,实现发、供、用电行业平稳运行。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覆盖全省8个市(州)、43个部门以及三个产业180户企业。同时,进一步拓展举报渠道、完善举报机制,建立台账制度,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各项惠企措施落到实处。

去产能 防风险

——淘汰落后产能132万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青海能发集团公司大通煤矿120万吨、青海西海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多隆二矿6万吨、青海省茫崖天青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柴水沟煤矿6万吨……2017年以来,按照国家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办公室安排部署,我省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意见》,合计淘汰落后产能132万吨,涉及职工3686人。通过内部退养、转岗安置等方式,目前已安置企业职工2090人,占安置总人数的68.6%。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我省18户省属出资企业全面实施“3+10”国企改革试点,12户企业开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新增2户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在4户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以改革举措支持企业提质增效、扭亏脱困。通过采取提升、改造、重组、退出“四个一批”的方式处置僵尸企业,15户退出企业中13户已按方案停产。盐湖股份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千亿锂产业基地。批准设立东台吉乃尔锂资源公司、西矿盐湖文化旅游公司等18家企业,支持省属出资企业进入新领域、发展新产业、打造新优势。

此外,我省还出台《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我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的推进举措、实施步骤和各项保障措施,细化分解了17项重点工作任务。

省投资集团在境外成功发行两期共6亿美元无抵押债券;建设银行与盐湖股份、西部矿业签订债转股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圆满完成百和再生铝公司重组整合项目;筛选40个重点工业项目,依托青海保险业协会资产管理信息交互系统实现线上对接。通过多渠道加大企业信贷融资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强防风险、降杠杆工作措施的针对性、系统性,确保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资金链、债务链安全。

强创新 上技改

——狠抓新兴产业技术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依托百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我省围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为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一年来,我省先后取得“一种3D打印房屋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高海拔光伏电站电网故障模拟测试系统移动监测平台”等32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高海拔光伏电站电网扰动模拟监测设备后台操作监控系统”等8项发明专利;通过“基于P型硅衬底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8项创新成果鉴定;制订“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超细氧化铝”“蓝宝石级高纯氧化铝”等企业标准9项。

围绕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制订《青海省新材料产业2025发展规划》《青海省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措施》《青海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诺德新材料高档电解铜箔生产项目、中利光纤预制棒及拉丝二期项目进展顺利,德令哈晶辉石英材料有限公司太阳能单晶石英坩埚项目成功试产,填补我省太阳能石英坩埚生产领域空白;金昆仑锂业5000吨金属锂及1万吨氯化锂项目开工建设。

以“上技改”作为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的“加速器”,我省狠抓新兴产业技术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持以百项改造提升工程为载体,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盐湖股份对化工分公司进行改造提升,产能由110万吨提升至125万吨,每吨产品降低生产成本29.64元;青海百和再生铝业第一批50台电解槽已全部技改完成并投入运行;以煤制烯烃为代表的能源化工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大美煤业尾气制烯烃项目开工建设;青海雪舟三绒集团通过对原有的纺纱生产线和德国STOLL电脑横机的技术改造,开发出半精纺绒毛纱线和竹纤维牦牛绒混纺牛绒衫新产品。

“首航高科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建设项目”列入2024年天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首航高科创建于2001年,总部位于甘肃省,生产基地位于天津。以“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业务发展战略,是从事光热发电、光热储能+ 多能互补、氢能利用、电站空冷、余热发电、水务技术、清洁供暖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安装、管理、调试、培训及电站总承包等服务的高新技术型企业。

在光热发电领域,具备完整的光热系统设计、生产、工程经验,包括塔式、槽式、碟式技术;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布局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热发电集成、设计、制造商;业务覆盖聚光系统、吸热器系统、换热系统、聚光场跟踪系统、空冷系统等太阳能热发电核心环节。

在关键装备方面,首航在天津、甘肃敦煌和玉门分别建设了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槽式及塔式反射镜生产线,可为光热项目提供高性能优质镜片以及背板冲压生产线、子镜生产及检验线、定日镜组装、光学面型检测线、定日镜支架和光伏跟踪支架生产线,吸热器生产线等智能化程度高的完整产业链。

背板冲压生产线

欢迎加入太阳能光热联盟

<

隔音降噪门窗

隔音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别墅门窗品牌